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为何再提危机和寒冬 过去三次警示改变了华为命运
懂懂笔记
时隔8年,华为总裁任正非再次提到了危机和寒冬。这次的内部发言,几乎延续了每隔四年做一次深度反省的规律。
改变自身流程 迎接2017年后的危机
12月2日,华为以总裁办电子邮件形式在内部发布了创始人、总裁任正非在质量与流程IT管理部员工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及金融危机的威胁和过冬的思路。
“过去几年,质量与流程IT支撑了公司业务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建成了覆盖全球业务的网络,构建了8个100ms业务圈,建立了IT服务质量承诺,接受业务监督;通过 “三朵云” 部署,面向客户首次实现体验式营销;结束区域站点存货无法盘点历史,中心仓存货的帐实准确率99.89%,站点存货的帐实一致率98.17%;业务对流程IT的满意度达到87.22分历史最好,IT需求端到端交付周期也下降了3倍……。虽然还有不满意,华为还是从“农民”公司走到现在的IT能对全球业务的支持,而且现在部分领域已经支持单兵作战,是我们很大的进步,一定要肯定。”
任正非在回顾过去几年的成绩后,语锋一转,指向华为面临的危机。
“金融危机可能即将到来,我们强调,一定要降低超长期库存和超长期欠款。以前我们的货款记录不清晰,客户来还欠款时,我们还莫名其妙,连合同和欠条都找不到了,如果客户不还钱,多少预备金都付诸东流。现在我们已经结束区域站点存货无法盘点的历史,货款记录开始清晰,进步很大。”
对于应对思路和方法,任正非强调了华为必须尽快推行ROADS计划。
“变革和IT也要聚焦,减少变革项目数量,每新增加一个流程节点,必须关闭另两个流程节点。华为要自己实现ROADS,实现数字化转型,变革与lT要在夯实IPD/ISC/LTC/IFS的基础上围绕这个目标来展开。公司提出了ROADS计划,要沿着这条路持续走下去。使能公司实现数字化转型和大平台下的精兵作战,在研发、销服、供应等业务领域要率先实现ROADS体验(实时、按需服务、在线、自助、社交化连接)。”
任正非在2016年底第四次提出危机和寒冬,是在华为2016年高速成长的时候。华为7月份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度经营业绩显示:1~6月实现销售收入24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营业利润率12%。
但是同时,这个讲话也是在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提出“制造业回归”、“贸易保护”等施政思路,以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下跌的情况下提出。而更深层次的警示和感悟,需要业者更多的进行思考。
前三次过冬警示改变了华为命运
任正非作为一个清醒看世界的商业思想家, 在过去近15年来曾先后三次提出了寒冬论和过冬警示。无论是在华为的业务上升期,还是在平缓发展期,他都预先判断了全球经济形势和华为面临的问题。并且每次判断都扭转了华为的命运。
2001年3月,任正非发表《华为的冬天》。
华为在2000财年销售额达220亿元,利润以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的时候,任正非大谈危机和失败,发表了《华为的冬天》这篇文章。随后带领公司向全球化道路转型。当时,他撰文写到:“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
之后,他为企业添置了过冬的棉袄——于2001年10月将安圣以7.5亿美元转让给艾默生,换回过冬现金流;同时,强化企业管理和员工的末位淘汰制(逐年开始小幅度裁员);更紧抓客户关系耕耘,从各个层面根据不同的需要落实到实处。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过程中,发挥狼性,与陷入经济危机中的竞争对手(思科、爱立信、北电等)开始市场竞争。
2004年第三季度。在华为内部讲话中,任正非再称,“华为要注意冬天”。
在长达13000字的讲话稿中,任正非检讨、审视了华为当时遇到的严峻困难,称这场生死存亡的斗争本质是质量、服务和成本的竞争。但与2001年相比,这次寒冬的预警影响力有所减弱,主要是任正非更加细致地探讨华为的内部问题。
在2008年底,任正非第三次提及“冬天”。
他表示要“对经济全球化以及市场竞争的艰难性、残酷性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提醒员工,“经济形势可能出现下滑,希望高级干部要有充分心理准备。也许2009年、2010年还会更加困难”。
这是华为快速发展期的盛世危言。2007年之后华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07年年报显示,华为销售收入已达125.6亿美元,跻身世界通信设备商的前五强。但是任正非在2008年对华为的警告恰好帮助华为度过了由美国2007~2008年次贷危机及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