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洪侠|一百年前《三国演义》每年能销三四十万部

《书业商之人格》,陆费逵著,中华书局(香港)2021年6月版。hujin

中午老友聚餐,梁二平赠书两种,其一是他新出版的“砖头书”《中国海图史》,签名赠语写的是“抛砖引砖”。我目前尚无书稿可以出版成“砖头”规模,他这“引砖”之语不知何时才能成真。

另一种则是中华书局创始人陆费逵先生的《书业商之人格》。二平说是朋友送他的,而他觉得送我更合适。当然,而且惭愧。

他那“砖头”太“硬核”,我改日再读。今天先翻了翻陆费逵先生这本书,发现1921年他曾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做过一次演讲,题为《我国书业的大概》。我立刻有了兴趣:整整一百年前,一位出版家,中华书局的大家长,该如何向学生介绍当时中国刚刚起步不久的出版业?

“我国出版事业发达最早”,他以此句起头,开始讲演。这印证了芮哲非在《古登堡在上海》中的论断:很多中国学者对“西方印刷术源于中国”深信不移,并为之鼓舞,处处强调本国在世界印刷史上的中心地位。

芮哲非还认为,中国学者之所以有上述看法,是受了1925年出版的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西传》之影响。从陆费逵讲稿看,芮哲非的判断并不正确。

陆费逵说:“印刷术由中国传至欧洲,虽无确证可据,但我国为印刷业之先进,则为世界所公认而可断言者也。”这段话既是1921年所讲,可知卡特前西方已承认中国发明印刷术的说法,且早已为中土人士津津乐道。

但陆费逵心里清楚,“我国无论何事,发明虽早,进步甚迟,印刷术亦然。我国沿用木板,多至千余年而无改革,反不若欧美等后起者进步之速。”他认为1900年之后中国的出版业才渐渐发达。

他有一个观点值得留意:欧美、日本等国人士在中国经营出版业很难成功,因一国之文字、习惯及国民性,均非外人所能了解,“故出版业亦非彼等所能经营也。”

陆费逵先生。

一百年前,中国具大规模的出版社,不过只有商务、中华两家,且所出书籍,都以学校教科书为主。陆费逵因此感叹说:“稍高深之书,殊不易销,良著亦不多见,实可谓仍在幼稚时代。”他痛感我国书报刊销量实在太低。美国当时的《家庭杂志》,能销三四百万份,而我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日常销数不过数万份。

当时《三国演义》一书,每年销数三四十万部,陆费逵先生很不以为然,认定“此类书籍多销之故,当因人民智识太浅,舍此等小说书外,他书不能阅耳”。“欲补救此弊,厥有二途:(一)普及教育,增加人民智识。(二)发行代替小说之科学与文学书,以便人民购阅。”

一百年过去,教育已普及,科学与文学书早已多不胜数,读不胜读了,可是,愿意读且能读懂《三国演义》的人反而越来越少了,出版社早就欲求“每年销数三四十万部”而不得了。

(0)

相关推荐

  • 知识产权日| 古代盗版也疯狂

    今天是世界知识产权日.1999年中国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出了关于建立"世界知识产权日"的提案.2000年提案通过并从2001年起将每年的4月26日定为"世界知识产权日&q ...

  • 2018图书出版行业情报快读,2019个人出书不得不知的信息

    18年第三季度末,一份<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2018年度全省高级职称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搅动了各行各业的神经.对于工艺美术行业来说,犹 ...

  • 读书记忆

    读书记忆 关于记忆,我先做一个假定.如果我后来和今天不再读书,我很怀疑是否还能有小时候那段读书的记忆. 我右手中指的指甲可以证明我的怀疑.小时候,和邻居家的小朋友一起玩,两家的大门外,有一块很大的石板 ...

  • 书事 | 宋代坊刻举业书市场的形成

    编者按 前文中有提及官刻.私刻,可能有部分书友很难一下形成直观的感受,故同时刊载一篇知识介绍性质的内容,方便大家进一步了解. 雕版印刷术大致出现于隋唐之际.[1]到唐代中后期,长安.洛阳.益州.江淮等 ...

  • 二十五史(中华书局版本)有多少册?

    中华书局出版的这套二十五史(含清史稿),是我用十多年时间陆续购齐的.全部是从各地新华书店买的,没有一本是二手书,所以都比较新,一共有289册. 购书经历可谓一波三折,几次想放弃购齐全套,但又于心不忍, ...

  • 胡洪侠 | 十年前,杨照、马家辉和我开始“对照记”

    从深圳报业大厦35楼办公室的窗子看出去,近景是深圳高尔夫球场,中景是深圳湾畔绵延十数公里的林立高楼,远景,则是是香港的绵绵山色.有时我会对来访的客人说:"这样的景色尚无以名之,难道叫&quo ...

  • 胡洪侠:看看我20年前如何表扬“新世纪万有文库”

    [我和俞晓群同志直到2008(?)才认识,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其实,1997年我就欢呼过辽教"新世纪万有文库"的出版了.下面这篇文字发在1997年6月5日的<深圳商报·文化 ...

  • 胡洪侠|40年前的那道门

    1970-80年代的<衡水日报>大门.网络图片 今天偶然在手机上刷到一篇介绍<衡水日报>简史的文字,才知道这家我曾经服务过五年多的报社​也仅仅比我大一岁而已. 文中配老图片多幅 ...

  • 胡洪侠|三十年前的那一片湖水

    阴雨中衡水湖的荷花淀与芦苇荡.夜书房图片. 衡水湖正在雨罩雾锁之中,平日的多彩画面几乎变成黑白风景.泛舟湖上是不可能的了,长堤漫步也显得不合时宜.几经妥协后的游湖方式,是人坐车中,车行道上,道沿环湖马 ...

  • 胡洪侠|如果没有书店,城市将会怎样

    昨夜二更到苏州.托朋友王道订的酒店,说是在相城区,原属苏州郊县.果然下高速不远就到了,前后远离城市灯火,只有酒店大堂灯火未熄.今早下楼早餐,才发现酒店原来在湖边,风景竟然甚佳. 今天王道做导游,踏访苏 ...

  • 胡洪侠| 范用存牍中的姜威往事

    <范用存牍>,汪家明编,北京三联书店2020年9月第一版. 此书一套四册,收范用先生存友人来信1800多封.全书按通信人姓名拼音首字母排序,书后附通信人简介."H-L" ...

  • 胡洪侠|董桥《文林回想录》

    疫情不仅减损人情交往,也耽误书缘缔结.一国之内,因为有诸多电商平台助力,喜欢的书还可以照买不误:一涉境外,麻烦比天大,检疫防疫之严,海关有如"鬼门关.我当然支持对新冠病毒"严防死守 ...

  • 胡洪侠| 台静农先生为什么说“人生实难”

    <乡愁的理念>,董桥著,北京三联1991年5月版. <乡愁的理念>1991年5月出版,整整一年以后,1992年5月11日,我才买到一册.书中48篇散文小品我不知读了多少遍,有段 ...

  • 胡洪侠|“童年”之后,“读者”也消逝了

    <读书的挽歌--从纸质书到电子书>,[美]斯文·伯克茨著,吕世生等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1月版. 今天想重述一下30年前的一堂课.那是1992年的秋天,一位名叫斯文·伯克茨的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