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笔法中的内擫与外拓探讨
导语:说起书法技法,当属魏晋时期的魏晋笔法最为精深,代表人物为王羲之,王献之,钟繇等诸位大家。魏晋笔法影响了中国书法历史将近2000多年,为历代众位书法家必学笔法,但是能够完全领悟魏晋笔法并随之发挥到极致的却是少之又少,除唐朝的几位代表书法家外,到了宋以后,就只有米元章与董其昌深刻领悟了魏晋笔法,而赵孟頫也是到了晚年才对魏晋笔法有所开悟,但是很可惜,不久就去世了。
魏晋笔法的魅力是古今学书者都无法抵挡的,和无法逾越的,说它难是因为朝代久远,存在着传承的误差,导致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关于魏晋书法的法度规则到了唐朝以后才被书法家们整理并传播开来,魏晋的大书法家们并未对笔法留下过专门的理论文章。所以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关于魏晋笔法的论述,也是唐朝时期留下的。
鸭头丸帖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简单的论述以下魏晋笔法中的内擫与外拓。希望我个人理解的这些技法感悟能够帮助一些学习中的朋友们。以下理解也是本人在练习的过程中总结和领悟所得。
关于内擫技法
内擫:指意在收敛的笔势。内擫的技法可以让书法字体多骨气,血肉充盈。以藏和蓄力为主要的艺术形态。笔法特点是感觉每一个字都是健康和自然的存在。以拙朴为美也是其中的特点之一。这种风格也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所造。魏晋时期动乱不断,文人们为来躲避灾祸,大部分都选择了隐居山林,放浪田园。我说的这个放浪就是一种恣意纵情的心态,自由之感。只因为有了自由感的恣意纵情,才有了风靡后世而潇洒自如的魏晋书风。那么笔势为何收敛呢?也是当时的文化所影响,儒释道文化也讲求守,储,蓄力以待后发。这也是为何书法与文化存在很直接的内在联系了。
内擫书法笔法示例
关于外拓技法
外拓:指意在放纵的笔势。外拓的技法可以让书法字体多力多筋,潇洒自如,气韵感较强。”唐虞世南《笔髓论》云;“草即纵心奔放,覆腕转蹙,悬管聚锋,内毫外拓,左为外,右为内,起伏连卷,收搅吐纳,内转藏锋也。”
这个外拓的书法技法,我个人认为是最具有魏晋书风的代表技法,我们看到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就是用了这个技法书写。还有王献之的《鸭头丸帖》、《新妇地黄汤帖》等都是经典的外拓技法所表现的艺术形态。还有我们熟悉的写经体墨迹《灵飞经》小楷,也是很明显的外拓技法。其实从发展创新角度来说,外拓技法更加适合推广开来,更利于书学的精进。
这个笔法的特点就是:尖锋切入,然后使转让笔锋收紧聚集状态,然后运笔使笔锋处于理论上的中锋状态行笔,行笔过程中注意左右顾盼的兼顾和侧重哪一个方向的发力点,最后收笔将运笔过程中的蓄力释放出来。正好与内擫相反。
其实这个笔法在当今社会中很多人都懂得,但是却用的不是很到位,也导致了很多俗书和地摊书法的诞生。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只懂得了如何切入和如何释放,却严重的忽略了中间运笔的内涵之处。每一个字中间运笔之处是存在发力点的,这个发力点是延续笔力的,能够让字看起来力道更强。
以上我说的这些仅供大家参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进行私信交流。或者多多研究一下魏晋笔法,结合魏晋时期的书法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书学之路没有止境,即使你是当今第一高手那也是暂时的,超越你的人都在后面紧紧追赶你。
来自: 余闲书屋 >《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