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辞》中“军书十二卷”新解 ——西夏军籍文书的启发 作者:史金波
.
《木兰辞》中“军书十二卷”新解
——西夏军籍文书的启发
作者:史金波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02日 14版)
.
俄藏8371号天庆戊午五年(1198年)军籍原件图片。资料图片
【读史札记】
《木兰辞》是一首北朝叙事诗歌,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子,替年迈父亲从军,女扮男装,在战场上杀敌立功,回朝后不愿为官,请求回家与家人团聚的生动故事。诗歌热情赞扬了木兰勇敢善良的品质和保家卫国英勇无畏的精神,语言生动,脍炙人口,广为传唱,经久不衰。
《木兰辞》作为优秀古典诗歌作品,历代专家做过很多注释和研究,在当代早已被选入中学课本。然而《木兰辞》中有的语句仍比较令人费解,有进一步阐释的必要。比如其中的“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为什么军书有十二卷?为什么卷卷有爷名?学界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有的只是做字面解释,把“军书十二卷”解释成“多卷征兵文册”,或认为是“十二道征兵命令”;有的认为“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解释为“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有的认为表示“军情紧急,刻不容缓”。有的认为当时的军书会分门别类分为许多卷,成丁的一卷,分配任务的一卷等等,军书十二卷可能是有很多不同的名籍文书。这些解释莫衷一是,似乎仍未得要领,显得难以令人完全信服。
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军书”指的是什么?在存留的古籍中未见到古代军书的实物而难以论断。近些年来,笔者在研究出土的西夏文社会文书时,发现了其中有不少军籍文书,用这些古代的军籍文书或可合理解释“军书十二卷”的问题。
20世纪初,在中国的黑水城遗址(今属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出土了大批西夏文书,分别藏于俄国和英国,现已在中国陆续出版。其中包括不少社会文书档案,内中有50多件军籍文书,多以西夏文草书书写,完残不一。笔者经过数年钻研,逐渐破解西夏文草书,译释了其中内容。原来每一件军籍文书都是一个西夏基层军事组织各军“抄”士兵成员和装备的登记文件。“抄”是西夏基层最小的军事单位,一般由主力作战士兵正军和辅助作战人员负担(或称辅主)组成。
西夏实行全民男子皆兵的兵役制度。在西夏文献中军籍文书称为“军籍”。西夏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专门有“纳军籍法”,即军籍登记法。规定每年都要进行军籍登记,条文中有“年十五当及丁,年至七十入老人中”,即对15岁至70岁以内的男性进行军籍登录。
从多种出土的完整军籍,可看到其格式和主要内容。第一部分是总叙军籍属地、首领、登记时间和总计,其后是具体登录各“抄”人员和装备情况,包括每“抄”正军、辅主的姓名、年龄和装备(马匹、铠甲等)情况,最后是被登录组织的首领和负责登录的主簿的签名,并于军籍上加盖多枚首领印,背面往往还有上级官员的审阅签署。为具体了解西夏军籍的真实面貌,以下介绍一件俄藏8371号天庆戊午五年(1198年)军籍的原件图片及部分译文。
黑水属军首领梁吉祥盛,正军一种纳 告:
前自全军籍告纳天庆丁巳四年六月一日起,至天庆戊午五年五月底,无注销,已做。三十种:
正军六
官马四
甲一
披一
印一
辅主十七
强十六
弱一
一抄有三种,三抄有马,二抄无有。
一抄首领梁吉祥盛,人员十人,有三种,马,花色
正军吉祥盛,六十六
番杂甲:胸五、背六、胁三、结连接八、衣襟八……
四、臂十二、项遮一、独木下三、喉嗓二……
裙十二、更兜二、关子(三)、铁索五、裹节袋等全。
番杂披:红丹色麻六、项五、肩一、胸三、喉嗓二……
末十、罩二、马头套三、有结铁毡里裹袋等全
辅主九
八强:女乐,六十五;黑水盛,四十八;盛功?,四十九;河水山,……
河水吉,四十五;成酉金,三十;心喜铁,二十九;善盛,……
一弱:梁盛,七十
一抄梁恩兴吉,人员三人,马一种有,栗色
由以上译文可见,西夏军籍登录项目很详尽,人名后有年龄。多件军籍登录后形成簿册汇聚于各地监军司后再上报朝廷。这样就会造成每一适龄男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次被登录在不同年份的军籍之中,形成一名后备军人出现在多卷军籍卷册的情况。
出土的军籍文书证实,在西夏社会基层是依西夏法典规定查检、勘合、登录军籍的。在军籍文书中发现了同一首领辖下士兵前后相差一年的军籍文书:如俄藏4196号应天丙寅元年(1206年)军籍和俄藏4926-4号应天丁卯二年(1207年)军籍。这两件文书同一首领,同为4“抄”,装备相同,人员相同。其人员有首领、正军律移吉祥有,正军律移吉祥酉、辅主有宝,正军律移酉犬、辅主势有盛,正军赵肃执芽。在前后两件军籍中,以上人员年龄各增长一岁。此外,还发现了前后差两年的军籍文书:俄藏4926-9号军籍与俄藏7553-1号应天己巳四年(1209年)军籍中,人员重合,同一人后者比前者长2岁。如正军地宁年长盛在前一文书中44岁,在后一文书中46岁;正军地宁小驴山在前一文书中41岁,在后一文书中43岁等。甚至还有前后相差四年的军籍文书。俄藏4926-11号军籍和俄藏4926-15号军籍中的人名多相同,只是后者比前者中的人年龄大4岁。俄藏4926-13号与俄藏4926-14号军籍也是人员姓名相同、年龄相差4年的军籍。这更加明确地证实西夏确实按法典规定查检、勘合、登录军籍。
其实汉文史书中并不乏对军籍的记载。如唐代韩愈的《上留守郑相公启》记载:“愚以为此必奸人以钱财赂将吏,盗相公文牒,窃注名姓于军籍中,以陵驾府县。”(《昌黎先生集》卷十五)。又如《新唐书》记载:“行军司马,掌弼戎政。居则习搜狩,有役则申战守之法,器械、粮糒、军籍、赐予皆专焉。”(《新唐书》卷四十九下《百官四下》)。宋代张方平奏章中提到宋朝的军籍:“委枢密院点勘军籍,其人数少者,即令团并;其马军无马,愿补填步人者,稍与补充近上衣粮优处军分;其有马者,即与团并足成指挥。”(《续资治通鉴长编》一百六十三)。宋朝曾巩在《本朝政要策·训兵》中也记载:“宋兴,益修其法,壮锐者升其军籍,老懦者黜而去之。”(《曾巩集》卷四十九《本朝政要策五十首》)以上所提军籍都是指军人登记的簿册,与出土的西夏军籍文书性质相类。但过去未发现过古代的军籍样本,对军籍的具体形式和内容语焉不详。
西夏军籍文书的发现和研究为解释《木兰辞》中的“军书十二卷”提供了新的思路。《木兰辞》中的“军书”应理解成军籍文书。中国古代对军籍的登记有不同的时间规定,有的每两三年登记一次,有的如西夏是每年登记一次。西夏法典又规定,西夏对军人和装备的大型登录、检校是每三年一次。北朝时期实行府兵制,若每三年登记一次军籍,登录十二次的军籍卷册中每册都会有他的名字,便可以顺畅地理解“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的语句。木兰的父亲从达到士兵的成年年龄,再经过12次登录,经过了约30多年,年纪应在50开外,已年老体衰,不适于参军作战,他又无成年长子,才出现了女儿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作者:史金波,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宁夏大学特聘教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