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温病的辨证论治各论
春温病是伏邪内发的病变,初起就以里热为主,所以总的治疗原则是清泄里热,同时要顾护阴液。初起发于气丹者,要清泄气热;初起发于营分者,要清营养阴,透热转气不论发于气分还是营分,初起兼卫分表证者,都要在清里热的同时,加入解表达郁的药物,给邪气以出路。随着病情的发展,如果出现肠腑热结,就要攻下热结,如果还有其它兼证,还要在攻下的同时顾及兼证。如果出现热盛动血,要凉血散血。出现热盛动风,要凉肝熄风。到后期出现肝肾阴虚,虚风内动者,要滋阴潜阳熄风。还应该强调的是,春温病的热势重,极易伤阴,所以治疗用药要掌握泄热而不伤阴的原则,因此有四个方面应该注意。一是不能用辛温发散药。二是不能纯用苦寒药,防其苦燥伤阴。在使用苦寒药时,要配伍甘寒或咸寒药以保津液、生津液。正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焦篇》第31条所说:“温病燥热,欲解燥者,先滋其干,不可纯用苦寒也,服之反燥甚。”三是忌利尿。在温热病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小便不利,小便不利的原因是热邪伤阴而致尿少难下,越利尿则越伤阴,所以不能用淡渗利尿药。正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焦篇》第30条所说:“温病小便不利者,淡渗不可与也,忌五苓、八正辈。”四是忌早用腻补。春温病初起量有阴伤,但以热盛为主,所以治疗应以清热为主,同时可以加入甘寒轻灵,清热生津的药物来保津、生津,这类药物补阴而不敛邪,称为清补药,比如生地、麦冬、元参等。所谓腻补,是指龟甲、鳖甲、阿胶这类药物,它们补阴力强,有填补作用,但过于滋腻,容易敛邪,必须在春温病后期纯虚无邪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热邪仍盛者绝不能用,防其敛邪而致邪无出路。1热在气分热在气分,是指春温病中出现的各种气分证候。这些证候的出现,一类是春温病初起,伏邪发于气分,可见热郁少阳、热郁胸膈、肺胃热炽等证;一类是发于气分并继续在气分传变而出现的证候,如热灼胸膈、肠腑热结等证。这两类证候虽然浅深轻重不同,但因为都是气分证,所以统称热在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