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筷子巷,无数人的梦里故乡
黄州城胜利街与赤壁大道之间,有一条筷子巷,巷口牌坊耸立,光艳夺目。熙熙攘攘间,这里俨然已成为黄州著名的饮食小吃街。
▲ 黄州的筷子巷
在数百公里之外的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象山南路与孺子路交界之地,也有一个名气很大的筷子巷。
▲ 曾经的南昌筷子巷
它只有几百米长,三五米宽,是一条再普通不过的小巷子,但它有两大特点,一是此地名在历史上几百年来没有改变过,二是它是中国“江西填湖广”移民潮的发祥地之一。
▲ 南昌筷子巷(街)
据考证,二者之间有关联,而维系这种关系的,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江西填湖广”移民潮。
同时,在湖北很多地方,每年祭祖都离不开“筷子”。祭祀时,有的用全猪,有的用猪头,也有的用猪脖子肉或只用一块豆腐,相同的是,都会在上面插一根或两根筷子,头朝向东南方的江西,以寄托对祖籍地筷子巷的怀念。
......
关于这些,就不得不从江西的筷子巷说起。
“筷子巷,祖先从这里迁出”
▲ 曾经的南昌筷子巷一角
“筷子巷”经常出现在很多姓氏的族谱上,络绎不绝赶来寻根的朋友更是会说道“先辈是从筷子巷迁出来。”
▲ 老南昌的记忆-筷子巷,来源:雲无无心
确实,筷子巷作为中国古代十大移民集散地之一(《中国移民史》(1997年出版)及诸多历史文献的记载),明朝初年从江西从南昌迁徙的移民,最后一站就是筷子巷。
可以说,筷子巷,就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梦里故乡。
筷子巷,《南昌市地名志》(1992年版):“东起象山南路,西至上塘塍街,长412米,宽2.5米。”随着西湖区象山南路棚户区改造的强力推进,筷子巷已经夷为平地。
▲ 曾经的筷子街
南昌筷子巷的得名,有3种说法。
一曰:小巷长而窄,形似筷子。确实如此,靠象山南路一端稍宽,靠上塘塍街一端更窄;
二曰:希望早生贵子、快生贵子,是以“快子”谐音叫“筷子”;
三曰:小巷住户多为富商土豪,希望子孙科举高中、快着紫袍,于是把“快紫”叫作“筷子”。
▲ 南昌府志七门九州十八坡
▲ 江西瓦屑坝
▲ 江西瓦屑坝
筷子巷地位之所以重要,那是因为当年,“鄱阳筷子巷、瓦屑坝”与“南昌筷子巷、瓦子角”以及“吉安府泰和鹅颈丘”,共同构成了“江西迁湖广”的三角形移民转运中心。
于是,“筷子”便成了当初江西移民后人根源的记忆符号。这也是为什么在黄州也有筷子巷,这也是不少湖北地区祭祀时少不了“筷子”的原因。
筷子巷与江西填湖广
筷子巷频繁出现在江西移民的族谱上,自然与历史上的“江西填湖广”少不了关系。
魏源《古微堂外集》卷六《湖广水利记》记载:“当明之季世,张贼屠蜀民殆,楚次之,而江西少受其害。事定之后,江西人入楚,楚人入蜀。故当时有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之谣。”
时间回到六七百年前,湖广及部分地区因战乱而遭到毁灭性破坏,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后为进一步巩固统治。于是,在经历宋元鼎盛的江西变成了移民的重要之地。
筷子巷与瓦屑坝等地,作为江西填湖广移民“管理机构”和“集散地”,便成了此次大移民的重要历史地标。
据资料记载,此次移民主要出自今南昌、丰城、九江、德安、景德镇、乐平、鄱阳、余干、吉安、泰和等地,也就是明清时期的饶州、南昌、吉安、九江四府。
期间五十年来,共实施了八次大规模移民。据《中国移民史》记载:元末明初年间,单是湖北的移民数就达180万人,其中约130万人是从江西迁入。
这就是至今流传于湖南、湖北、豫南民间的“江西填湖广”。
▲ 在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移民路线示意图
久而久之,移民后裔遗失了许多江西故土记忆,唯有瓦屑坝、筷子巷作为移民集中迁移之地,深深扎根移民后裔心中,书写在家谱族志中。
所以,瓦屑坝、筷子巷等作为移民的标志性名称,成为一种象征,一种永恒的族群记忆。
江西有六个筷子巷
▲ 南昌筷子街35号
很多家谱关于“筷子巷”的描述存在不同,所以之于“筷子巷”具体在哪,众说纷纭。
据考证,在江西有6个筷子巷。“筷子巷”不仅南昌有,丰城市、鄱阳县、分宜县、余干县、永修县也各有一条筷子巷。
这些“筷子巷”都处于赣江中下游及环鄱阳湖地区,即“江西填湖广”最大的人口迁出地。大致也符合这次大迁移的主要范围地。
▲ 曾经的南昌筷子巷街道
▲ 曾经的南昌筷子巷农贸市场
▲ 曾经的南昌筷子巷街区
南昌筷子巷(南昌府筷子巷),也就是现在的南昌筷子街,曾为名门富贾聚居之地,并与“瓦子角”相距仅500米。
鄱阳筷子巷(饶州府鄱阳莲湖筷子巷)曾是鄱阳的商业中心,因这条街以蔑器闻名而得名。现如今巷子(鄱阳城解放街八十余条古巷中最有名的)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则是城市街道。
饶州府的三街十五巷(筷子巷、鲜鱼巷、夹积巷、大巷口、景德寺巷、水巷口等)中就有筷子巷。
......
▲ 南昌府志三湖九津图
▲ 武汉的筷子巷
时间在历史的长河里静静流淌,“筷子巷”也随着城市的发展要么消失在曾经的地名上要么就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 南昌府志七门九州十八坡
但在无数移民心中,筷子巷已经成了一个典型的符号,它代表和泛指的是以南昌为中心的赣江中下游及环鄱阳湖地区,它是他们出发前往的寻根地,也是他们心中的梦里故乡。
▲ 重庆的筷子街
▲ 筷子巷分散全国各地(部分)
遥想当年,浩浩荡荡的移民队伍在此中转或汇聚,再从此出发,来不及告别或是满是不舍,一路历经艰辛到他乡落地生根。
▲ 家谱上“筷子巷”的记载
那种离家之心酸,那种别离的痛楚,也不知他们曾想过,此去一别,竟不会再回故乡。
穿越数百年,我们可以想象那种无奈与不舍,那种场景又岂不是生死离别。
▲ 官兵护送移民上路
慢慢地,他们对故乡的记忆也开始模糊,慢慢地在他们的记忆里只剩下仅有的乡音与记忆中的“瓦屑坝”“筷子巷”“朱市巷”“瓦子角”等等。
也许是魂牵梦萦,也许是冥冥之中的注定。六七百年后,他们子孙后代代表着他们重新再回到这片他们曾熟悉的故土,踏上祖辈们离开时的路。
▲ 南昌筷子巷派出所
残存的记忆的碎片划过茫茫鄱湖、滚滚长江,骨肉分离、亲情难舍的场景不会再有,一别六七百年,时间与血浓于水的传承给了他们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