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日记|送“深圳40年40本书”远行

又有一批书要离开书房、结伴远行了。

其实也不远——三十公里之外,坪山图书馆。

本文图片:夜书房

2020年八月,应坪山区委宣传部和图书馆之邀,以线下+线上方式开讲“夜书房版深圳40年40本书”。结课之后,发心将这40本书捐赠给坪山图书馆收藏,且有十种图书已经率先成为“馆藏”,再过几天,陆馆长就要来福田把其余30种运回坂田。赶在春节之前了结此事,庚子年的一个愿望就算圆满实现了。

这40本书,并无了不起的版本,但从当初自定标准,自选书目,到自备藏书,自拟讲稿,一路下来,也并非易事。好在深圳年轻,书写深圳的书也老旧不到哪里去,找起来还算顺利。不过,以“40年40本书”的名义把它们召集到一起,其加法或乘法效应仍然让人惊喜连连。

城市的历史不能仅靠崭新的图文重述,也要凭藉史上存在过的人证物证,而书籍正是人证与物证合一。深圳经济特区不过才四十岁,许多书已遭遗忘,有些书也已经不容易找了。

相比一书难觅,更触目惊心的还是遗忘。有些书遭遗忘的命运在所难免(比如那些有偿的报告,收费的文学,浮夸的吹牛,随意的编造),另有一些书,则需要后人时时重温。经由“40年40本书”的筛选寻找,我最大的感触,是有些书,应有而尚未有,或已有而还不如没有。换句话说,深圳的部分历史篇章,迄今还未来得及以书籍形态真实呈现。这也使得我的“40年40本书”书单,数目虽然齐整,面目却有缺失。深圳仍然缺少史诗般的非虚构历史巨著,缺少顶天立地、巨细无遗的人文长卷,缺少深度剖析现代深圳发展历程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力作,缺少世界性的文学名篇。

原因或许很简单:毕竟才四十年。

好吧。了结这一轮的“深圳40年40本书”,且记住袁庚老人的话——“向前走,莫回头”。

(0)

相关推荐

  • 好听 | 深夜南书房

    Life is like a journey 南京,秣陵路21号,隐藏在繁华新街口深处的民宅,有一片民国旧建筑群,原属国民党军政要员刘峙.其中一栋被一帮有见识的人做成一个24小时开放的公益图书馆,叫做 ...

  • 终于图书馆关闭了,又。

    预料中的暂停图书馆还是来了,刚好在图书馆完整的上了一个上午的自习. 小朋友特别喜欢这个地方,说在这里效率非常的高.无论是完成作业还是阅读新的书.一会儿就搞定了. 这座城市现在已经建成了204座城市书房 ...

  • 书,所赠予的美好(散文)

    作者:沈静怡 因着部分办公室装修,原本暑假值班的文印室有了新的征用,值班的地儿便从文印室挪到了图书馆.可能是值班时的那份静谧,可能是书香的萦绕,让我竟觉得自己仿佛第一次来到这个其实再熟悉不过的图书馆. ...

  • 最近发现一个很好用的藏书管理软件

    家里藏书很多,经常整理分类这些书都很麻烦,以前还手工做了一个Excel的书单,前两天发现了一个App软件叫"晒书房"的,直接戳中我的需求!忍不住不推荐一下 主要有两个下面的功能: ...

  • 深圳图书馆随拍,得空时多来图书馆逛逛,总能有想不到的收获

    前几天去了深圳图书馆,距离上次去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了,我的习惯是得空时就来图书馆逛逛,总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与书为伍总是让人有一种心静的感觉,可能是自己喜欢图书馆的气氛吧,毕竟这里藏了大量的书籍,有一 ...

  • 刷新“盐值”!藏在公园里的图书馆,山海美景触手可及

    行走山海,饱览风光之余 到图书馆阅读.歇息 是在深圳盐田生活.度假的专属福利 10家智慧书房先后在盐田开放 刷新着市民.游客对图书馆的印象 凭借高颜值瞬间成为网红打卡点 想知道都有哪些? 小游这就带你 ...

  • 深圳图书馆:颜值这么高的图书馆,难怪每天会有这么多人入馆看书

    深圳图书馆每天都会有很多人入馆看书,如果来晚了,可能还没有座位哦,尤其是节假日,大家最喜欢到图书馆来充充电了,要说深圳图书馆为什么每天会吸引这么多人来此看书呢,大家除了汲取知识外,可能,深圳图书馆的颜 ...

  • 夜书房“深圳40年40本书”书单【之一】

    2020年七.八月间,应坪山区委宣传部.坪山图书馆邀请,我用一连四个星期六的下午,在"明新大讲堂"开讲"深圳阅读史话",前后计约十小时.我不想用什么" ...

  • 夜书房版“深圳40年40本书”书单【四之二】

    说明:今天发布夜书房版"深圳四十年四十本书"书单之二. 此书单将分四次发完,因为近期实在没有大块时间专心推敲"入选理由",只好乘偶遇键盘之机,零打碎敲一番. 书 ...

  • 夜书房“深圳40年40本书”书单 之三

    2020年15日,在坪山图书馆向学员发放结课证书. 下面是夜书房"深圳40年40本书"书单"四之三"-- 21,<从两个蛋开始> 杨争光著,人民文学 ...

  • 夜书房“深圳40年40本书”全书单

    2020年七.八月间,应坪山区委宣传部.坪山图书馆邀请,我用四个星期六的下午,在"明新大讲堂"开讲"深圳阅读史话",前后计约十个课时.我不想用什么"史 ...

  • 非日记|《深圳:设计之都的诞生》:是时候写这本书了

    写这篇公号时,从办公室拍出去.图\夜书房 朋友传来几张十几年前的图片,让我的一个念头忽然强烈起来:那本书,也许到了动笔的时候了. 我说的是<深圳:设计之都的诞生>. 2008年,深圳代表团 ...

  • 非日记|“打开深圳这本书”

    按:十八年前评刘学强新书的的一篇书评,和深圳有关,今天读来仍有意思.凌晨将至,来不及找图片了. 一 深港之间的罗湖铁路桥承载着许多历史,如今,这座见证过"百年沧桑"的铁桥自己也要成 ...

  • 创业10年!她送自己一份40岁礼物:一场展览,感动无数路人

    ⓒ 受访:梁亮 ⓒ 采访:铁佳 ⓒ 拍摄:张文化 策展人,梁亮 刚到40不惑的年纪 笑起来眉眼弯弯,她说她内心住着一个小王子 她自掏腰包 在上海人流量最大的地铁站口 做了一个展览 想送给自己 也送给社 ...

  • 这一天,深圳等了40年

    刚刚度过40岁生日的深圳,以多角度向全世界展现这个南国之滨的经济奇迹. 开市以来,深圳就在全国叫响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金融也成为了深圳立市之基. 40年来,深圳 ...

  • 任正非:一周只工作40小时成不了专家

    任正非在华为"2017年市场工作大会"上称: 我们一定要加强中.高级干部和专家的实践循环,在循环中扩大视野.增加见识,提高能力.这就是熵减.万物生长是熵减,战略预备队循环流动是熵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