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谒姚广孝墓
谒姚广孝墓
走在燕山深处常乐寺村的路上,京城的华表遥不可见。在房山的行期还有两天,今天客随主便,谒拜了大明王朝太子少师荣国公姚广孝墓。
秋风斜阳,眼前的姚广孝墓经过600多年的风雨洗涤,只能看到神道碑和墓塔,墓塔后面已是一片平地,上面长满了树木。姚广孝也如《红楼梦》中所说“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但是,青史上留下了他满满一章的风云际会。
姚广孝,1335年出生在元朝时的长洲,现在的苏州,祖籍河南开封。世代行医,年少始随父辈学医。1348年14岁时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学习阴阳术精通儒道佛三教。时天下动荡,姚广孝没有如张良弼王保保一般出手相扶风雨中的元朝,也没有去朱元璋、陈友谅或是张士诚的中军帐下做参赞。
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天下承平百废待兴。常言乱世出英雄,时大乱归治风和日丽,似乎一时半刻不会有盖世的英雄出现了。晨钟暮鼓,但这时候的和尚道衍那如鹰的双眼不会只看着经书只盯着敲打的木鱼,双眼微闭的时候他的双耳在时刻窥听那庙宇外尘世中的风声雨声。
1382年,冥冥中注定,姚广孝想要等候的人终于来到,他与燕王朱棣相见了,两人惺惺相惜一见如故,姚广孝即刻随同朱棣相去燕京。满腹经纶绝世的抱负,在姚广孝人生风平浪静后的第47年开始施展了。离开帝都时,姚广孝一定回望了紫金山麓,他知道自己还会回到南京的,什么时候回什么方式回可能胸中无数。在北去燕山的路上他写了一首律诗,其中有这样两句“夜深多橹声摇月,晓冷孤危影带霜”多少反映了他惆怅的心绪。这种心情与骆宾王参赞徐敬业讨武则天时写下的“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何日戎衣定,歌舞入长安”诗时的心境并无不同。姚广孝到燕京后任庆寿寺住持实际为燕王朱棣的首席谋士。史书记载,他们两人常常彻夜相谈,没有第三人在场自然不知道他们在密室里说的什么,而可以肯定的是君臣二人自然不是谈的洛阳哪朵牡丹更艳,杭州西湖中的荷花哪朵更鲜。
1398年,天机终于到了。是年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太孙继位为建文帝。年轻的皇帝上位即刻削藩,燕王朱棣在姚广孝的指点下起兵“靖难”。姚广孝眼光独到谋略惊人,他并不是怂恿哪位手握重兵的边关悍将起兵,而是鼓动藩王朱棣争位。尽管理由强词夺理牵强附会,但毕竟让他找到了“清君侧”而“靖难”的借口。1402年“靖难”大军攻破南京城门,四年战争所有的方略都出自姚广孝的筹划,乾坤倒转尘埃落定朱棣登上皇位。
“靖难”功成,上天至少两次眷顾了姚广孝。
一是皇太子朱标英年早逝。1394年皇太子朱标染病不治,设若朱标不死,以他30年太子生涯的经国历练,谅朱棣身边就是再加一个姚广孝,朱棣也未必敢造次起兵“靖难”。
二是皇太孙建文帝与谋臣黄子澄、齐泰及方孝儒死读了儒家经书,只知道儒家纲常抱春秋大义,以为削藩的诏书到达,持节宣威“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那乱臣反贼便俯身就擒,根本没有料到天下有不按常理出牌的姚广孝。
让人跌出眼球的是,功成名就的姚广孝差不多谢绝了朱棣的所有赏赐,没有出任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也没有担当哪个阁部的尚书,只接受了僧录司佐善世的一个六品的官职。袈裟依旧,仍然住在他的庆寿寺。但是,成祖朱棣忘不了姚广孝这位“靖难”的首席功臣,1404年诏授姚广孝资善大夫太子少师,1407年又诏命教导皇太孙朱瞻基,为三代帝师。成祖每次与姚广孝交谈都称他为少师而从不直呼其名,君臣际遇千年独有。同时,姚广孝主持重修《明太祖实录》编篡《永乐大典》,监造北京城。白天,身着朝服前去朝堂、晚上一袭袈裟青灯古佛。
如果说姚广孝大彻大悟,功成之日担心功高震主而激流勇退,但他又牵挂着凡尘俗世总是离不开帝师的身份。不能说他贪恋功名,姚广孝一生清贫,是儒家纲常中的反贼世人眼中的“妖僧”“黑衣宰相”,无亲无友无财。
或许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方式?以天地为枰帝王为子,永远做幕后的谋臣,只要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和尚也罢宰相也罢头衔已是无关紧要?四大皆空的和尚,运筹帷幄的军师。这样一位身着袈裟的谋略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佛学家在中国历史上罕有其二。一生没有大起大落,无名时如尘埃,耀眼时光芒四射。
1418年,姚广孝病逝于庆寿寺,享年84岁。追赠荣国公谥号恭靖,归葬常乐寺村。
姚广孝,天生怪才!左手扰乱天下烽烟四起,右手佐治天下开创盛世。
经书四卷常夜残,挽就西风演靖难。
燕山深处运兵马,金陵城外换皇纲。
袈裟仍旧在庙宇,锱衣宰相入朝堂。
身影不随明月去,古刹犹闻百草香。
图片/网络
作 者 简 介
方亦飞,1984年学校毕业参加工作,从事金融经济管理至今。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