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 ,大英博物馆拥有如此众多的精美瓷枕!
空调之父 威利斯·卡里尔
1902年美国一个叫“卡里尔”的年轻人,在工作时最先发明出了“冷气机”,由此才产生了今天用来消暑的空调。而在此之前那些无数个炎炎夏日的夜里,瓷枕成了清凉一夏的必备之物。瓷枕是我国古代夏令避暑的寝卧佳品,又是雅俗共赏的工艺品。它以独特的造型,丰富多彩的装饰题材和多种多样的装饰技法而独具艺术特色,在陶瓷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磁州窑系如意形台座枕 大英博物馆藏
宋代词人周邦彦在他的词中写道: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而辛弃疾躺在瓷枕上的感受又不一样: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山晚来收。红莲相依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一个“冷”字,描述睡卧瓷枕的感受,写出了“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无尽心思。
金磁州窑白地黑花人物画长方形枕
相信很多人有共同的疑问,为什么古代人爱睡陶瓷枕,不用舒服的棉花布枕呢?其实,棉花最初传入中国,最初并未用作纺织制造。九世纪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在其《苏莱曼游记》中记述,在中国看到棉花,是在花园里被作为“花”来观赏的。在古代,棉花和布料都很少有,主要集中在西北种植,而在中原地区棉花十分少见,价格十分贵,所以用布和棉花来填充枕头相对稀少。
X光下颈椎对比
瓷枕从隋朝出现,一直到清末,都在中国的夏天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实瓷枕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难枕。据研究在9厘米这个高度下,脊椎呈现的状态被现在医学证明是最佳的生理弧度,最利于脊椎正常发育。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中有“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的词句,其中的“玉枕”即是青白釉枕,从中可以看出,瓷枕真是男女老少皆宜之神器。
在世界范围的瓷枕收藏中,大英博物馆内收藏各类瓷枕众多,我们今天挑选几件其中的珍品一同欣赏。
北宋鲁山段店窑白釉划剔花“家国永安”铭元宝形枕
枕呈元宝形,上长下窄似倒梯形,枕面内凹,整体略束腰。枕面装饰分三区,中间区域划刻出双钩文字“家国永安”,其间以细密珍珠地为装饰;右侧划出“元本冶底赵家枕永记”,左侧划“熙宁四年三月十九日画”的字样。枕墙前侧亦分三区,左右两旁留白无装饰,中区剔刻扁菊花纹。“熙宁四年”为1071年,是宋神宗的年号。此枕是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一件纪年珍珠地划花瓷器。
宋磁州窑白釉黑剔花熊纹如意形台座枕
如意形枕面,尖形一端高高翘起,前方枕沿刮釉,几何形枕座边角圆滑无装饰。枕面先上一层白色化妆土,后上黑色化妆土,随枕形在其内划出两周如意形开光,进一步做类似柿叶形开光,剔除与正中熊纹饰之间的黑色化妆土,形成大片留白。正中的黑色狗熊憨态可掬,身朝左方,下肢着地,两只前爪撑在一棍状物上,脖下系一粗绳,拴在不远处左方矮木桩上。
宋磁州窑白釉黑剔花熊纹如意形台座枕 底部
《诗·小雅·斯干》云:“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因为熊具有雄壮勇武的特征,是男子阳刚性格的象征,故古人以梦见熊罴为生男的征兆,所以熊的纹样在陶瓷枕上出现就不足为奇。有人认为这是宋代马戏表演时狗熊幕后休息的场景。这件瓷枕黑白对比鲜明、装饰刻划细腻,又充满趣味,对研究北宋民间文化、社会审美情趣是难得的材料。
北宋定窑白釉划花如意形殿宇式人物台座枕
枕面为如意形,其上装饰划花缠枝花纹。枕座为建筑样式,门窗斗拱、基址台阶都刻划得极为精巧写实。枕座后方建筑开右侧门,男子一手撑门,一女子怀抱婴儿靠门而立,面朝男子。
北宋定窑白釉划花如意形殿宇式人物台座枕 背面
这件瓷枕与上海博物馆所藏殿宇式人物枕的建筑造型几乎一模一样,甚至连具体建筑四周的斗拱、门楣、窗棱、台阶等等都如出一辙,只是上博所藏为后方左门半启,塑造的是一峨冠博带的男子形象,倚门以待。
宋磁州窑系白釉划花珍珠地鸟纹腰圆形枕
枕呈腰圆形,枕面中间划花一鸟,看似鹌鹑,两侧各有一支高高的向上的蕨草类枝叶,纹饰之间充满珍珠地纹装饰,珍珠地颗颗饱满,分布排列较为规整。枕墙一周有条形宽带,其内随意斜划出卷草纹。填粉的颜色较偏褐红。
宋钧釉刻乾隆御制诗枕
瓷枕呈如意云头形,施蓝色乳浊釉底部刻诗文后填金:。“过雨天青色,“八笺”早注明睡醒総如意,流石漫相评晏起吾原戒,华祛此最清陶人具深喻,厝火积薪成乾隆辛丑御题“
宋钧釉刻乾隆御制诗枕 背面
其大意为:瓷枕的釉色正如“。遵生八笺”的记载,为雨过天青之色如意。形的瓷枕能够在清醒与入睡之时都带来愉悦。关于一件艺术品总有诸多评论,但人必须抵御晚起的诱惑。瓷枕富于美感的设计及烧造时对火候的成功把握,展现了陶工的杰出技艺。乾隆皇帝作于辛丑年(1781年)。诗尾有刻印,印文为“几暇怡情”,意为“在繁杂的国事之余澄净心灵”。
宋金河南窑口珍珠地划花人物纹如意形枕
枕面呈如意形,在随形开光内划花4个人物纹样,四人一手持剑,一手拿鞘,发型、衣着均有一定差异,似为捕快,在人物纹周围填满珍珠地。枕墙一周饰划花牡丹枝叶纹,划花较深,刚劲有力但稍显僵硬,纹饰间亦以珍珠地装饰。珍珠地排列紧密,上下疏密不一,很多呈半开口鱼鳞状。
金磁州窑系白地黑花“风花雪月”卧婴枕
女婴头枕长条圆形枕,枕的两侧呈铜钱形,巧妙地构成枕中枕的效果。女婴右手托腮似在遐想,左手搭于胸前。白色衣袍的衣边及袖口都饰有黑边,衣领边为回字纹,衣上绘有两朵大型的五瓣花,黑色勾边内填以褐彩。枕面呈如意形,出沿,这与一般金代的妇女儿童枕直接在背上平面开出椭圆形枕面的形式不同,年代应该较早。在如意形开光内分两行墨书“风花雪月”四字,字体娟秀飘逸。这种在枕面刻划书写的形式在宋金时期广为流行,采用民间白话语言,充满民俗文化气息。
金北方窑口“至和三年”黑釉铁锈花印花菊纹束腰形枕
此枕是一件风格混杂之物,其器形仿辽金时期。枕的四面纹饰为模印,应为上下、左右对称。上下中心为海棠形开光,内有菊花纹,周围为四瓣花形装饰,左右饰3朵菊花纹。枕侧的一面正中偏上有双框竖款“至和三年”,款识四周有4个支钉装烧的痕迹,另一侧为“张家造”双框竖款。
元磁州窑白地黑花庭院人物画长方形枕
枕呈长方形,枕面出沿,前低后高,向中间微弧。在白色化妆土上施加黑色纹样装饰。枕面边框与中部如意形开光之间为线条与弧线组成的繁密花卉纹。开光内为主题纹饰,在松柏掩映的古寺前,两位僧人正在台阶下交谈,右侧一位行者手挎提篮向寺庙行来,行者衣带飘动,上身前倾,赶路的形象被绘制得十分生动。
元磁州窑白地黑花庭院人物画长方形枕 细部
左侧边框内空白处墨书“漳滨逸人制”。前立面的开光内绘老鹰俯冲猎兔的场景,后立面的开光内绘一只凤正在祥云中飞翔,底部有钟形“王氏寿明”窑戳。整体画工精巧,用笔娴熟,至于绘画题材究竟是出于何种典故尚需进一步研究。
高丽青瓷镂空镶嵌枕
呈束腰长方形,青釉泛灰,中空而整体镂雕,轻盈小巧又别致。枕四面的镂空花纹大体一致,为4个圆相交形成的铜钱纹,上下、左右中心纹饰相对应,一为实心圆面内镶嵌菊花纹,一为铜钱纹实心内镶嵌菊花纹。两端镂空花纹相同,亦为四圆组成的铜钱纹,也呈现镂空花叶状,而中心圆整体镂空。枕面各边缘都以镶嵌双白线作为边饰,在铜钱纹的两侧边缘也镶嵌白线为边饰,叶面也以白彩镶嵌。
高丽青瓷镂空镶嵌枕
中心圆面外周以镶嵌双白线作为边饰,线内镶嵌一朵菊花,花的四周为四枝对称的折枝花蕾。枕两端的镶嵌内容基本一致,纹饰均镶嵌在四周的框架上作为边饰存在。器物一端四角留有烧造时的支钉痕迹,可以看出采用的是立式支垫烧法。这件瓷枕应是12世纪中叶高丽镶嵌青瓷鼎盛时期的产物。
明青花枕 大英博物馆藏
古代瓷枕的装饰手法在不同朝代不同窑口各有差别。唐五代以前以模印、细划绞胎等为主;宋金时则以绘画为主,同时出现了更为复杂的剔地留花、珍珠划花等装饰手法。随着制瓷业在工艺技术、造型装饰手法等方面的不断改进丰富,瓷枕作品上的艺术色彩也愈见灿烂。瓷枕不仅仅是夏季纳凉的实用器具,也是有着丰富文化内涵。集实用与美于一身的古代艺术品,是古代陶瓷文化中的一抹清凉。
高古瓷
了解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