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世人都道香菱痴,其实她的生命智慧你们都不懂
如果要在古典小说《红楼梦》中评出一个最单纯的人物,那我想这称号非香菱莫属。《红楼梦》作为一本世情小说,其中塑造的大部分人物以及设计的场景矛盾体都渗透着作者对人性的洞察。
这样一本奇书,无时无刻不在向人们呈现何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所述虽闺阁之事,但是所传达之理无不站在人性和社会的高度。
故事发生在侯门公府,虽然不在社会,却是另一个江湖。作者以“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手法为我们撕开社会最残酷的一角。
这些作者塑造的红楼儿女们,他们透过自己的视角,看着身边迥异的世界,在繁杂的小社会中小心翼翼地经营各自的人生。
香菱在这样一个小社会中的存在相当奇特。她的一生经历了诸多磨难,但是,无论何时何地,她都能秉持着一份孩童般的天真。当然,这般美好的纯粹也在同时预设了她的人生结局。
无论是书中之人,还是众多读者们,人们对香菱的评价大多是“呆香菱”、“痴香菱”,我们往往认为,若非她的痴与呆,她的命运断不会有如此浓墨重彩的悲伤。
但是,我却认为正是香菱的“痴”与“呆”让她活出了最真实的自我。若非她秉持这样一份天真与不世故,她的人生定要少却几米阳光。
香菱的身世
香菱本名甄英莲,乃甄士隐之女,是第一位出场的红楼女子,也是作者笔下极具悲剧色彩的薄命女。
对于香菱真实的一生,普通人用放大镜去看待,充斥着无限心酸与磨难。
在作者的笔下,香菱的一生是被命运作弄的一生。她原本出身富贵,父亲甄士隐严正清廉,乐善好施;母亲封氏贤良淑德、深明大义。如果她不出意外,平安长大,必然出落成一个知书达理的富家千金。
但是命运给她的剧本里已经早早注明,她只能是一个“有命无运,累及爹娘”的苦命丫头。
四岁那年,在万家欢庆的元宵佳节,因家中仆人的疏忽,她不幸被拐子拐走,此后不久,家中接连遭难,发生巨变。她自此一生,不知家在何方。
拐子为另她改头换面,便唤她香菱,这个名字也为她之后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香菱的人生就此发生转折,像极了一朵离了根茎,四处飘零的菱花。
被拐走那年,香菱尚且年幼,只好对那拐子认贼作父。在十二三岁的豆蔻之际,那拐子见她颇有姿色,又将她卖与当地乡绅之子——冯渊。
对香菱而言,这其实是改变命运的一大转机。因那冯渊真心爱她,又兼同她白首之心。只恨那拐子贪得无厌,转手又将她卖与薛蟠。适逢薛霸王又是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纨绔子弟,他为强抢香菱,便命底下的人三两下打死了冯渊。
香菱就这样阴差阳错地被薛蟠霸占,入了贾府。可恨的是,薛蟠不过是个“三分钟热度”的主,香菱嫁入不久后,薛蟠过了新鲜劲,便开始对她置之不理。好在香菱的模样性情颇合薛姨妈的心意,薛姨妈便将她正式收入房中。
香菱的命运悲剧
只是薛姨妈的看重并未能改变香菱的天真性格。香菱还是不问家务,一如既往地沉醉在自己安逸的小世界里。
香菱不曾想过自己的身份有任何危险,她的世界里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以及保全自我的先见,她还是沉溺于自己童真的小世界,终日热衷同丫鬟们嬉闹,时不时逛个大观园。
安逸的生活让她忘却了自己的命运之悲。在她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深谋远虑与尔虞我诈,只有当下最真实的快乐:和丫鬟们斗草的欢愉,同姑娘们学诗的乐趣,漫游大观园的快活……才是她真正关注的东西。
因此,待薛蟠正式将夏金桂迎娶入门后,她便受尽了二人所给的屈辱与折磨。香菱纵然天真浪漫、与世无争,但是她的地位注定了她会成为正室的眼中钉、肉中刺。
夏金桂从进门起便不待见香菱,她直接将香菱改名为秋菱,给了香菱一个下马威。然而,秋天并非菱花盛放的时节,这个名字也预示了贾府之中再无香菱的容身之地。
通行本中香菱的结局是难产而亡。但是根据她的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我们大概可以推测出,香菱的真正结局是被夏金桂折磨致死。
香菱的一生,在她有记忆以来,都是被磨难相继夹击的过程。接连几次命运的重锤,终于让这个乐观、呆憨的女孩倒下了。
香菱的性格特质
你也许会有发自内心的疑问:“如果香菱在这些磨难之中,能够奋力同命运抗争,为自己谋划未来,会不会有更加美好的人生?”
我只能说,也许会。但是,对于香菱的人格特性而言,事实上,享受生命的一切赠予,以开阔的心境去看待接踵而来的苦难,就是于她而言,最好的一种生活方式。
香菱在性格上完全继承了父亲甄士隐出世的格局。在所有事件中,她没有卷入任何尔虞我诈的纷争,仿佛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天外来客。
在外界开来,香菱之悲在于背井离乡、遭人欺凌。但是在我看来,心胸开阔、乐观豁达更是香菱之幸。
我们不妨细数一下贾府之中同香菱同等地位的姨娘们的经历。赵姨娘因其过度抗争,活生生活成了众人眼中的过街老鼠,在贾府之中孤立无援;平儿何等聪慧,却也躲不过独守空房之苦,还要终日操劳府中大小事宜。
甚至是高高在上的正房夫人,她们真的幸福吗?王熙凤为照管一个家,成为上上下下的众矢之的,最后因操劳过度而患上血山崩;秦可卿深得公婆丈夫和府内下人的欢心,却因思虑过多而早早夭亡。
这些人,她们有的同命运激烈抗争,谨小慎微地活着;有的为名为利,从白珍珠变成了鱼眼睛;有的为世俗的眼光所累,活得太过小心周全,从未做过一日真实的自己。这些人就真的比那个终日只知找丫鬟们斗草嬉戏,央人作诗的香菱幸福吗?
香菱的人生智慧
香菱作为金陵十二钗又副钗之首,可见作者对她的厚爱。作者塑造香菱这么一个至纯至善之人,一方面是为了通过香菱与那些聪明灵巧的姑娘们之间的差异,构建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在向我们暗示一种别样的人生智慧。
在这个世界上,人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以自己的经验去丈量他人的人生。庄子有一句名言:子非鱼,安之鱼之乐乎。当我们认为某件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不利时,我们常常会觉得这件事对他人来说也是不利的。
但是,事实上,有时候我们反而会看到很多“甲之砒霜,汝之蜜糖”的现象,因为人们总是惯于总结规律,反而忽略了规律也有一定的适用条件。
反观香菱的人生,她从小被迫背井离乡,从被拐到被卖,再到被毒打,期间历经了世人的种种恶意。在她身上,我们关注到更多的可能是这些悲惨经历本身。但是,你有没有发现香菱的每一次出场都是笑嘻嘻的?她从未有过怨天尤人的抱怨,也没有伤春悲秋的愁绪。
相反,书中描写了不少属于香菱自己的欢乐。第二十四回中,香菱找黛玉闲话,两人一面看书,一面谈论刺绣,兴趣盎然;在四十八回中,香菱向宝玉、姑娘们学习作诗,受到众人的鼓舞;第六十二回中,香菱和几个小丫鬟们斗草,不亦乐乎。
可见,香菱的世界当中特别容易发现快乐。她乐观、积极、惹人怜爱,在贾府中的人缘极好。
虽然这些欢乐对于她的苦难来说可能十分短暂,甚至都不值一提。但是,你有没有发现香菱身上可贵的一种人生哲学?
有的人将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作为自我实现的终极意义,有的人将体验生命的乐趣作为自己生活的真正目的,香菱绝对属于后者。
她总是以放大镜,甚至是显微镜去看待那些生命中短暂的快乐,同时又以一颗包容、顺应之心去对待人生之中的逆境。
我们看不到她身上特别的反抗意识,但是她有一种超强的,自我化解的正能量。这种正能量能够超越苦难本身。
纵观我们自己的生活,人类的愤怒和悲伤总是比快乐更容易被触发。一点鸡毛蒜皮的不如意可能会在很长时间内支配着我们的情绪。香菱则相反,无论她遭受了什么,她对这个世界的态度总归是乐观、旷达的。
她的积极与乐观贯穿着她并不漫长的一生。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周围如何尔虞我诈,她还是她,还是那个善于用放大镜放大所有幸福快乐的孩童。
我们对香菱的同情从何而来?
《红楼梦》中悲剧性的人物实在太多,王夫人、赵姨娘、贾环,及至各房的小丫头们,她们的人生都有各自悲剧性的一面。但是香菱比起这些人来更容易触发我们的恻隐之心,这一切正是来源于她心中自始至终的天真与纯粹。
香菱的一生纵然还有诸多遗憾,但是这份纯粹之心也为她吸引了世界上真挚的友谊与关爱:宝钗的怜惜照应,黛玉的知遇之恩,宝玉、袭人等的周到与同情,以及小丫头们的信任与亲近。
其实比起那些高高在上,但是半辈子说不得几句肺腑之言,还有那些只知攥着财富和权势不放,每日寝食难安之人,香菱反而是整个贾府之中数一数二的逍遥自由之人。
玫瑰如果没有生命的忧患与恐惧,它怎会喜欢长出一身刺来?如果人的一生永远可以顺风而行,谁又愿意披上沉重的铠甲?
生活就是这样,一群渴望活成宝钗,事事周全的人,最后发现自己还是羡慕那个能一生常怀赤子之心的香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