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罕见表态:华为五六十年内不上市 为何?
一鸣网3月11日消息:上市作为体现一家企业实力、规模的重要方式,大部分企业一开始就将上市作为最终发展目标,但在国内有很多牛企,他们有令人羡慕的市值及漂亮的营业额数据,但是他们却选择不上市,这其中华为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任正非说:上市造富员工,失去奋斗者的本质色彩。
华为不片面追求企业规模,华为的发展不缺资金,因此不会进入资本市场,绝对不上市。“如果大量资本进入华为,就会多元化,就会摧毁华为20多年来还没有全理顺的管理。”
在任正非的眼里,过度依赖资本,可能会让企业越来越怠惰,失去奋斗者的本质色彩。
在2月底的巴塞罗那通信展上,任正非罕见表态,称华为至少五六十年内不会上市。
他表示,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工具,我们不能把工具变成了目的,我们用锄头去种地,不是说我有好多把锄头就创造了好多财富。锄头就是工具,目的是拿来种地的嘛,如果我们玉米不丰收,啥也不种,就没有创造直接价值,锄头永远就没有意义。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工具,它不是一个目的,如果我们把虚拟经济变成目的了,这个迟早会有一些挫折。
首先我们要抓住货源要保持高质量,供给侧一定要保持高质量。第二,产品要高质量,有了就会有客户群。
供给侧改革中核心是质量。质量的关键是要提高成本。低成本就不可能有高质量,低成本必然带来地沟油、假冒伪劣。高质量为什么不能卖高价格呢?卖不了高价格,政府就要减负,企业才能有余钱投入创新。我在达沃斯讲的我们坚决不走低价格、低成本、低质量的道路,这会摧毁我们二十多年后的战略竞争力。
那么除却这些情怀因素,华为始终不上市,还有哪些原因呢?
华为前高管胡勇先生此前给出了几个答案,胡勇1996年-2008年2月工作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先后担任公司产品行销部副总裁,国际营销部副总裁,公司Marketing副总裁,品牌与公关副总裁,成都华为公司总经理,巴西华为公司总经理等职。
1、华为的股份结构
华为在创办的初期,作为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同时为了吸引人才,任总大量稀释了自己的股份,这就是华为的全员持股。既是员工又是股东,所以华为能万众一心,蓬勃向上,企业的执行力特别强。如果华为上市,就会有成千上万个千万或亿万富翁,绑上黄金的雄鹰还能在天空翱翔吗?曾经有一个海外的著名行业分析师和我讨论北电为什么衰落得这么快?他说:一大堆亿万美金的富翁讨论公司的生死存亡,他们哪有紧迫感。所以北电错过多次转型的机会。另外,任总的股份可能很低,如果上市,就可能失去控制权,华为还离不开任总。
2、商业模式创新
在华为和中兴崛起之前,电信业是技术驱动的产业,企业投入巨资研发新产品,然后定高价,赚取高额利润,回收研发成本,再投入开发新产品;当产品量产、跟随者大量进入后,开始降价,产品生命周期快速进入末期,开始向市场推广新产品,赚取高额利润,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我们比喻这种商业模式为王小二卖豆腐。王小二开了一家豆腐店,卖两块钱一斤,有人看见有利可图,开了第二家豆腐店,王小二开始降价到一块五,三家、四家……豆腐店越开越多,价格降到8毛,王小二豆腐店倒闭。
华为将自己定位为量产型公司而非技术创新型公司。华为进行了商业模式创新,新产品投入市场即以两三年后量产的模型来定价,一开始就是亏损,这样,西方竞争对手由于在成本上的劣势,往往要丢市场份额,同时,不可能有小公司再度崛起。试想:王小二第一个豆腐店就定价8毛,还有人会开豆腐店吗?
3、融资模式的创新
西方公司往往用并购的方式来扩充产品线,一是为了形成整体解决方案,二是整合产业链。这样的好处是能快速响应市场。但也有弊端,那就是主业赚取的利润,去购买了新的产品线。从而主业的竞争力下降。
华为反其道而行之。华为充分利用中国的研发低成本。大量招聘研发人员。先利用主业务的研发和营销平台去培育新产品。当新产品(非电信网络核心产品)做大后,将其出售,一起到融资的作用,二将融资来的钱投入核心产品的研发和市场,通过补贴(降价)使核心产品迅速扩大市场份额,量产化,提高竞争力。摩托罗拉最早发现自己研发还不如OEM华为的产品,所以从2001年就开始OEM华为无线产品,先是GSM核心网,然后是3G的核心网、基站。在核心产品线华为用的是格兰仕微波炉的策略,其目的是不要有太多的王小二去开豆腐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