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练||古文化常识100道判断题(2)
(六)宗庙与祭祀
51.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如牛羊猪;色杂为“牲”,如鸡鸭鹅。( )
52.古代帝王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豕没有牛为“少牢”。( )
53.顿首,古代的一种见面礼,行礼时点点头以示问候。( )
54.稽首,古代的拜礼,行礼时头碰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常用此大礼。( )
55.古代男子二十岁成年,行加冠礼并取字取号,故男子二十岁称为“弱冠”,如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
56.斋戒,古人祭祀或做重大事情前,为表虔诚,往往要沐浴更衣并忌荤,不喝酒,不吃肉。( )
57.古代的座次有时以左为尊,成语“虚左以待”就是最好的证明。( )
58.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礼节,多由皇帝亲自到华山主持。( )
59.嗣位是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
60.九宾:古代祭祀活动中最隆重的礼节。( )
(七)礼仪与风俗
61.垂髫:借指三岁到九岁的儿童。总角:八岁到十四岁的少年。( )
62.及笄之年:古代把十五岁的女子称为及笄,所以及笄之年是指女子十五岁。在古代,女子十五岁成年,表示可以出嫁了。( )
63.而立之年:男子三十岁。不惑之年:男子四十岁。( )
64.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帝后之死曰崩,诸侯、太子之死曰薨,大夫之死曰卒,庶人之死曰不录。( )
65.“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妃嫔的召见、宠幸。( )
66.赐姓:古代天子给有功之臣赐予天子的姓氏以示褒宠。( )
67.冠族是指当地最有钱、最有势力,人口最多的豪门世族。( )
68.象笏:用大象的脚趾甲做的笏。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可以做备忘记事。( )
69.古人成年取字,名和字使用有别,名供晚辈呼唤,字供长辈或平辈呼唤。( )
70.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转而称呼他殿前阶下的人,表示尊重。( )
(八)人名与称谓
71.古人的称谓有谦敬之分,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时用“令尊”,称呼对方的父亲用“家父”。( )
72.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皇帝的自称。( )
73.对皇帝的称呼,有谥号、年号和庙号,谥号最早,年号自汉武帝始,庙号自唐太宗始,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则自朱元璋始。( )
74.古人对于父母的死有委婉的称谓,父亲去世曰“内艰”,母亲去世曰“外艰”。( )
75.对于皇帝的称谓,在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法,有称庙号的,如“汉武帝”,有称年号的,如“唐太宗”,有称谥号的,如“康熙”。( )
76.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者尊辈一般称字,如“苏东坡”。( )
77.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如成语“如丧考妣”。( )
78.古代对已婚妇女的称呼因身份不同而有别,“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
79.谥号,专指有功之臣死后,朝廷赐予的寓含善意评价或表扬性质的称号。( )
80.谥号专指皇帝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如文帝、武帝等属于褒谥,厉帝、炀帝属于恶谥。( )
(九)文集与典籍
81.“风骚”:风,《诗经》里的“国风”;骚,《楚辞》里的“离骚”。后来用“风骚”借指文采。( )
8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
83.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左传》。( )
84.《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
85.《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
86.《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 )
87.《孔雀东南飞》和《长恨歌》合称为“乐府双璧”。( )
88.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清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
89.《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
90.“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经,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即正史。( )
(十)另类与其它
91.按照一般说法,“五谷”是指稷(小米)、黍(黍子)、麦(大麦小麦)、菽(豆)、麻(大麻子)。( )
92.桎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具,在手上的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为桎。( )
93.棺是古代盛放尸体的盒或柜,椁是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 )
94.“陛下”原来指的是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后来引申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
95.“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其中“黜”指对官员的晋升或进用,“陟”指对官吏的降职或罢免。( )
96.“徒流”是古代刑法。“徒”是剥夺罪犯一定期限的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流”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 )
97.仓廪在古代是指储藏谷物的仓库,它是专为灾荒之年用于赈济百姓而设立的。( )
98.黥,文中指古代的一种刑法,即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因此也称作“墨刑”。( )
99.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 )
100.“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黎首、黔首、黎民、庶民、孤、孺人都有百姓的意思。( )
古文化常识100道判断题答案
51.错(体全为“牲”)
52.对
53.错(顿首,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之间的敬礼)
54.对
55.错(男子二十岁成年只取字,不取号)
56.错(斋戒时并非不吃肉,而是忌食有辛辣有臭气的食物,如葱蒜、芥末等)
57.对
58.错(是到泰山主持)
59.错(这个说法太过于绝对,一般是嫡长子继承,但到了清代康熙之后,这一传统被打破)
60.错(应该为“外交活动”中最隆重的礼节)
61.对
62.对
63.对
64.错(士的死曰不禄,庶人之死曰死)
65.对
66.错(一般是赐以国姓,不赐天子的姓氏)
67.错(冠族是指名门望族)
68.错(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
69.错(名供长辈呼唤,字供晚辈或平辈呼唤)
70.对
71.错(搞反了)
72.对
73.对
74.错(搞反了)
75.错(汉武帝是谥号,唐太宗是庙号,康熙是年号)
76.错(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东坡算号)
77.对
78.对
79.错(不一定是功臣,也不一定是善意的评价)
80.错(谥号不一定是皇帝专用,大臣也有)
81.对
82.错(应该是“现实主义”)
83.错(《左传》不是,应该是《春秋》)
84.对
85.错(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86.对
87.错(是《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88.错(是从《史记》到《明史》,清代只有《清史稿》)
89.对
90.对
91.对
92.对
93.对
94.对
95.错(搞反了)
96.对
97.错(不是专为救济百姓建的)
98.对
99.对
100.错(孤是君主的自称,孺人是对妇人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