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短腿的常见评估诊断大对比!症状相似治疗大不同!

下肢不等长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个问题,因为它有可能在后天形成,而且肉眼难辨。但是它确实真实存在。

数据显示,约7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双下肢不等长情况,但是差异非常的轻微,一般不超过4mm,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当双下肢差距大于4mm时外观虽然没有变化,但是人体生物力学已经开始受到影响;当双下肢长度差距大于1cm时,我们已经可以在外观、行走上看出异常了。

今天我们就重点来说说下肢不等长的问题~
什么是下肢不等长

下肢不等长(LLD)是指描述患者双腿长度不一致的医学术语。LLD表现为结构性或功能性,众多病例中同时作为病因出现。

结构性下肢不等长(又称“真”长短腿)

结构性下肢不等长是指下肢骨骼构造上的短缩。这是一种固定的骨畸形,股骨或胫骨或二者皆有长度差异。

功能性下肢不等长(又称“假”长短腿)

功能性下肢不等长又称为直观下肢不等长。即患者经检查表明下肢骨骼长度一致,但表现为一侧下肢较短。功能性LLD通常由肌肉无力,或骨盆、足部或踝部僵硬导致。

下肢不等长常见原因
结构性下肢不等长

骨骺生长功能障碍(感染、创伤、肿瘤或辐射等)

骨折

脊髓灰质炎

脊髓炎

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派尔特斯病

膝关节融合术

膝关节置换术

特发情况

功能性下肢不等长

单侧过度旋前或旋后
骨盆倾斜

髋关节错位

肌肉失衡

神经系统损伤(脑瘫/中风)

先天性异常

特发情况

下肢不等长在康复医学中的重要意义

康复医学首要关心的是恢复正常功能,损伤导致这些正常功能缺失或受损。

下肢不等长存在极大地影响人体肌肉骨骼系统的正常功能,同时会影响任何下肢部位、脊柱及骶髂关节等。

下肢不等长影响结构平衡及人体功能的相互关系。

下肢不等长本身会导致功能的缺失,因为功能与结构相互影响,所以也会造成结构的缺丧失,最终减弱整体康复的效果。

下肢不等长对人体的影响

下肢不等长造成人体肌肉骨骼系统不对称,特别是造成骨盆倾斜

这是因为人体的重心偏移至较短下肢一侧。

人体试图通过对骨盆、脊柱、腿部及足部的多种生物力学改变自主纠正骨盆倾斜。

结构性长短腿可能带来的伤害

结构性长短腿可能带来的代偿模式

长腿:腰椎前凸、骨盆后旋、抬升髂嵴、膝部屈曲、距下关节旋前;
短腿:骨盆倾斜、骨盆前旋、腰椎侧凸、膝反张、踝部跖屈、足部旋后。

结构性下肢不等长常见损伤

长腿侧往往更容易出现:髂腰肌过紧、梨状肌过紧、髋关节退化、膝关节内侧退化、髌骨肌腱炎、股骨关节综合征、足底筋膜炎、趾骨痛、胫骨内侧压力综合征。

短腿侧往往更容易出现:骶髂关节不适、粗隆滑囊炎、膝关节外侧退化、阔筋膜张肌收紧/髂胫束综合征、跟腱炎、外侧踝痛。

下肢不等长的评估及诊断

下肢不等长的评估及诊断包括对患者站立及行走时的观测评估及对仰卧位时的身体检查。

静态评估-站立时观察双侧下肢

长腿侧髋及膝屈曲

下臀部褶皱不对称

骨盆倾斜

肩部下沉(短腿侧)

头部向短腿侧倾斜

躯干向长腿侧倾斜

足部旋前(长腿侧)

足部旋后(短腿侧)

动态评估——行走步态观察

手臂摆动不等(短腿侧幅度较大)
步态期间明显跛行

骨盆摇摆

足跟离地偏早(短腿侧)

步态摆动期有差异(短腿侧摆动期较短,长腿侧较长)

站立期不对称(短腿侧缩短,长腿侧较长)

经常使用的评估方法及优劣
CT扫描——仰卧位

CT扫描是目前最准确的测量方法,可以精准测量出股骨和胫骨的长度,与传统的X射线相比辐射较少。

但是不显示承重代偿,有辐射,昂贵,耗时,并非随时可用。

X射线——仰卧位

X射线相对准确可靠,可以显示人体代偿下肢不等长情况。

但是它也存在辐射,不能提供股骨及胫骨具体的测量,同样也较昂贵、耗时,并非随时可用。

皮尺测量法(髂前上棘或肚脐到足踝或足底的长度测试)

皮尺测量的优点是廉价、简便、快捷,但是不如前两者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NAS法

NAS法同样具有廉价、简便、快捷的优点,并且与皮尺测量相比更加准确、可靠,临床上相对用的较多。

“真假”长短腿的治疗方法不同

对于结构性双下肢不等长,矫形鞋垫和足跟垫是首选的治疗方案。足跟垫不能脱离矫形鞋垫单独使用。

对于功能性双下肢不等长,在使用矫形鞋垫的同时,要配合其他疗法矫正引起功能性下肢不等长的生物力学情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