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望,老家在赤峰
发现更多精彩
[引题]:巴拉沙衮遗址位于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建于公元十世纪,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贸中心。通过考古发掘,发现这座古城拥有完善的城市供水系统,陶制供水管路长达数千米。现在,布拉纳塔为这一遗址内惟一保存至今的建筑,残高24米,十分精美,具有军事瞭望塔的功能。当人们感叹这一卓越的西域文化之时,有专家却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中国赤峰地区……
从成吉思汗说起
您可能还记得,在曾经热播于央视一套的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里,有一个挺讨人嫌的家伙,叫屈出律。他是蒙古乃蛮部太阳汗拜不花的儿子,算是一个太子吧,也有人说他其实只是一个王子。当太阳汗被成吉思汗打败后,乃蛮部走向了灭亡。屈出律为了保住小命,带着自己的亲信投奔了叔父不亦鲁黑。成吉思汗穷追不舍,攻杀了不亦鲁黑,屈出律再度逃脱,投奔了蔑尔乞惕部首领脱黑脱阿。没想到,脱黑脱阿也赢不了成吉思汗,在额尔齐斯河畔一战中阵亡。屈出律惶惶如丧家之犬,继续跑路,终于找到了属于他的那块地盘。
那么,屈出律的最终归宿在哪里呢?您还得耐着性子往下看。
在《成吉思汗》这部电视连续剧里,还有一个被称作“菊儿汗”的大人物。这个菊儿汗与现赤峰地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即耶律大石,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赤峰人”。
耶律大石生于1087年(一说1094年),字重德,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1115年,他考中进士,并取得殿试第一名的好成绩。写到这里,问题来了,耶律大石既然是阿保机的八世孙,是大辽契丹的皇族贵胄,为什么还要以科举进入仕呢?因为据《辽史·百官志》记载:“百官择人,必先宗姓。”这也就意味着耶律大石怎么可能在28岁时还是一介白丁呢?答案很简单,概因大辽契丹的传统中也有所谓的“嫡庶有别”,比如辽圣宗耶律隆绪就曾颁诏:“庶孽虽已为良,不得预世选”“两国舅及南北王府及国之贵族,贱庶不得任本部官”。耶律大石可能是庶出,即妾生之子。但这位庶出的皇族后代却干得比嫡子还要好,不但重整了大辽契丹的雄风,还险些完成本民族的“中兴大业”。
1115年,也就是耶律大石中举的这一年,既是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天庆五年,也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收国元年。啥叫“生不逢时”啊,这就是啊!当耶律大石准备为国效力的时候,国却没了。1125年春,天祚帝在逃亡西夏的途中被金军俘虏,维持了200多年的大辽契丹帝国房倒屋塌,灭亡了。而此时距耶律大石出走,只有短短的半年时间。从这件事中不难发现,耶律大石的确够精明,有政治头脑,国家已成粪土之势,那就别再愚蠢地抹上墙了,干脆另谋出路吧。
在辽、金之战中,耶律大石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皇帝不是一个可以依靠之人,遂决定出走可敦城。
在西域打出一片天地
耶律大石带领着亲信离开了家乡赤峰地区,穿越沙漠,到达大辽契丹帝国的北疆重镇——西北路招讨司驻地可敦城,故址在外蒙古境内。在那里,他召集了由七州、十八部长官、首领和部众为代表的大会,决定重建大辽契丹帝国。会后,耶律大石得到各部的支持,获得了1万余精兵良马,创立了简单的政府,让这个史称“西辽”的政权初具架构。但当耶律大石在可敦城掌握实权后,却并没有像他承诺的那样去“救君父,济生民”,而是贯彻了非常现实的开国方略——养兵待时而动。
1130年2月22日,经过五年的准备,耶律大石按照契丹传统杀青牛宰白马,祭告天地和祖宗,正式西征。1132年,耶律大石的西征军到达叶密立(现新疆额敏县境内)地区,修筑城池。同年2月5日,耶律大石在叶密立城正式称帝,号“菊儿汗”,汉语尊号为“天志皇帝”,年号“延庆”。菊儿汗,亦作“古儿汗”“阔儿汗”,即“诸汗之汗”或“大汗”的意思,据说蒙古族著名首领扎木合也称过此号。
耶律大石在叶密立城站稳脚跟以后,继续武力扩张,以拓展生存空间。他首先领兵南下,兵不血刃地占领了高昌回鹘王国。1134年初,西辽军队不费吹灰之力进入东喀喇汗王朝首都巴拉沙衮城(现吉尔吉斯斯坦布拉多内吉城),东喀喇汗王朝成为西辽的附庸国。耶律大石见那里是一块可耕可牧的“善地”,决定建都巴拉沙衮,后又将其改名为虎思斡耳朵,改延庆三年为康国元年。
有资料显示,布拉纳塔可能由栗特人修建,后来成了东喀喇汗王朝的首都巴拉沙衮与西辽国首都虎思斡耳朵,“斡耳朵”即为“宫帐”之意。
十年间,耶律大石先后率部归并了高昌回鹘王国、东喀喇汗王朝、西喀喇汗王朝和花剌子模国以及康里部,更在1141年发生的卡特万战役中击败了10万中亚联军,使塞尔柱帝国的势力退出河中地区。与此同时,西辽在与仇敌女真人的战斗中也取得了胜利,确立了在中亚的统治地位,成为了疆域辽阔的帝国。
我们都知道,大辽契丹的官制是“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西辽作为大辽契丹帝国的延续,也继承了这一制度。同时,耶律大石目睹了辽末的衰亡过程,又制定并推行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政策。比如,为了巩固统治,不再对王朝的直辖领地进行分封。耶律大石劝导亲信们要居安思危,不让将军们再拥有土地,不仅限制了封建领主的肆虐,也有效地保证了中央集权。在西辽一代,没有发生过地方政权独立、封建领主混战的事件即为明证。在军事方面,耶律大石不再委任百骑以上的将军,收回兵权,代之以物质赏赐。在赋税方面,耶律大石则采取了两面都讨好的策略,在减轻赋税的同时,也维护原有制度,特别是所有制,以得到普通部众与封建主阶级的共同支持。
当年,西辽统治的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除契丹人和汉人外,还有回鹘、葛逻禄、样磨、塔吉克、栗特、吐蕃、蒙古等民族和操突厥语的部落,还有波斯人、阿拉伯人、叙利亚人、犹太人等;流行的宗教有儒教、伊斯兰教、佛教、袄教、摩尼教、景教、道教、萨满教、犹太教等等。其中信仰伊斯兰教和佛教的民族占大多数,影响也最大。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西辽统治者执行了比较宽容的宗教政策,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民族的融合,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西辽对归顺的国家也采取了比较宽容的办法,可以继续生活在本土,享有相当的自主权,拥有军队。西辽王朝向这些附属国派出官员常驻或定期巡视,只是为了监察和收取贡赋。西辽王朝的前期和中期与附庸国的关系很好,这种局面到了统治后期才被破坏了。
道士写的一本《西游记》
在我的少年时代,最喜欢看的书是明代小说《西游记》。但今天要说的这本《西游记》的作者却不是老学究吴承恩,而是一个道士,叫李志常,长春真人丘处机的徒弟。在李氏《西游记》中,记述了道教全真派教长丘处机从黄海之滨到中亚大雪山(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去觐见成吉思汗并传授长生之术的经历。当他们走到西辽境内时,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儿:当地人以瓶取水,再用头顶着回家。当他们见到来自中原地区的汲水器具时,非常喜欢,连连夸奖道:“桃花石诸事皆巧。”这里的“桃花石”即指中原汉人。
长春真人一行人还在当地看到“汉人工匠杂处城中”,在农村也有汉人或为地主,或为农民。他们了解到,在西辽王朝的直辖领地上已经有了很发达的冶炼和兵器制造业,可以制作出质量优良的箭簇、斧、刀、短剑、铠甲等。这说明,西辽的工匠们已经可以生产出钢制武器了。
在很多历史时间里,战争不仅是血与火的较量,也是一个文化传播的过程。比如在耶律大石西征的过程中,军队中除了契丹人和汉人而外,还有大批的其他民族,还有大批的能工巧匠和艺术家等各色人等。如是,他们将各种文化与技能带到了西域,尤其是以赤峰地区为中心的大辽契丹文化。比如,在当时,西域原驻民将来自赤峰等地的人称做“哈剌契丹”。据说,“哈剌”是契丹语,“黑色”的意思。这或许是因为契丹人尚黑,也或许是因为肤色与原驻民相比稍显黑吧。
根据西辽史料,特别是从《辽史》中保存下来的文字资料来看,西辽的官方语言可能是汉语,“西辽五主,凡八十八年,皆有汉文年号,可知其在西域曾行使汉文”。同时,契丹文也在使用。西辽末年的汉族宰相李世昌会说契丹话和使用契丹文,耶律楚材曾跟他学习契丹文且“期年颇习”。后来,耶律楚材把寺公大师的契丹文《醉义歌》译为汉文。另外,西辽也允许使用当地民族的语言文字,比如西辽给河中地区的诏谕,早在耶律大石时就已用波斯文了,并按照伊斯兰教款行文。
西辽军队进入西亚后,在生活习惯方面也保持了原有的传统,耶律大石除中国丝绸外,不穿别的衣服;末代公主浑忽在出嫁时坚持“按照汉女的习惯”梳妆。在建筑和造型艺术方面,西辽受汉文化的影响更深,除巴拉沙衮外,在其他的很多城市也都发现了哈剌契丹人的居民点遗址。无论汉族人,还是当地建筑工匠,都在利用汉族人的建筑技术和材料,如瓦、方砖、灰色的半圆瓦等,还发现了瓦当。
最为有趣的是,在西辽曾经统治的地区,发现了火炕系统!
那个西辽驸马的结局
1143年,耶律大石去世,庙号“德宗”,由其子耶律夷列继位。耶律夷列尚年幼,皇后萧塔不烟摄政。这位皇后很有能力,不仅称了制,还改元“咸清”,号称“感天皇后”。七年后, 也就是1150年,萧塔不烟将政权还给耶律夷列,改元“绍兴”。耶律夷列在位十三年,于1163年去世,庙号“仁宗”。当时,耶律夷列的儿子还没有成年,“遗诏以妹普速完权国”。耶律普速完也称了制,改元崇福,号“承天太后”。耶律普速完当权后,与驸马之弟萧朴古只沙里通奸,罗织罪名将驸马杀死。1178年,驸马的父亲萧斡里剌发动宫廷政变,杀死了耶律普速完和萧朴古只沙里,将仁宗耶律夷列的次子耶律直鲁古立为汗,改元“天穆”。
在感天皇后和仁宗耶律夷列的统治时期,西辽继续贯彻耶律大石既定的治国方略,国力进一步增强,到承天太后时期已相当雄厚,耶律直鲁古即位时达到鼎盛。但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契丹贵族的老毛病又犯了,耶律直鲁古又开始痴迷于娱乐游猎,不理政务,导致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终于,随着一个人的出现,尘埃落定。而这个抽掉西辽最后一块定城砖的人,正是前文提到的屈出律。
据说,在成吉思汗的追击之下,屈出律的处境曾一度非常的狼狈,不得不取道别失八里(今吉木萨尔)到库车附近的大山里流浪。正当他感到前途无亮渺茫时,被西辽军队发现并带往皇都虎思斡耳朵。在拉施特的《史集》与志费尼的《世界征服者史》中有关于屈出律到达西辽都城后的记载:耶律直鲁古答应接见屈出律后,工于心计的屈出律害怕会见后于己不利,便让一名亲随冒用他的名字去皇宫拜见直鲁古,而他本人则冒充马伕站在宫门外静候消息。碰巧的是,西辽皇后古尔别速外出返宫,在宫门口碰上了这个冒牌马伕。古尔别速见屈出律虽然衣着落魄却面露不凡之色,十分好奇,派人上前打听一二。这可真是好奇害死猫哟,正是这样的一次偶遇,招来了西辽的灭顶之灾。但对于屈出律来说,这次偶遇则是天赐良机。他利用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巧言令色,博得了皇后古尔别速的好感。之后,屈出律以皇后贴身近待侍的身份步入西辽殿堂,并博得直鲁古的欢心。屈出律向直鲁古宣称,他打算借用西辽的名义召回散居于天山以北各地的众部,以加强王朝军力,防止成吉思汗入侵。这位落魄的蒙古王子因此得到了直鲁古的封赏,还娶了西辽公主浑忽为妻,成为西辽的驸马。
在取得直鲁古的信任后,屈出律很快召回了旧部。他还利用自己的地位拉拢了西辽的许多重要大臣与将领。而昏聩荒淫的直鲁古由于挥霍无度,以致国力匮乏,失去了号召力。1211年,西辽的附庸国西喀喇汗王朝与花刺子模起兵反叛,屈出律与两国首脑密谋勾结,包围了虎思斡耳朵。直鲁古对此无计可施,只好让位于屈出律。随后,屈出律对内施行暴政,对内穷兵黩武,导致众叛亲离,再也无法继续待在虎思斡耳朵,于1215年秋不得不迁都喀什。
正如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所表现的那样,1218年春,花剌子模苏丹杀死了成吉思汗商队使者,给了成吉思汗进攻中亚的口实。蒙古军队兵分二路进攻西域,其中由成吉思汗麾下大将哲别率领的一支大军南下征讨屈出律。屈出律未及交锋,弃城而逃,流窜到帕米尔群山之间的山谷中。最后,在撒里黑昆(今塔什库尔干)地区,屈出律被山中猎户包围并活捉,交给了前来追捕的哲别手下先锋官回鹘将领曷思麦里。然后,这位统治中亚只有8年时间的暴君,可耻地做了成吉思汗的刀下之鬼。屈出律出逃前,还做了一件缺德事儿,他亲手杀死了他的妻子——西辽末代公主浑忽。至此,西辽彻底完结了。屈出律有子名敞温,敞温子名抄思。据说,在原西辽故地生活的哈萨克、柯尔克孜(吉尔吉斯)这两个民族中,还保留有独立的乞塔(契丹)人。可以这样说,西辽灭亡后,哈喇剌契丹人依然生活在西辽都城巴拉沙衮一带。
这正是:西北望,射天狼,老家在赤峰!
欢迎提供与赤峰有关的历史、人物、事件的线索,联系
电话13310388882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