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月夜聊204期:群狼之地靠什么维护正义?
今晚我们聊电影《边境杀手》。这部影片刚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音效剪辑、最佳配乐3项提名。按照美国《芝加哥太阳时报》的评论,本片的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非常罕见地将主流剧情片的严肃主题和刑房电影的纯粹娱乐性结合了起来,而且它有着很好的演员组合。”看完影片,我很赞同这个评论,《边境杀手》实在是非常好看又不失深邃的好电影,值得推荐。
影片讲述了一个好莱坞电影惯于讲述的缉捕毒枭的故事,但是却与众不同。第一个不同是讲述视角的不同。这次是通过一个干练的联邦调查局FBI女探员凯特·梅瑟的视角来讲故事。在一次解救人质的行动中,FBI发现了42具尸体,但却因意外爆炸失去了两位探员。女探员凯特为了替同事报仇,自愿加入了由中央情报局CIA专家马特·格雷夫率领的联邦政府特别行动小组,追查大毒枭的行踪。他们从墨西哥带回了贩毒集团头目曼努埃尔·迪亚兹的兄弟吉尔莫,从他口中得知美国和墨西哥边境有一条贩毒的地下通道。通过这条通道,特别行动小组潜入墨西哥,查获毒品,击毙毒枭。据说当初制片公司要求导演把剧本中的女主人公改写成一名男性,但导演坚持必须由女性来扮演更合适。事实证明,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的眼光正确。用女性的视角来讲述一场残酷无情的缉毒战斗,别有一番味道。
第二个不同是完成这项缉毒任务的方式方法不同,不仅疯狂、残忍,甚至是野蛮、卑鄙的。中央情报局CIA专家马特·格雷夫外表是穿着人字拖的不修边幅的邋遢男人,内心却是个老奸巨猾的狐狸。他懂得利用一切合法和非法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懂得如何坐收渔人之利。他利用了亚里杭德罗的复仇欲望和凯特·梅瑟的合法身份,不用自己出面,就轻松完成了剿灭贩毒集团的目的。在最后行动开始之前,马特才坦率地告诉凯特,邀他加入行动小组的原因是“因为CIA不能在美国境内行动,除非与国内其他机构合作”,一直蒙在鼓里的凯特这才恍然大悟。在美国墨西哥边境的美洲大桥上,如惊弓之鸟的行动小组成员不顾桥面上拥堵的车辆,用乱枪打死了两辆车上的疑似恐怖分子。在审讯室里,马特纵容亚里杭德罗用残酷的刑罚逼迫吉尔莫开口。这种血腥、残忍的场面使我们看到了美国执法机构办案的手段其实和匪徒没有区别,与我们常见的警匪片中的正面形象迥异。
我特别欣赏影片氛围的营造。以重音鼓、低音号、大提琴为主的配乐,简单重复,低沉有力,似乎能控制观众呼吸和心跳的节奏,令观众的心跳速度减慢,呼吸减缓,不禁感到瞳孔的扩张,一颗心就要悬到嗓子眼。这样的氛围营造,使影片的悬念和节奏感更强。尤其是描述到墨西哥押解吉尔莫的过程,摄影、音乐、音响完美配合,紧张的节奏令人拍案叫绝。所以,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音效剪辑、最佳配乐提名实在是名至实归的。
美国影评人认为,这部动作惊悚片有内涵,也有智慧。时而惊险,时而令人迷惑和心力交瘁,似乎游走在动作片和文艺片之间的某个边界地带。我觉得这才是《边境杀手》最值得称道之处。影片在惊悚动作片的外壳之下,深刻地展示了对以暴制暴的赞同和忧虑。影片片头字幕显示:“片名Sicario一词原指耶路撒冷的狂热教徒。他们会追杀入侵家园的罗马人。在墨西哥,Sicario一词特指职业杀手。”亚里杭德罗就是这样一个狂热的职业杀手。他原是墨西哥华瑞兹城的检察官,因打击犯罪得罪了贩毒集团,妻子被砍头,女儿被扔进一桶硫酸里。为报血海深仇,他成了一台复仇机器,先是投靠哥伦比亚贩毒集团,后又被马特所利用。在仇恨的蒙蔽下,他变得心狠手辣,打死了给他带路的墨西哥警察西尔维欧,又当着大毒枭索诺拉的面,打死了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正如索诺拉所说:“你以为派你来的那些人和我又有什么不同?你以为我们是跟谁学的?”观众看得很清楚,这时的亚里杭德罗已经变得和杀死他妻女的匪徒没有区别了。这种违背法律的以暴制暴方式令凯特非常反感,多次出手阻止,但是遭到马特的反对。亚里杭德罗在片尾对凯特说了一句话:“你该搬去小镇上,那种还有法律存在的地方。你在这儿活不下去的。你不是一匹狼,而这里已是群狼之地。”这就是马特和亚里杭德罗的逻辑:面对犯罪,就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文质彬彬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现实恰恰证明了他们的观点是有道理的,没有雷霆手段无法制服犯罪。但是问题又来了,用犯罪的方式制服犯罪,不是又产生新的犯罪么?影片特别强调了被贩毒集团收买的墨西哥警察西尔维欧和他的儿子的生动感情,反衬出杀死他的亚里杭德罗的残忍。以暴制暴的结果必定是犯罪的升级,而不是结束。
《边境杀手》的电影海报中有一句话:在黑暗中越走越深,得到的真相也就越来越黑暗。这句话道出了电影的主题。在没有法律的地方是否一定要用法律去维护正义?不用法律去维护正义你又和罪犯有何区别?这个问题似乎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