湖泊的分类
湖 泊
来源怎么学好高中地理
湖盆是地表相对封闭可蓄水的天然洼池,湖盆及其承纳的水体就叫做湖泊。
地球上湖泊总面积为270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1.8%,面积大于50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35个。芬兰的湖泊最多,被称为“万湖之国”,拥有大小湖泊6万多个。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是里海,最大的淡水湖为苏必利尔湖,最大的淡水湖群为北美五大湖。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最深,最高的湖为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纳木错,最低的湖为死海。
湖泊的演变
湖水的来源是降水、地面径流、地下水,有的则来自冰雪融水。湖水的消耗主要是蒸发、渗漏、排泄和开发利用。
湖泊一旦形成,就受到外部自然因素和内部各种过程的持续作用而不断发生演变:
①入湖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和生物残骸年复一年在湖内沉积,湖盆逐渐淤浅,变成陆地;
②随着沿岸带水生植物的发展,逐渐变成沼泽;
③干燥气候条件下的内陆湖由于气候变异,冰雪融水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等,补给水量不足以补偿蒸发损耗,往往引起湖面退缩干涸;
④盐类物质在湖盆内积聚浓缩,湖水日益盐化,最终变成干盐湖;
⑤某些湖泊因出口下切,湖水流出而干涸。
此外,由于地壳升降运动,气候变迁和形成湖泊的其他因素的变化,湖泊会经历缩小和扩大的反覆过程,但不论湖泊的自然演变通过哪种方式,结果终将消亡。
湖泊的类型
湖泊按泄水情况可分为外流湖(吞吐湖)和内陆湖;按湖水含盐度可分为淡水湖(含盐度小于1g/L)、咸水湖(含盐度为1-35g/L)和盐湖(含盐度大于35g/L);按湖泊形成的主导因素可分为内力湖与外力湖两大类。内力湖主要包括构造湖、火山口湖与堰塞湖等,外力湖有岩溶湖、冰川湖、风成湖、河成湖与海成湖等。
详细解释如下:
1
内力湖
#构造湖
构造湖的发育与断层有关,是岩层断裂下陷后形成的地堑构造,然后积水成湖。是在地壳内力作用形成的构造盆地上经储水而形成的湖泊。构造湖一般具有十分鲜明的形态特征,其特点是湖形狭长、湖岸陡峭、水深而清澈,且沿构造线发育,还经常出现一串依构造线排列的构造湖群。如云南高原上的滇池、洱海和抚仙湖;青海湖、新疆喀纳斯湖等,以及著名的东非大裂谷沿线的马拉维湖、坦噶尼喀湖、维多利亚湖。
#火山口湖
火山口湖系火山喷火口休眠以后积水而成。其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湖岸陡峭,湖水深不可测,一般为河流的源头,如长白山天池深达373米,为中国第一深水湖泊。
#堰塞湖
由火山喷出的岩浆、地震引起的山崩和冰川与泥石流引起的滑坡体等阻塞河床,截断水流出口,其上部河段积水成湖,如五大连池、镜泊湖等。
堰塞湖的形成就好比人们在河流中间修建了一个拦水坝,上游水流受阻形成的库区。因为堵塞物极不稳定,如遇到强余震、暴雨,很容易破坏,湖水便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对下游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同时,由于堰塞湖水位不断上升,也会对上游造成淹没的危险。
2
外力湖
#冰川湖
是由冰川刨蚀形成的坑洼和冰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湖泊。如新疆阜康天池,又称瑶池,相传是王母娘娘沐浴的地方,以及北美五大湖、芬兰、瑞典的许多湖泊等。冰川湖可分为冰蚀湖与冰碛湖两类,如北美五大湖就是冰蚀湖。
#海迹湖
海迹湖也叫海成湖,原为海洋的一部分,后来由于泥沙沉积使得部分海湾与海洋分割而成或地壳抬升形成高原湖泊。如里海、咸海、杭州西湖或茶卡盐湖、乌尤尼盐沼。
约在数千年以前,西湖还是一片浅海海湾,后面由于海潮和钱塘江挟带的泥沙不断在湾口附近沉积,使湾内海水与海洋完全分离,海水经逐渐淡化才形成今日的西湖。
地处南美洲的乌尤尼盐沼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盐沼之一。 数百万年前,这片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地处板块消亡边界,地壳抬升,安第斯山脉从海底隆起,未退却的海水在山间形成内陆盐湖。我国青藏高原的茶卡盐湖的形成过程与之类似。
#河成湖
由于河流摆动和改道而形成的湖泊。它又可分为三类:一是由于河流摆动,其天然堤堵塞支流而蓄水成湖,如鄱阳湖、洞庭湖、江汉湖群(云梦泽一带)、太湖等。二是由于河流本身被外来泥沙阻塞,水流宣泄不畅,蓄水成湖,如苏鲁边境的南四湖等。三是河流截湾取直后废弃的河段形成牛轭湖,如内蒙古的乌梁素海。
#风成湖
沙漠中低于潜水面的丘间洼地,经其四周沙丘渗流汇集而成的湖泊,如敦煌附近的月牙湖,四周被沙山环绕,水面酷似一弯新月,湖水清澈如翡翠。
#岩溶湖
岩溶湖又称喀斯特湖,是由喀斯特作用(岩溶作用)所形成的洼地积水而成的湖泊,是侵蚀湖的一种。它可以是由具有溶蚀性的水对可溶岩进行溶蚀作用后,形成的洼地积水,也可以是由地下水溶解土壤中的盐类引起塌陷而生成的塌陷湖。形状多呈圆形或椭圆形,水深较浅,如贵州省威宁县的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