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怀念老母亲
怀念老母亲
农艺人||安徽
老母亲虽已离世10周年,我们还是永远怀念她老人。因为我的家庭以前是在苦难中度过,是父母亲辛辛苦苦把几个儿子抚养长大。老母亲教育我们的口语为:“勤俭为荣,诚实为本”。她说的这些语言,不仅自己严厉遵守,还严格要求我们平时要一点一滴去兑现。
我清晰记得在上小学时。有次,我刚做作业,发现练习本只剩下最后两页,不够当天使用,就拿一本新的做,被妈妈发现了。她严厉地批评说:“那两页干嘛不用?”我说:“不够今天用。”她说:“用完再换一本。”我翘着嘴说:“多带一本不累呀!又麻烦。”她绷着脸说:“不行,平时要从小,从滴点小事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能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有时我们吃饭时,碗里只剩下几粒饭都要我们吃掉,更谈不上遭踏粮食,从那以后我们兄弟伙干事都记住以勤俭为荣。即使吃饭时,碗里不剩下一粒饭一片菜,平时注意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
我记得十四岁那年,在上学路途中有一家门前有棵桃树。有天,和村上几个同学路过此地,望树枝上挂满酸甜甜桃子垂涎欲滴。看周围没有人就轻手轻脚地爬上树,迅速的摘下几个又大又熟的桃子,用手一抹桃毛没有了,狼吞虎咽的几口吞下肚子里。桃子非常好吃,看还没有人,又准备去摘,却被屋里大爷大声吓唬,吓得我们不敢抬头看,拨腿就拼命地奔跑。听见老爷大声说:“这那家小东西,也不管管,偷桃子小事,爬树上跌下来不得了呀!”正巧被路过妈妈听见了。她一到家立即质问:“你偷了大爷家桃子吗?”吱吱咕咕地说:“没有、没有。”她严肃地说:“做人,要从小养成良好的诚实习惯,不能撒谎,要不,破坏了我们家诚实厚道的规矩。俗话说:‘从小偷针,长大偷金。’不从小,从小事养成好习惯,将来就可能使你走上不归之路。不仅害己又害人,连累家人,破坏了家里名誉,还败坏了社会风气。必须和我说实话,到底去了没有。”红着脸小声说:“去了,只摘了一个吃掉了。” “我俩去大爷家赔礼道歉。”我们当时就去了大爷家,诚恳的向他赔礼道歉了。这回有个深刻教训,做任何事情不能贪小便宜,要以诚实为本。以后我们更加注意养成诚实,不贪便宜的好习惯。又有一次,同伴叫我去挖人家地里山芋吃,我不但没去还说服他们别干省人利己,贪便宜的事情,他们听了口服心服,都不去挖山芋了。
我参加工作首月,用薪水钱买了些当时认为昂贵的食品带给父母吃。心想他们见了肯定很喜欢,会赞扬我懂事,晓得孝顺了。但实得其反,被母亲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她说:“你只晓得贪图享受,想吃好的。却忘记了我们勤俭持家的本色。对我的好坏不是以给了多少好吃好穿的来衡量,而要以继承家庭勤俭持家,诚实守信用等优良传统来衡量。”这次事情使我们深深懂得勤俭节约要时时刻刻从滴滴点点小事做起。即使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我们穿衣裳并不跟朝流而应时更换衣裳,确实不能继续穿了,才买新衣裳,家里所用物品都是能修补则修补……
母亲经常教育我们:在做人处事,与人交往中要与人为善,诚实待人,遇事忍让三分,不怕吃亏,多给人方便,要以和为贵,要知恩长记,受益不忘。
我们兄弟伙子,在平时曰常生活中时时刻刻用母亲教语鞭策自己。在干任何事情都能认真负责任,注意勤俭节约,不怕吃亏,不贪便宜。以前在生产队分物品,总让人家先拿,最后剩下的我们拿。在单位评优评奖等利益之事总让三分,更不与人争高低。
母亲和我们谈心或训话,不是她随心所遇,是继承我们祖辈,传授与晚辈教育子女们要自信、自强、自立,做一个勤俭、诚实、为善的人。我们弟兄伙子已是这样把优良家风传给下代,让代代沿着好家规出茁成长。
母亲平时不仅严格认真教育我们以勤俭为荣,诚实为本,还艰苦朴素一辈子。她以穿缝缝补补衣裳为一身子的人。每当我想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句,立刻思念起几十年前慈母缝缝补补衣服的情景。
我兄弟四个,记得念小学时,与村里小伙伴们穿的衣服不一样。我们兄弟身上穿的衣服都政府或好心人赠送的。即使做件吧衣裳也是“新老大,旧老二,补老三,缝缝补补又三年。”那时母亲除了起早摸黑干农活,烧锅洗衣外,干最多的活儿就是为全家老小缝补衣服,做鞋子。
那时我们这一群“像牛一样会武”的孩子,整天在泥巴地里跑,衣服、裤子经常这里破个洞,那处磨个窟窿。母亲除了白天脸朝黄土背朝天干一整天农活外,晚上还不能休息,洗好锅碗筷打扫好卫生,便端出装有针线、顶针、剪刀的竹篮子,在昏暗暗香油灯光线下,为家人做缝缝补补或纳鞋底等针线活。她往往依照破洞大小,找出大小合适、颜色相近的布块,或挑几块特别的布来进行缝补,栩栩如生的蝴蝶、鲜花状的补丁在母亲的一针一线中很快就成美丽的补丁了,有时把太大的衣服改小,把太小的衣服拼大。她还善于利用布头子,不厌其烦地连缀起来,做成裤头或拼做鞋子等给我们穿。那些布头子,丁丁拐拐,花花绿绿,经她小巧玲珑手里一过,就变成了一件好漂亮的衣裳,小人们喜欢得直蹦直跳,大人拿在手里也不舍得放下来。
她也挺会做鞋子,穿着合脚,式样也好看。她那灵巧的双手不仅会撒锈花鞋、花枕头,还晓得剪鞋样子、花样子。村里的闺女媳妇都喜欢来找她,剪鞋样子,取花样子。奶奶穿过一双她做的黑灯草绒鞋子,鞋尖上洒着几朵红绿黄交际的小细花儿,鲜艳夺目。直到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奶奶穿着那鞋走路样子,人见了总赞口不绝。
她有时绣花枕头。有位亲戚喜结良缘之日,她赶夜为他俩绣了一对双喜字的枕头。雪白的布之上,清晰晰地展显着一对红彤彤双喜之字,伴随着新郎新娘甜甜蜜蜜地坠入一个又一个美梦之中。新婚夫妻俩见到喜得蜜蜜笑,赴宴客人看了都说:这谁綉的漂亮的枕头,绣的妙,好看。
有时雨雪天,母亲不能下田干农活,只好忙着做针线活。有一次,我和哥哥们躲猫猫,不小心跌倒,撞在布篮子上,在我的小腿留下的瘢痕,如今还清晰可见。
我喜欢爬到门前高土墩上,回头看妈妈坐在门边缝补丁衣。东边的太阳刚升两丈高,即使是寒冬的雨雪天,门口也变得暖阳阳的。顺着太阳的光望去,正好看见她温柔的侧脸,色彩非常印象派,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那时的妈妈青春正盛,有一种秀气而坚毅的美。由于她在生活中表现得坚强,常使我们觉得生活虽然贫乏素朴,心里还是无所畏惧的。妈妈的形象也使我们受到无比的感动,
妈妈缝缝补补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使我们虽然生活贫穷,而穿着妈妈洗得干净整洁,补美丁衣裳去上学,在农村讲的“门面”上也受到乡亲们赞扬。
我记得有一次,从四十里外县城中学读书回家来,我的褂子胳肢窝因脱线裂开了。妈妈看见了,说:“来,我帮你缝缝。”我随妈妈走进房间,她把布篮子领来,拿出针线,把褂袖翻过来,开始专心细致缝裂开的胳肢窝。我看着妈妈专注的神情,又重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的慈母对子女的一片爰心。
还有一次,使我终身难忘。我在离家近百里外读大二,那年寒冬腊月的一个周六,天黑才赶到家,次日凌晨六点要坐车返回校。母亲仅用周六晚上,为我烹饪佳肴一一咸菜烧腌鸭外,还为我缝缝补补到鸡叫三遍之时一一凌晨三四点钟,五点钟为我烧吃而辛辛苦苦一夜。
妈妈拿着针线,为出远门求学的儿子缝衣服。一针一线缝得扎扎实实,就怕我在校一时不能回来,穿破了衣服没有人缝补。亲爱的妈妈啊!你就像春天的阳光为小草儿子带来温暖,儿怎么能报答完你的恩情呢?只有好好读书,为以后报答您的恩情打下人身基石。
我们兄弟伙子是穿补丁衣服长大的,有的衣服是补了一层又一层,密密麻麻的补丁,甚至不见原来的布影,用当今的眼光看来就是一种行为艺术。实在不能穿的衣服母亲也绝不会扔掉,她总会把这些衣服剪成块状,一层布一层稠面粉糊糊成布板子,晒干了做成布鞋框子,或用来纳成鞋底,或做成鞋垫子,绝不允许有布料浪费而可惜。
母亲的针线活在一百多门户的村庄上非常有名气,隔三叉五就有大婶、大妈上门“取经”,或把她们自己的“作品”拿来请母亲“指导”。也有许多年轻少妇或闺女常拜母亲为师,学针线活。她们常坐在一起不是纳鞋底就是缝补衣裳,并有说有笑地聊家常话,其乐融融,热闹非凡,真是那时农村里最独特的一道十分有趣地快乐景点。
每当我在节能灯下夜读或休闲之时,就会思念起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低头聚精会神地缝补衣服的情景。声声赞叹着母亲就像一位伟大的建筑师,无论多大的衣服破洞,都能用她的贤惠与隐忍之心把它修补成一种艺术一一属于那个时代的挥之不去的补补丁衣之美。
每当我回忆起老妈妈,心始终是酸流流的,眼睛都湿润润的。她依然温柔的脸面,满脸皱纹、白发,眼睛渐渐的看不见时,身体也慢慢的瘦了,这都是过度操老家庭,为子女辛勤劳作的结果。她在十年前不幸之年也享年七十九岁高龄离开我们了。以此怀念亲爰的老母亲,忠心感恩您辛辛苦苦一辈子培养了我们兄弟伙子,祝您老人永久安息吧!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农艺人,早年就读农业大学,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工作30余载,一枚童心未泯,随着流年,对农村、农业,尤其是农业技术更有情怀的同时,爱好文学散文、小说,在报刋杂志网络上刋登点腐豆干文稿50余篇。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编辑:冬 歌
副总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吴秀明
责任编辑:张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