圃苏23 苏轼的​毒舌:指桑骂桑 再埋口祸​

圃苏23 苏轼的毒舌:指桑骂桑 再埋口祸
书接上文,继续讲这篇给苏轼带来巨大麻烦的《盖公堂记》。
苏轼在文章开篇写了自己当年在眉州时的一则故事,也不知道真事还是他为了写文章而编纂出来的。他说当年有一位风寒病人求医,医生诊断是寄生虫所致,开了一堆杀虫剂让他喝了,并且让他一定要忌口。
一个月后,患者的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加重了,再去问另一个医生,医生诊断是发烧,要用寒药对攻,这位苦命的患者吃了寒药后,早晨呕吐晚上腹泻,甚至已经食不下咽。
于是,患者又试了第三种治疗方案:反其道而行之,吃一些大热的中药,比如钟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乌喙(即为一味名叫“附子”的中药材),这两味药都有大热属性,结果搞得自己口齿生疮,四肢化脓,眼睛昏花,简直是要病入膏肓了。(瘭疽痈疥眩瞀之状)
瘭疽(biāo  jū):手指肚或脚趾肚红肿化脓、剧烈疼痛的病症。
痈疥。(yōng  jiē):面部皮肤化脓,说白了就是口齿生疮。
眩瞀(mào):眼睛昏花,看不清东西。
患者折腾了三回,病情却越来越严重,村里的长者劝他:这是医生的责任,错误用药让你的身体有了病症,事实上,你有什么病呢?人活着最重要的是调理气息,再以可靠的食物补充身体的能量。现在你每天成了个药罐子,是药三分毒,你嘴里的口气都是一股子臭味,各种毒在你的体内互相攻击,令你元气大伤。
长者最后给出了建议:你应该立即停止用药,卧床修养,拒绝一切医生让你吃药断食的馊主意,想吃点儿啥就吃点儿啥吧!
(原文“进所嗜”,这句话一般不都是医生对得了绝症的患者才说的台词吗?)……等你元气回复了,美食就是最好的药。
患者按照长者的建议去做,一个月后,完全康复了。
苏轼如果只是写这么一个庸医误诊的段子,无非就是个中医黑子的人设,即便是在中医为真理的宋代,也不会给自己惹来多大的灾祸。
问题是,苏轼讲这么个段子,哪里是为了黑中医,哪里是为了治病救人?他的话风一转……
古代的很多政客其实和这些庸医一样(昔之为国者亦然)……
苏轼开始引经据典来佐证“政客即庸医”的观点:
提到了从秦国到秦朝、从秦孝公到秦始皇、从商鞅变法到始皇暴政这一百年间对秦国百姓的折腾
——考虑到苏轼所在时代的政治背景,这样的引经据典已经不能叫指桑骂槐了,纯粹就是指着老桑树骂小桑树,这种事,换成你是新党,你能忍吗?
然后苏轼又褒扬了汉初那对著名的贤能CP萧何与曹参,可以体恤民情,让人民休养生息,天下自此安顿下来。
blablabla这么两大段典故,终于说到文章的主角——盖公其人。
苏轼说,我们密州的盖公在当时就对曹参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施政策略,并成功将这一策略在天下推行,才让汉朝江山逐渐稳固、日益强大。于是,天下人都称赞盖公的贤能。
明着,他是在缅怀先贤,暗着,他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呢?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