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读这篇 | 高学娥:村庄的杨树林
村庄的杨树林
作者:高学娥
也许我们早已看惯了城市园林里的那些奇花异木,似乎忽略了乡村那些普普通通的小杨树,甚至对它们的存在熟视无睹。其实,正是这些平凡的小杨树,才构成了村庄的风景线。每每看到那成片成片的杨树林,我便想起家乡的杨树来,心中对它们充满了敬意。
就是这些看似平凡的小杨树,它们却是以其巍峨挺拔的英姿,顽强不息的生命,无私奉献的精神而备受人们喜爱。它天生质朴,甚至有些卑微,能在贫瘠而沙化的土地上生长迅速。又因防风固沙、抗旱耐寒、实用价值高,在家乡的黄土地上到处都生长着这样大小不一的白杨树 。
我的故乡在内蒙古乌盟商都县二忽赛村,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种植杨树。成片的杨树植在村庄前200米处的沙河床里,它坐北朝南,长约6公里,林中腹地宽约2公里。听父辈们讲,那年月每到春天土地稍一解冻,大黄风(沙尘暴)沙尘暴便第一时间在沙河床落脚,整个春天隔三差五袭击村庄与土地。为了阻挡风沙,乡亲们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不分昼夜的把整个沙河床种满了杨树。当我懂事的时候,小杨树已长大,枝繁叶茂,树冠参天呈昂扬之势,看上去十分壮观。
每到春天,当春姑娘在村庄四周拉开帷幕,在春的舞台上激情演奏时,杨树林便是最杰出的伴奏家了。一时琴瑟和鸣,演奏着村庄最动人、最完美的春日交响曲。
在悠扬的琴声中,村民们开始春耕,孩子们快乐地奔向树林,在树林松软的沙土地上,在这童话般的王国里,我们常常幸福的仰面八叉,凝望那刚刚吐芽笔直的杨树,听着树冠上各种小鸟的鸣叫,无数美好的心情在树林中放飞,无数美好的遐想在树林中驰骋。
杨树刚发芽的时候,小小的枝丫便没日没夜地疯长,没几天那嫩嫩的小芽便会变成一个个小红穗,犹如一个个小小的红灯笼挂满整个杨树林,煞是好看。春风轻轻吹过,小红穗便尽情的舞,那纤细的腰肢,那娴熟的姿态,一首唐韵宋词也难以描述小红穗此时风流,这便是美丽的杨树花儿。殊不知杨树花儿是用生命来舞蹈的,当它舞毕最后一曲便香消玉殒,如昙花一现。可换来的却是杨树碧绿的叶与强壮的杆。
树叶丰满起来的时候,杨树像一个个威武的将士。大黄风入侵的日子,以自己健壮的身躯阻挡着,保护着我们的村庄与土地。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早春下午,又一场罕见的大黄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了我们这个地区。瞬间天空黑了下来,羊群不见了,玩耍的小孩们不见了……,傍晚时分大黄风逐渐退去,乡亲们直奔杨树林,丢失了的小孩,羊群不但安然无恙,而且还在树高林密的地方悠悠然。乡亲们知道只要有杨树林在,再大的沙尘暴也奈何不了他们,乡亲们已经习惯了杨树林的呵护,乡亲们与杨树林已息息相连了。
夏天的杨树林不但是小鸟与孩子们的天堂,更是大人们纳凉小憩的地方。树林旁是通往公社所在地一条较平整的土路,路旁是大片的土地。不管是出门的路人,还是头顶烈日肩抗锄头的乡亲们,只要路过树林大家都要不约而同地坐在林中歇歇脚唠唠家常。在炎热的夏季里 ,这里凉风习习,舒适惬意。乡亲们四平八稳,心安理得地坐在这个天然的大氧吧里,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应该就是此情此景吧!
那个年代我们这个地区靠天吃饭,干旱那是司空见惯的事。八十年代初,一场罕见的干旱几乎让人们颗粒无收,可我们村却平白无故得了几场偏降雨,乡亲们有了口粮,说这功劳归功于茂密的杨树林。父亲说树有多高,根就有多深,它会喝上很深很深的地下水,然后呼出水蒸气,聚集在上空,只等着雷神降临,几个响雷过后,便是几场贵如油的偏降雨。
那时的杨树林是我们全村人的骄傲,在我们这儿穷乡僻壤的山沟沟里,能有规模这么大的杨树林确也不多见。杨树林的深处还有我们县最大的百亩果园。
记得每年在入夏这一天,妈妈在一整天里都会紧张的观察着天气的动态。老家有句谚语说:入夏这天要刮风,四十天黑死老黄风。可见我们这一地区的风沙很厉害。入夏了还有四十天的风季。有了成气侯的杨树林,风沙便没有了用武之地,也渐渐知难而退了。
到了秋天是杨树最美的季节,杨树满身金灿灿的黄金甲,总会引起那些文人墨客的感慨,引发孩子们的无限眷恋。忙碌的乡亲们只等那又肥又大又金又黄的树叶纷纷落地,便急不可耐地用耙子麻袋把树叶彻底搂回家,生怕漏掉一片肥硕的叶。树叶是羊过冬的好草料,羊吃剩下的乡亲们也可以烧个热炕头。
搂完树叶,秋收基本结束,这时队里会组织一些青壮劳力修剪树干,以免影响主杆生长。修剪下来的树枝也要按户分,乡亲们看着自家满满的树叶与成捆的树枝,便是满满的幸福与踏实。
秋后村大队要做出统计,那家有红白喜事盖房子的,便砍伐一些已成材的树。树根便被村民挖去烧火做饭。等第二年开春再把小树补上,一棵都不可以疏忽。
因为杨树多,我们村后生们娶媳妇不愁房子与家具,那时候盖房子较简单,只要有椽有檩有木板,有土坯,两个木匠,三五个壮劳力,十多天搞定,三间起脊大正房还贴着喜字哩!因为有杨树林,我们村几乎没有打光棍的后生。那时的杨树林不但是乡亲们的保护神,更是乡亲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土地承包后,杨树林分片分给了村民,像一个庞大的帝国被分割成了无数个小国。随着时代的演变,村民们渐渐从乡村走向城市,离开了他们耕种的土地,离开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村庄,离开了他们的保护神杨树林。
村庄,已被在红尘中奔波的儿女们渐渐淡忘了,唯有杨树林依旧毅然耸立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无怨无悔地为留守乡亲们阻挡着风沙,守望着村庄。像一个个重任在身的将士,以坚强的信念,信守着诺言。以顽强的精神保护着家园。以顽强不屈的生命奇迹继续为这片热土无私的奉献着,用毕生的精力创造着我们美好的明天。
高学娥:女、内蒙古商都县人,喜爱文学,钟情于乡土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武警报》《乌兰察布报》《黄河赛纳》与网络平台。现居包头,钢材经销商。
原鄉書院回顾,点击可直接阅读
本月《就读这篇》《品读》回顾
名家专辑快捷阅读,回复作家名字即可
毕飞宇|陈忠实|池莉|曹文轩|迟子建|格非|韩少功|贾平凹|老舍|李佩甫|刘庆邦|沈从文|苏童|三毛|铁凝|莫言
汪曾祺|王朔|王小波|王安忆|余华|严歌苓|阎连科|史铁生|张爱玲|张承志|
博尔赫斯|村上春树|川端康成|马尔克斯|卡佛|福克纳|卡夫卡︱卡尔维诺
国外名家作品合集,回复“合集”,便可快捷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