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东枣林庄到安徽界首市芦村镇枣林庄

从山东枣林庄到安徽界首市芦村镇枣林庄

作者:刘亚非、宋凯林

界首市枣林没有成片的枣树林,为什么叫枣林呢?这个地名有一段史实。
元朝末年,刘福通(现界首市沙颍河南岸人氏)在颍州起义,号称红巾军,他联合各路义军与元兵作战,杀得血流成河,尸积如山。明朝建立后,长年的战争使皖北地区人烟稀少,田地荒芜,史载“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九)。
明朝建立后,界首市枣林一带也是十室九空,洪武帝朱元璋为了安定人心,恢复生产,陆续从山东枣林庄一带迁来很多老百姓,修理房子给他们住,发放粮食给他们吃,分下农具让他们用,牵来牲口让他们使,叫他们在这里安家落户,这就是当地百姓祖辈相传的“洪武大移民”。
山东枣林庄到颍州府(界首古属颍州府)的移民有很多。据正德《颍州志》记载,洪武十四年(1381)颍州有当地人1700户,至成化十八年(1482)当地人增加到2544户,外来移民有6356户,移民户占总户数的71%。
据考证,山东枣林庄地处兖州府治城郊,兖州府东部的移民先集中到这里再分流出去;另外,枣林庄又处于由济南府各县南下的交通要道上,来自济南府的移民也大多会经过这里;“山东枣林庄”这个地名在移民的记忆中留下较深的印象,成为他们心目中有着特殊意义的一个地名符号。   移民到界首后,人生地不熟,极为思念家乡,不能安心过日子,有些上年纪的人,情知山高路远,携儿带女,回家不容易,再说移民到这里,官府不可能让大家随便就拐回去。有人就想个办法,对大家说:“我们住的寨还叫老家的穆寨,我们还赶老家穆寨北边的枣林集,把老家的地名搬过来。”从此,枣林集、穆寨就在山东来的老百姓中叫开了,时间一长,这个没有枣树林的集子就叫了界首枣林。
本来当地有个很大的集市叫太平岗,当地人都有赶太平岗的习惯,自从山东迁来的百姓都赶老家的枣林集,慢慢地太平岗就没人去了;后来太平岗集只留下一个十字路口,现在当地人还说:兴了枣林集,平了太平岗。
枣林庄、穆寨的老百姓赶了自己的集,住了自己的寨子,毕竟还不是真的回到了老家,恋家之情不会就丢掉;有些上年纪的人又想了个办法,春节的时候按照老家的习俗用发面蒸了个大枣山,放在祖宗牌位前,意思是看到枣山就不想家了;于是家家都蒸起枣山来,越蒸花样越多,越蒸式样越好,后来成了过年的必需品,方圆左右几百里都学着蒸起枣山来。现在这里,过春节还有蒸枣山的习惯,年初二去姥姥家走亲戚时,姥姥家回礼的就是枣山;过年时小孩子,最喜欢枣山了,他们不是为了看到枣山不想家,而是因为上面的枣多,甜,好吃;当地有俗语说:“外孙要想欢,姥家搬枣山。
所谓枣山,也叫枣山年馍。过年谣中的"二十八,蒸枣花",指的是春节前的蒸年馍习俗。枣山下有底盘,上用各种花案堆积而成。小的直径半尺左右,三斤多重;大的直径达一尺,六斤有余。不同的地区,做法也不完全相同。当地的做法是:将发酵的麦面擀成圆片,用刀从中间切开,把切开的两个半圆相对,用筷子夹或用手团成花瓣错位叠加,然后在每个瓣上插上红枣,再饰以面花,摆成山形就成了一个精致的枣山,层层叠叠,红枣白面,红白相间,非常好看。
蒸枣山的时间,一般都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两天,干活时气氛相当隆重而神秘,各家的家庭主妇小心谨慎,不说闲话;如果蒸笼漏了气,家中的任何一位成员都不能大惊小怪,主妇会不声不响地赶紧封严。像"烂了"、"完了"、"不熟"、"黑"、"不暄"等词语,都被视为不吉利,此时是绝对不能说的,这几天,邻里、亲友不串门,这个风俗流传至今。
在山东枣林庄是一个历史地名。据考,山东兖州方志康熙十一年(1672)《滋阳县志》上记载有“东大南社,枣林庄”这个地名(滋阳县是明朝山东兖州府的府衙所在地)。
据《山东省兖州县地名志》(1989年版)记载,枣林庄是明以前的地名,位于兖州府城北七里,明鲁王裔孙安邱王分封于此,始称安邱王府庄;明亡后,清康熙初年又称枣林庄,清末复称安邱府至今;从此,山东枣林庄成为历史地名。
山东枣林庄地名已消亡,界首人难忘故乡名,把“枣林”这个地名延承了下来。界首市枣林在1953年9月撤市建界首县时成立枣林乡,1961年5月“大跃进”时成立枣林公社,1983年4月改为枣林乡,1992年3月撤区并乡时撤销枣林乡,保留枣林村委会至今。

资料来源:界首市地名故事

(0)

相关推荐

  • 【食在兖州】沫膏,兖州人爱吃的“八宝粥”

    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吃,兖州亦然.在兖州有一种名吃,它香甜适口,酥软美味,令人回味悠长.这种名吃在当今市面上几乎见不到了,它深深萦绕在老一代兖州人的记忆中,挥之不去.它就是兖州名吃--沫膏. &quo ...

  • 浙江松阳卯山  界首古村落

    2014年3月23日与章祖森,毛小东一家,儿子一起去松阳游玩. 界首古村落

  • 阿坤丨东城采风(行走)

    3月24日,阳光明媚,春风荡漾.在界首市作协王瑞主席的带领下,一行20余人,举行了"界首发展40年,喜看东城新变化"的文学采风活动. 作家们首先参观了先进基层单位--刘黄社区,大家 ...

  • 人参怎么看年份

     人参怎么看年份 可以看哪些位置 原|2020-09-29 16:47:53|浏览:88 1.芦即根茎,也称地下茎,即主根顶端细长部分,俗称"芦头".每年秋季地上部脱落,在根茎上 ...

  • 中国十大寻根之地山东枣林庄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田姓支系    据现存两本咸丰七年(1857年)田氏族谱记载,先祖原居山东 枣林庄 .明洪武二年(1369年)一世祖田淮.田贵兄弟二人奉王命,携家谱,由鲁迁居来太,一居沙河岸(今 阜 ...

  • 【苏村之窗】大荔沙苑打枣忙

    (王明波现场报道)时令到了八月,我县洛河之南沙苑腹地苏村镇.羌白镇.下寨镇等地的青枣成熟,枣园里打枣开始了-- 小康园里人陶醉,又是秋来枣粮丰. 八月初,大荔县,苏村镇八个村到处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

  • 500強镇第四名:山东43个

    位次--1-500百強3个镇58山东1广饶县大王镇77山东2济宁市兖州区新兖镇95山东3日照市岚山区虎山镇100----3个116山东4邹城市太平镇131山东5邹城市北宿镇137山东6滕州市西岗镇14 ...

  • 威远芦高山

    威远芦高山 威远芦高山,位于威远县新场镇联丰村七组,它矗立在威远河葫芦峡谷右岸与新场河左岸之间的山脉中,海拔846米,它是荣威穹隆(威远背斜)东侧山脉上的最高峰.从新场镇场出发往东去,经观音堂摩崖石刻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不见黄鹤心不死(下)

    不见黄鹤心不死(下) 赵安  搜集整理 老和尚化缘到黄家庄,黄员外又请他吹笛子.那位黄鹤姑娘自小和尚走后,就盼他早日再来.这天她正在绣楼上拿着木鱼玩,听说和尚来了,便忙将木鱼往枕边一放,朝后花园走去.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不见黄鹤心不死(上)

    不见黄鹤心不死(上) 赵安  搜集整理   大家都知道"不见黄河心不死"这句俗语,可是,却不知道这句话传错了一个字,把"鹤"字传成"河"字了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鸡冠花

    鸡 冠 花 于中举整理   很早以前,李家庄有兄妹二人,哥哥叫李友,妹妹叫佩兰,父母早亡,兄妹俩相依为命,苦度时光. 李友长到了二十三四岁了还没有说着媳妇,心里有点着急. 这一天,太阳晒红了东山墙,李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当归的传说

    当归的传说 赵同心 口述 于中举 整理 传说晋国有个叫鲍兴的青年,父亲早故,家中只有老母妻子三人,小俩口恩恩爱爱,生活过得很安乐.这一年,鲍兴被晋惠公征集戍边打仗,临行时他想,近些年来秦晋两国战火不熄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人言和乌虫

    人言和乌虫 于中举整理 相传在淮北一个山脚下,有一青年农夫,名叫信实.因为家境贫困,常到山上打柴,卖了买些油盐米面度日. 有一天,信实在山下草棵里见到了一条受伤的小黑花长虫,看它可怜就揣在怀里带回家来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田麻搂柴火

    田麻搂柴火 ○张王氏口述 张子训整理 田麻的爹死得早,撇下他跟他娘过苦寒日子.娘纺花,田麻就扛着一把耙子,天天到那寥湖里搂柴火.说话间,田麻就成了十七八的大小伙子了. 这一天,正碰上人家割荟草,乱柴火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傻子学舌

    傻子学舌 范子林 口述 范子东 整理   从前,有个王员外,四十五岁才得了个儿子,叫傻蛋.说他傻,也并非真傻,就是有点半傻不精的,脑子不灵活,心眼不够罢了. 傻蛋长到十七八岁时,仍是傻乎乎的满口傻话.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车前草

    车前草 郭洪斌 口述 于中举 整理 传说春秋时期,齐恒公抢得了国君之位.听了谋士鲍叔牙的劝告,拜了跟自己有一箭之仇的管仲为相,就想跟鲁国干一仗,一来显显齐国威风,二来报报抢位之仇.因为鲁国曾帮着外甥公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

    长工巧打官司 段兴智 搜集整理 刘智广是个很有才干的人,一贯济贫抗暴,主持公道,四邻乡亲无论有什么难事总要找他出个主意. 一天,有个财主克扣工钱,长工一怒把财主的门牙打掉了几个.财主万分恼火,立即到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