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曹太后临终前,挽救东坡先生。(两宋繁华往事202)
濮议之争,似乎耗尽了英宗的心血。在曹太后打折同意一年后,英宗驾崩。前后在位仅4年。而他追封皇考为帝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不过,这件事并没有完。几百年后的大明朝,嘉靖皇帝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只是,他的手法比英宗要强硬的多。更有很多人因此家破人亡。英宗,是个厚道人。
比如,在对司马光的问题上。在濮议事件中,司马光是坚定的反对者。如果换了嘉靖,司马光早就被屁股打烂而死。英宗却爱惜其才华,不仅不以为忤,还用人所长,让司马光去编书,并且给予了从人员到资金等最大的支持。虽然,他没有看到《资治通鉴》成书的那一天,但无疑他是有大功劳的。
英宗不仅厚道,还是个有为之主。尽管在位仅4年,但却是有开创性的四年。如果要划分北宋的历史,英宗应该是个分界点。
从血统上来说,真宗、仁宗绝嗣,没有后代传世。北宋的皇统,从英宗开始,就转到了太宗的第四子这一脉。
从治国上来说,自英宗之后,无论是神宗、哲宗,甚至是徽宗、钦宗,他们走的都是英宗的路线。简单地说,就是更加积极地对外对内政策。更加强调变法革新、富国强兵,对辽、对西夏,也从真宗、仁宗的保守被动中,趋向于积极地对抗。
有意思的是,宫里的女人们,却没有和英宗及其后代们的思想、行为保持一致。她们更加保守,更加恪守祖宗的成法。
曹太后就是如此。英宗驾崩,长子赵顼继位,是为宋神宗。曹太后,成为了太皇太后。
神宗继承父志,重用王安石开始变法。太皇太后曹氏,自始至终,都是新法的坚定反对者。尽管反对,但她并没有横加阻拦。
这么些年了,她早已习惯了风轻云淡。又或者是年事已高,不愿意再操心了。还有可能,神宗不是她的亲孙子,虽然侍奉她极孝,但毕竟差了一层。所以,尽管神宗和王安石的新法弄的天下沸腾,曹氏却几乎如隐身一般。直到一件事。
苏东坡的乌台诗案。变法导致了新旧派势同水火,新党抓住了机会,准备用苏东坡祭旗、杀一儆百。一时间,神宗似乎也动了杀心。
此时的太皇太后曹氏,已病入膏肓。她自知大限将至,便让人请来了神宗。祖孙两人,一个躺着、一个跪着,相顾无言,泪流满面。
许久,曹氏说,当年仁宗曾兴奋地对她说过,他为子孙们发现了两个宰相之才。说的正是苏轼、苏辙兄弟。如今,为了几首诗,就要杀了苏轼,是不是太过分了?
神宗无语。苏轼逃出生天。
这是曹氏,曾经的皇后、太后、太皇太后,留在历史中最后的背影。一个长者、一个恕者、一个仁者的形象。
数日后,曹氏去世,终年64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