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
``景泰蓝,元朝时从波斯或阿拉伯地区传入。因其是在明朝景泰年间兴起,因此命名为景泰珐琅或是景泰琅。后来又因多用宝石蓝、孔雀蓝色釉作为底衬色,最后演变成“景泰蓝”。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是为国宝京粹。
景泰蓝,亦称“铜胎掐丝珐琅”,是用细扁铜丝做线条,在铜制的胎上捏出各种图案花纹,再将五彩珐琅点填在花纹内,经烧制、磨平镀金而成。外观晶莹润泽,鲜艳夺目。
北京是中国景泰蓝的发祥地。典雅雄浑的造型、繁富的纹样、清丽庄重的色彩。可用形、纹、色、光四字来概括其工艺。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为一体。
制作景泰蓝先要用紫铜制胎,接着工艺师在上面作画,再用铜丝在铜胎上根据所画的图案粘出相应的花纹,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在图案中,最后再经反复烧结,磨光镀金而成。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景泰蓝制作流程。
制胎。
掐丝。
点蓝。
烧蓝打磨。
镀金。
古人用简单的工具锤击紫铜板制成胎型,手工掰丝掐成花卉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图案,用小铲填充各种彩色釉料,用炉火将釉料烧结在掐好丝的铜胎上。一件景泰蓝的诞生,实属不易。
日本的七宝烧就是仿制中国的珐琅工艺,它的釉色亮丽有余,但不带釉中的掐丝。
烧蓝有一种极易与景泰蓝相混的工艺叫烧蓝,看上去和景泰蓝没有什么区别,称之为“烧蓝”或者“烧瓷”,只是釉面上不掐丝,是北京生产的传统出口工艺品。烧蓝的胎较厚,手头较重,加之绘有民族风格的图案,使烧蓝的价格会更高一些,在收藏烧蓝时要注意选择胎厚重,工规整,造型别致的,胎厚比胎薄的要好,年份旧一些的比年份新的要好,造型与珐琅差不多,有瓶、盘、碗、攒盘、盆景盆等。
收藏景泰蓝,除了认清年代外,在器型的选择上应以人物、动物为首。景泰蓝以明代的制品为佳,凡是明代的制品,它的质料都是透亮而不发磁,而大绿一色,其透亮则更比他色更为厉害。它的性能与玻璃略同,它的颜色象油绿的翠玉,红色像昌化的鸡血,紫色犹深色的旧紫晶,蓝色类似于蓝腚,白色类似凝脂,浅绿色发蓝,黄色与姜中拧出的浆汁略掺黄米相同,其丝胎皆是黄铜,镀金为大镀,它的器物上均有砂眼。
到乾隆时期,无论何种颜色,它的料都是不透亮而发磁,乾隆的白色也最难仿制,其中原故有二点:一因其白色与东渠石色没有差异,仿者须用六品顶珠制成,然而顶珠不易得到,一因其白色白而且干,后之作料家虽亦发明一种干料,但烧时不易熔化,相比其他材料,吃火特别厉害,如果不是精良的工匠制作,器物极易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