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听 | 怎么练成超强的学习能力?

二〇二〇年四月

三日

·

我们发现,至少有三个要素影响学习效果:有效学习时间、学习专注度和学习方法。

所以,解决学习能力的问题最终得落实到:

1、如何提高有效学习时间;

2、如何提高学习专注度;

3、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有些人的问题在有效学习时间上,一天到图书馆8小时,看似是学习了8个小时,其实真正落实到思考与学习的时间可能只有2-4个小时。

我有一个同学,学习成绩很差,特别是英语。在英语多次不及格后,他决定全力以赴征服英语,为了能背诵一篇英语文章,疯狂地查了两天字典,疯狂地、没日没夜地背了6天,结果却发现有300多个生词,根本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掌握。在短暂的灰心后,他更加努力的开始学习单词、句型、时态……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成绩也随之慢慢提高。

总的来说,就是“学习时间”和“有效学习时间”并不是相等的

而学习专注度的问题是:为什么一学习就会开始分神?为什么始终无法集中注意力?到底有哪些因素在干扰着你?

如何把注意力拉回正轨,把一切干扰隔离在学习时间之外?

01

如何和拖延症说拜拜

拖延症是很多人的生死大敌。明天早上交的工作报告,要拖到今天晚上才肯动手;马上就要考试,明明啥也不会,偏偏要拖到最后才肯复习。

拖延症不是病,但拖延起来可真要命。

对拖延症患者来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既然那么多,不然再拖拖。”这诗就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解决拖延症,今天介绍一个我亲身试验过的魔力方法。

具体形式:一旦我做了A,我就立马去做B。

这种“一旦……就”形式其实在每个人身上都是存在的。

比如,尽管平时做题磨磨蹭蹭、注意力不集中,但是一旦考试,就会不由自主的全神贯注。

平时跑500米都觉得难受,但是一旦要考体育,就会不由自主地发挥身体机能。

我大学时专门买了一双跑步鞋,告诉自己:一旦我穿上这个鞋子,我就立马去操场跑步。这个方法让我在大学坚持跑了四年步。

学会把“一旦……就”的机制应用到学习中,拖延症就不再成为难题。

一旦我泡了茶或咖啡,立马开始学习;

一旦我放了这首歌,就立马开始学习;

一旦我坐在桌前,就立马开始学习。

原理上来说,这是利用大脑的决策机制,每当做出决策时候,都在消耗大脑的能量和专注力,而大脑总会下意识逃避困难的决策。

比起决定走一大段路去操场,然后开始跑步,明显大脑更加喜欢做仅仅是穿好鞋这样简单的选择。

而对早起困难症的同学来说,“一旦……就”也会具有非常大的威力。

当闹钟响起的时候,仅仅需要做的是踹开被子,跳下床,这样的反应机制可以让起床这件事变的没那么痛苦。

02

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苦恼?打开书本大半天,阅读却始终停留在第一页;眼睛停留在书上,思绪却在自由的海洋里徜徉。

如果你有这些苦恼,你可得留神先点个赞,然后仔细听我聊聊。

这里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大脑是具有惯性的,在切换到下一件事情的时候,注意力并没有完全的收回来。用术语来说是:“注意力残余现象”。

面对这个问题,让学习具备仪式感是个很有效的方法。

在这里介绍一下“呼吸冥想法”

先选择一个舒服的姿态让自己放松起来,慢慢放松全身;

双手自然摆放在膝盖上,闭上眼睛,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

不用刻意的控制呼吸,只需要静静的体会吸和呼的节奏。

03

直达目标的学习准备

所有的学习都是围绕着学习目标进行的,想提高成绩、想提高专业技能等。

没有目标的学习是无用的,因为学习者既不会考虑结果,又不会针对学习进度进行调整。

因此,在开始学习之前,必须先准备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通过确定学习目标、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从而很好地达到预估的学习效果。

像考研这件事,如果没有一个准确的学习计划,就会造成三天学英语,两天学数学,丧失重点学习目标,对学习失去掌控力的情况。

学习计划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呢?

推荐使用SMART原则。

S:specific 目标够具体,比如要提高学习成绩,明确地告诉自己:我就是要把数学提高30分。目标越具体,越好拆分小目标,越容易达成。

M:measure 可衡量。比起“我下午要学习数学”,“我下午要做完这张数学试卷”的安排则更加明确。

如果只是说学习,遇到难题,可能就一直卡在哪里,浪费大量的时间。

而后面的计划安排则不一样,你会知道先把其他的完成了,最后拿出时间去攻克难题,这样即使最后这个难题没能完成,学习任务也基本完成。

A:attainable 可达到。学习计划一定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制定的,既不能让自己感觉太松,也不能让自己感觉太紧。

如果制定出我现在倒数下个月要考全班第一这样,会给心里带来极大的压力。

R:relevant 相关的。如果想提高英语成绩,无数遍刷单词,认为只要单词背的够多了,英语成绩就能提升。这样的安排是有问题的。

每个学科都并不仅仅存在一块知识,英语除了单词,还有语法、翻译能力、写作能力。显然,在阅读中背单词能有更高的学习效率。

T:Time-bound 规定时间内。计划如果没有规定具体的时间范围,就很容易造成“明日何其多”的情况。

短期计划应该和长期计划结合,每一个小的短期计划都是为了实现长期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学习目的。

04

解决核心干扰

先重点强调一下:在学习过程中,不要碰手机!

对于大多“学习5分钟,休息2小时”的人来说,手机就是杀死高效学习的敌人。一旦在学习中碰手机,之前的什么学习仪式,什么充足睡眠,全部完蛋。

不解决手机的问题,所有的学习方法都只是水中镜、梦里花。

所以请您,在学习之前先把手机丢得远远的!

如果你并不是一个特别能集中注意力的人,请到安静的地方学习。

05

倒逼输出,学习方法

不管是学习什么东西,输入之后就立马去输出。

当你阅读完一本书,立马尝试去写一篇读书笔记。

如果你写不下来,你就得琢磨琢磨,这个书到底在讲什么,我是哪里没看懂。带着这些问题继续钻入书籍,继续去输入。

如果是学习了书上的一个定律,立马去做练习。

在练习的过程中,能逐渐的发现这个定理的应用范围怎么样,这个定律是在那些情况下应用的,是否自己对于这个定理的理解还不够,如果不够,应该在那些方面加以改善。

当想记住一大复杂堆知识时候,最好是能够用思维导图的模式把知识给总结归纳。

如果不能归纳出来,那你可得当心了,是不是连知识重点是什么都没搞明白。

千万不要自己以为看懂了就是会了,也千万不要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抱着乐观态度,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知识掌握程度。

06

刻意练习:快速的进步手段

在知识的整体学习过程中,开始阶段是最快的,也就是从0到1的过程。但是随着学习的加深,学习效果的提升会越来越慢,也就是从59到60分的阶段。

而这个阶段,大多数人会开始陷入自我怀疑。

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却得不到一个很好的反馈。这个阶段被称为刻意练习阶段。

科学性的分析大脑,大脑细分为三层。最里面的一层是是“舒适区”,属于已经熟练掌握的技能。比如让你每天做加减乘除,并不会感觉任何困难和疲惫。

大脑的最外层是“困难区”,也就是完全不知道怎么解决,完全没有解题思路的难题。这些难题是很多知识复合起来,缺乏某些关键的知识和概念无法解决。

而这二层中间的区域就是“学习区”,有一定的挑战难度,但是完全能依靠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只有在学习区中练习,知识才能得到进步。有不少人在高中时候反复练习简单题目,其实都是没啥用的,因为这个难度已经完全掌握,需要的仅仅是解题时候再细心一些。

也有些人刻意的去追求难题,结果花费大量时间,所得甚少。由于花费大量时间在复杂题目上,也导致了对基础知识的不牢固,最后两手空空。

要想在学习中获得进步,需要的去面对自己做不好、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

学习是一个比较个体性的事情,由于每个人掌握的知识不同,即使是同一个知识,理解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异。学习高手和一般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坚持下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