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玉器
目前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
玉出红山—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
是红山玉器的最大一次集结展出
160余件文物中 大部分为玉石器
红山文化
是距今约6500—5000年前,中国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1955年,考古学家尹达在《中国新石器时代》一书中首次提出“红山文化”的名称。20世纪70年代以后,辽宁阜新胡头沟墓地、喀左东山嘴建筑群址、朝阳牛河梁遗址、凌源田家沟墓地群、朝阳半拉山墓地等红山文化重要遗址的相继发现和发掘,以丰富确凿的考古资料证明,早在红山文化晚期,社会形态就已经发展到原始文明的古国阶段,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提供了有力物证。
玉玦形龙
上世纪七十年代牛河梁遗址出土 是此类玉雕中体型较大的一个 而且是迄今发现唯一一件有牙齿的 左上方简单几笔刻画和窄窄的缺口 赋予了它生命的动感 玉玦龙均有圆孔 可以穿绳系挂 圆孔的边缘打磨光滑
玉勾云形器
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二号墓出土 造型婉如云朵形状 其更多地具有装饰作用 它出土时放置在墓主人胸前 很可能作为礼器陪伴于墓主人身边
玉斜口筒形器
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一号冢二十五号墓出土 上下贯通 无纹饰且形制极为简约 为红山文化所特有 此器的制作方法是选取一整块的柱状玉 在边缘处钻孔 以线锯锼拉方式 掏取大而长的中孔形成中空圆筒器 通体内外打磨精细光泽圆润 虽然整体光素无纹但用料甚大 制琢工艺也极其费工费时 非常独到
玉斜口筒形玉器的用途 至今依然考辨未明 有人认为是臂饰或者腕饰 有人认为是舀米的实用之器 有人将其定义为一种具有束发功能的玉箍
碧玉C形龙
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是已知红山文化玉龙中体型最大的一件 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 是红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玉器 龙头似马眼形细长 鬃毛呈流线型上翘 整个龙身线条简洁打磨光滑
玉玦形龙
细石器石刃
玉环
玉璧
玉勾云形器
玉勾云形器
玉勾云形器
玉凤
玉兽面丫形器
玉双鸮首饰
玉兽面牌饰
玉龙凤佩
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一号冢二十三号墓出土 距今五千多年 是迄今为止出土最早的象征龙凤文化的文物 玉龙凤佩出土时放置于墓主人的小腹部 正面以阳纹和较粗的阴线 勾勒出一龙一凤图案 龙凤造型以头部雕刻为主 龙首横置圆目长吻 头顶后部突出双角 凤立置 凤首顶在龙的下颌处 圆目外鼓 顶端以阴线勾勒出凤凰的羽毛 龙凤尾部均卷曲且琢有圆孔
玉箍
玉人
牛河梁遗址十六号墓地四号墓出土 双眼微合嘴巴半张 双臂曲肘 双手合抱于胸前 双脚并足而立 表情痴迷成祈祷状 似巫师祈祷时的形象
玉蝉
玉蝗
玉蛇
玉鹰
玉鳖
玉凤首
玉贝
松石饰物
虽然同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产物
较之良渚玉器的神秘和宗教气息
红山玉器虽也有些疑似祭祀之物
但总体上似乎更加生活化 接地气
动物人物较多 颇有些憨萌的生动
也许这南北两族并不知对方存在
却都如此用心而专情地加工玉器
对玉的爱 真是自古浸在骨血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