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为了什么

天天为生计而奔波,要么忙着死,要么忙着活,当夜深人静,我们是否想过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能够想像到,很多人听到这个问题后会愣一下,然后用各种笑——大笑、微笑、喷饭笑、不怀好意地笑、会心一笑、撇嘴一笑、冷笑、嘲笑、怜悯的笑、抿嘴一笑、乐不可支的笑、比哭还难看的笑——回答道:“喝多了吧?活着就是活着,活着就是为了开心。”然后或许还有些人会轻轻地友情提示一下:“神经病才会想这种无聊的问题!”

神经病就神经病吧(笑),反正人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活法,能活着就是好的!

但是我不满足,我要在古书里翻答案。很遗憾,古书里没有对我这个问题的直接回答,古书里说得最多的是“祭祀”。比如,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先秦时期有一句很常见的话,叫“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但我想这句话或许已经间接地回答了我这个问题。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不用翻译,大家也能看懂这种话的意思。祀,祭祀也;戎,战争也。先秦人做得最多的就是两件事:祭祀先人和打仗。

而且祭祀还有很多种。有祭祀天地的,有祭祀山川的,有祭祀神的,有祭祀鬼的,一年四季的祭祀还分别有不同的名称。在先人们看来,他们的祖先死后要么成了神,要么成了鬼,多半是成了鬼。

郑国的子产告诉我们:鬼有所归,乃不为厉。人死了就好比是回到一个我们大家都不知道的地方去了,假如不能回到那个地方,那么它就要变成“厉”(厉鬼)来捣乱了。

按朱子看法,则是“至而伸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

鬼神回去了还是要吃饭的啊,无非是他们吃的方式跟我们不一样而已。鬼不会自己生产劳动,他们吃的东西哪里来?要靠他们的后代来提供,就是祭祀上的供品。

当然,鬼神能吃上饭,前提是要有后代,所以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了后代,不光你死了享受不到祭祀,连你的列祖列宗都要饿死了。为了有更多的后代,男人娶个三妻四妾是很平常的事。生活在现代的男人是不是有点羡慕?

这里有个例子。楚国有个叫斗子文的贤臣,他的弟弟生了个儿子,起名为斗越椒。斗子文一看,这个斗越椒“熊虎之状豺狼之声”,乃是狼子野心的人物,以后将会对家族不利,就劝弟弟把他杀了。弟弟不忍心,斗子文就哀叹道:“若敖氏之鬼不血食矣!”斗氏为若敖氏分支,若敖氏之鬼不血食,即以后斗越椒如果遭受大祸的话,若敖氏的列祖列宗就没人来祭祀了!古人祭祀杀牲取血,故曰血食。后来果然斗越椒造反,被楚庄王灭了若敖氏满门,真的应验了斗子文的预言。

如果生个不肖子,以后不祭祀你怎么办?不用担心,先人们非常强调教育,一个贵族男子,从小就得背《诗经》习礼仪,所以春秋时期几乎每个人物都能随口吟出几句《诗经》中的诗句来,古人谓之“断章取义”。不光如此,再由国家层面定期举行祭祀,以此教育人们要敬重天地万物,不忘列祖列宗。如此一来,再不肖的子孙也不会忘了祭祀他们的祖先,因为这是做人的底线。

而且,在永不中断的祭祀仪式中,先祖身上具有的种种美好品德也就随之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了。中华传统文化难道不就是这么流传下来的吗?

这样其实就很好理解了,古人之所以这么做,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自己能安心地活着。须知你现在祭祀着列祖列宗,那么将来你的后代也将如此地祭祀你,让你在另一个世界也不致于饿死,这就是“慎终追远”之意。陆游有诗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意思是说:在王师抗金胜利的那一天,我不光要吃你的供品,我还要听你的好消息!就是一个明显例证。

生而为人不由自主,但做怎样的人却大可由自己来选择了。我们的先人就这样以“祀与戎”来教育我们。如果说,“祀”是为了不忘先人,那么“戎”就是为了“不戎”,也就是所谓“止戈为武”,通过战争来消除战争。

可以这么说,安安心心平平淡淡地活着,上能无愧于天地神明,下能无愧于列祖列宗,这就是做一个中国人的意义所在。

心之所安则身之所安,活着就是为了更好地活着,大概就是人生的终极意义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