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主要害虫的诊断与防治实用技术 | 桃蛀螟
桃蛀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一种多食性害虫,以幼虫蛀食果实为主,使果实失去商品价值,造成经济损失。该虫在我国南、北方果树产区均有分布,除了为害梨树外,还可为害桃、苹果、杏、李、石榴等多种果树的果实。
田间症状
桃蛀螟幼虫孵化后,多在果实萼洼处蛀入,蛀孔外堆积大量虫粪,虫道内亦充满虫粪,受害果实有时脱落。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mm,翅展22~25mm,体黄色,身体、翅面具有多个黑色斑点,似豹纹状;前翅前缘有7~9对白色短斜纹,前翅散生25~28个黑斑,近外缘处排列整齐。卵椭圆形,长0.6mm,初产时乳白色,后变为红褐色,卵面隆起,表面粗糙,有网状斜纹。老熟幼虫体长约22mm,体背暗红色,头和前胸背板浅黄褐色,身体各节有粗大的褐色毛片;腹部各节背面有4个毛片,前2个较大,后2个较小;臀板深褐色,臀栉有4~6个刺。蛹黄褐色,长约13mm,腹部5~7节前缘各有1列小刺,腹末有细长的曲沟刺6个。
桃蛀螟幼虫
桃蛀螟成虫
发生规律
桃蛀螟1年发生2~5代,华北梨区1年多发生2~3代,均以老熟幼虫结茧越冬。越冬场所较复杂,多在果树翘皮裂缝中、果园的土石块缝内、梯田壁缝隙中,也可在玉米茎秆、高粱秸秆、仓库壁缝内。第2年早春开始化蛹、羽化,但很不整齐。成虫昼伏夜出,傍晚开始活动,对黑光灯和糖醋液趋性强。华北梨区第1代幼虫发生在6月初至7月中旬,第2代幼虫发生在7月初至9月上旬,第3代幼虫发生在8月中旬至9月下旬。从第2代幼虫开始为害梨果,卵多产在枝叶茂密处的果实上,卵散产。幼虫有转果为害习性。卵期6~8d,幼虫期15~20d,蛹期7~10d,完成1代约需30d。9月中下旬后老熟幼虫转移至越冬场所越冬。
防治适期
由于害虫早春化蛹、羽化不整齐,建议采用诱蛾的方式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在第1代和第2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及时喷药。套袋的果园可在临近果实套袋前喷施药剂防治。
防治措施
(1)人工防治。发芽前刮树皮、翻树盘等,处理害虫越冬场所,消灭越冬害虫。生长期及时摘除虫果、拣拾落果,并集中深埋,消灭果内幼虫。实行果实套袋,阻止害虫产卵、蛀食为害。
(2)诱杀成虫。利用成虫对黑光灯及糖醋液的趋性等,在果园内设置黑光灯、频振式诱虫灯、性引诱剂及糖醋液诱捕器等诱杀成虫,并进行预测预报。
(3)及时喷药防治。根据预测预报,在第1代和第2代成虫产卵高峰期,及时喷药防治,每代均匀周到喷药1~2次,套袋果园套袋前最好喷药1次。常用有效药剂有48%毒死蜱乳油或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35%硫丹乳油1200~1500倍液、20%杀铃脲悬浮剂3000~4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水乳剂1500~2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24%灭多威(快灵)水剂800~1000倍液、52.25%氯氰·毒死蜱乳油1500~2000倍液等。
梨树桃蛀螟防治技术图谱
声 明:
声 明:本文摘编自《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20年第8期“梨园桃蛀螟的诊断与防治实用技术”(闫文涛,张怀江,岳强,仇贵生,孙丽娜,王雅偲)。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和网站如需转载,须在正文前注明来源:中国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