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记忆工作室·巧识杂野万物·蜗居精灵】知名度最高的“争议者”———沟瓶螺

今天是周五,本来是更新活动招生的日子,但由于临近五一小长假,地球记忆工作室五一京内外的活动全部招募完毕,故而今天便继续咱们的“巧识杂野万物”系列!(自下周开始仍然每周五上午10:00活动招募哦~)

好啦!回到正题!今天要和大家介绍的这种生物,是一种腹足纲的生物,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螺”。关于这种螺,也许,你曾经在稻田中看到过无数它们的身影;也许,你在书籍中看到过关于它的各种争议;也许,你曾在餐盘中享受过它的味道……不管怎样,这种螺可以说是知名度最高的腹足纲生物。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沟瓶螺 Pomacea canaliculata

什么?你说你根本没听说过这种螺的名称,怎么可能算得上是知名度最高的腹足纲生物呢?那好吧,我就再给大家说一个沟瓶螺的俗名———福寿螺!可能有的朋友看到这里又有疑问了:“我知道的福寿螺不长这样啊?福寿螺不是大蜗牛吗?”其实,我们所谓的大蜗牛,是玛瑙螺科 Achatinidae 的统称,例如最著名的褐云玛瑙螺 Achatina fulica这里要和大家说一下,很多人管常见的、大个头的陆生或淡水螺类都叫“福寿螺”,但实际上福寿螺仅为沟瓶螺的“外号”。

褐云玛瑙螺

看福寿螺真正的学名,我们就能记住它所属的家族名称,称为瓶螺科 Ampullariidae 。而在中国最常见的便是沟瓶螺。说来也是比较尴尬,我们最常见的福寿螺其实并不是中国原产的,它原本主要分布在巴西、阿根廷等亚马逊流域中。但是,在上个世纪,由于食用螺类或饲料螺等原因而被引入到中国。可好景不长,沟瓶螺在中国迅速繁殖、扩散,并和本地的田螺科 Viviparidae 物种展开竞争,在生态中更胜一筹,最终造成生物入侵。

那么,为什么沟瓶螺的主要生态竞争对手不是本土的瓶螺科物种,而是田螺科物种呢?也许你曾看到过科普书籍上介绍在中国并没有原产的瓶螺科物种,但实际上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中国的海南省、云南省就有本土瓶螺科的分布,如光瓶螺 Pila polita 、带瓶螺 Plia tischbeini 等。只不过这些物种无论繁殖能力还是天敌制约,根本不是沟瓶螺的对手,因而迅速消逝,数量大大降低而已。

上文已经提到,沟瓶螺的繁殖能力很强,也许你会问:“那为什么我从来没有见过它们的卵呢”?实际上,可能你见过,却没有认出来。沟瓶螺在夜间会从水中悄悄地出来,沿着岸边或挺水植物爬行,并产下卵。它们的卵集合在一起,呈现粉红色,甚为漂亮。因此甚至有些人看到它们的卵后,会认为那是挺水植物所开放的花呢!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说大家都很感兴趣的“能、好、怎”问题。首先可以告诉大家,沟瓶螺是可以食用的,但我却并不建议大家食用。原因很简单:一些餐厅推出的福寿螺食物,仅仅是经过爆炒或生腌等方式处理,并没有充分加热,而沟瓶螺又是如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故而很有可能让人们引发疾病。如果被广州管圆线虫所感染,会出现发热、头痛、脑炎和脊髓炎等疾病,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因此,与其冒险品尝,还不如根本就不去吃它。

这就是沟瓶螺,一个生存力极强,繁殖力极强,抗逆性极强的物种。其实,物种本身是没有对错之分的,只不过由于人类的疏忽才会造成可怕的结局。而我们每每再看到沟瓶螺爬行时,可以以它们为警钟,时刻提防生物入侵现象再度发生!

本文作者的新浪微博 @自然道修心,如果想和他进行互动交流,就快快加粉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