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上海中医学院中医夏少农,血管瘤验方分享
血管瘤的病因是气阴两虚、血热瘀滞夹毒,治宜益气养阴佐以凉血化瘀攻毒。基本方药:黄芪、北沙参、生地、丹皮、紫草、土茯苓、蜀羊泉、仙灵脾、玄参。头面部加川芎,颈部加夏枯草、制香附,上肢加桂枝、桑枝,下肢加牛膝、泽兰、王不留行。
典型病例
夏××,男,29岁,初诊:1982年2月6日。右颈部肿块一月余,4×3厘米,外观皮色无改变,边缘光滑,质软,按之可缩小,肿块不随吞咽上下移动。曾于郊县××医院和本市x×医院作两次肿块内穿刺,均抽出新鲜血液。超声波提示囊性肿块。诊断为血管瘤,转专科治疗。经中药益气养阴、凉血活血治疗后,肿块明显缩小。连续服药42帖后,颈部肿块
消失,再服中药42帖巩固疗效。基本方:黄芪、北沙参、川芎、赤白芍、夏枯草、制香附、仙灵脾等。
体会
临床观察发现,服中药后血管瘤可有两种变化:一是瘤体变软,颜色变淡,病人自觉胀痛减轻;二是瘤体变硬,肿块逐渐缩小。推测瘤体的变软可能是行瘀药使其血液减少而使瘤体消散;变硬则可能是凉血药造成血凝,使血管栓塞而使瘤体机化而被吸收。临床可根据病变的不同特点增加用药,变软则加活血化瘀药,变硬则加凉血凝血药,以提高疗效。
据报道,益气药有促进血液凝固作用,
对纤溶酶活性有抑制趋势,凉血药如紫草、丹皮也有促进血液凝固作用,与以上治疗机理是相符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