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长满“米粒样”物质,怎么回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米粒体滑囊炎
不到1年的时间,接诊了2例肩关节肿块伴肩痛的患者,均是单侧发病,询问病史,确诊类风湿关节炎十余年,长期规律抗类风湿治疗,病情控制可,不经意间发现肩关节隆起包块,并渐渐变大,伴疼痛及活动受限,影响外观及日常生活,行MRI检查发现肩关节周围充满大量大小2-7mm游离体(图1),好像米粒长在肩关节,临床诊断为肩关节米粒体滑囊炎,经过关节镜手术清理(图2),效果均良好,今天介绍一下其诊断和治疗。
(一)流行病学
米粒体性滑囊炎是一种少见疾病,1895年Riese在1例结核性膝关节炎病例中发现米粒体性滑囊炎并报道,其为关节及滑膜的慢性炎症反应,提示有潜在的系统性关节炎,最常见于类风湿关节炎,其次是外伤、结核及化脓性关节炎等,病变多见于关节、腱鞘及滑囊组织内,膝关节及肩关节最常见,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二)病因
米粒体性滑囊炎病因不明,有两种观点。(1)滑膜出现“微梗塞” 导致部分滑膜坏死, 随后坏死的滑膜组织释放进关节腔,而后由滑液中沉淀的纤维蛋白进行包裹形成米粒体;(2)米粒体形成与滑液无关,早期米粒体来源于一种新形成的物质,随着后来纤维蛋白的聚集迅速增大并最终成型。
(三)诊断
(1)症状:主要为肩关节肿胀、疼痛伴轻度活动受限。早期米粒体数量较少时,多表现为关节肿胀;随着疾病进展,米粒体数量逐渐增多,部分患者逐渐出现体表包块伴关节疼痛;病情继续进展可侵犯破坏肩袖组织,导致肩关节功能及ROM不同程度受限。1例患者病史较长,合并肩袖冈上肌腱III°损伤及肩峰撞击,出现相关症状伴轻度活动受限,另1例合并肩袖冈上肌腱II°损伤,无活动受限。
(2)体征:无特异性体征,肩关节前方、外侧、后方可见隆起包块,皮温高,界限不清,压痛。米粒体滑囊炎晚期可侵犯破坏肩袖肌腱组织,可出现肩袖损伤相关体征,合并肩峰撞击症可出现相关体征及活动受限。
(3)实验室检查:血WBC正常,CRP及血沉升高,同时RF、抗核抗体可能呈阳性。研究表明: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出现米粒体的概率高达72%,提示其与类风湿关节炎密切相关。本文中2例患者均确诊类风湿关节炎。
(4)影像学检查:米粒体性滑囊炎的X线表现无特异性,MRI表现的辨识度及特异性较高,可明确诊断。典型表现为肩峰下间隙、三角肌滑囊大量颗粒状T2W1等低号影,散布于高信号积液背景下呈“铺路石”改变,增强MRI米粒体无强化,而增厚滑膜及分隔可见强化。超声可见:肩峰下间隙大量等低回声游离物,挤压可流动(图3视频)。
(四)鉴别诊断
由于本病少见,临床容易误诊,需与滑膜骨软骨瘤病、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相鉴别。(1)滑膜软骨瘤病的游离体由透明软骨构成,未钙化的滑膜软骨瘤病由于含软骨成分,在T1WI上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在T2WI呈高信号;钙化的滑膜骨软骨瘤病在X线平片上可见结节状高密度。(2)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最典型的MRI表现是在T1、T2及质子像上均为关节内低信号的结节状肿块(异常沉积的含铁血黄素具有顺磁效应所致),且结节的数量较少。
(五)治疗
本病的相关报道较少,治疗尚未形成共识,对于免疫相关的米粒体性滑囊炎(类风湿关节炎等),早期可以通过抗免疫及对症治疗控制病情。病变晚期因肿痛及活动受限需接受手术治疗改善症状,开放性手术及关节镜手术疗效均良好,关节镜手术具有安全、微创、痛苦小、恢复快的优势。一般采用前、后、外侧入路,探查并清理关节腔、肩峰下、三角肌滑囊的米粒体及病变滑膜组织,充分止血,若合并肩峰撞击,行肩峰成形,若合并免疫相关的肩袖断裂,不适合肩袖缝合修复,术后需治疗原发病,可减少复发。
经典病例分享
彭**,女,57岁,主因左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3年,加重3月入院。既往类风湿关节炎十余年,规律抗类风湿治疗。查体:左肩关节明显肿胀伴包块形成,肩周广泛压痛,肩周围肌群轻度萎缩,结节间沟处明显压痛,肩峰前外侧、大结节及结节间沟压痛( ),Hug-up及Jobe试验( ),轻度活动受限。化验:CRP 12mg/L,ESR 56mm/h,RF 58.149U/ml。X线提示:II型肩峰;MRI提示:盂肱关节内、肩峰下间隙、三角肌滑囊大量低信号游离物,冈上肌腱III°损伤。行关节镜清理,术后病理结果报告:滑膜病变符合类风湿滑膜炎,米粒体为纤维素样坏死团块(图4,图5)。
天津医院运动损伤与关节镜二病区黄竞敏主任带领的运动医学团队,在膝、肩、肘、髋、踝等关节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我们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生命在于运动,我们致力于保护您的关节。如果您有关节方面的问题,请致电:60910181。欢迎到天津医院关节病门诊就诊。
就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