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讯】每日心经 月下美人花在雾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月下美人花在雾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正当郭德纲的“德云社”风生水起之时,他的大徒弟闫云达意外出走,引起娱乐圈一片哗然,骂徒弟忘恩负义的有之,看笑话不嫌事大者有之,一脸茫然不知所以然者有之,作为“德云社”掌门人的老郭反而表现得比较平静,最近他回应的一段话颇有深意:“人到中年,楼上看山,城头看雪。灯前看花,舟中看霞。抬头看天,低头看鞋…。”
这几句话源自清代文学家张潮的《幽梦影》:“楼上看山,城头看雪,灯前看花,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另是一番情景。”风花雪月再加丽人影,自然是赏心悦目的景致,可郭德纲将最后两句稍做改动,即让人感觉风情立减而禅意顿生,其中还掺杂进些许的苍凉之感,了解老郭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深知这是一位艺人艰难打拼的真实写照。
1973年出生的郭德纲6岁就开始拜师学艺,先是说评书,后来讲相声,期间还学过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他从中打下了坚实的曲艺根基。然而,老郭的从艺生涯颇为坎坷,在小剧场演出时,有一次台下只有一个观众,他经常在晚上散场后舍不得坐公交,就步行几十里回家。让他难以忍受的还有同行的排挤与暗算,所以郭德纲一直以“非主流相声演员”自居。
更令郭德纲痛心疾首的是内部人员的离离合合,先后有多位师兄弟和门生离他而去,或为了“趋利避害”,或为了自立门户,其中的原因不一而足,但每次都如在老郭的伤口上撒盐。也许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缘故吧,郭德纲已从点火就着的“愤青”,变成稳重成熟的“老大”,遇事不再针尖对麦芒地锱铢必较,而是多了一份厚重感。
“员工辞职”本是很正常的事,只是由于郭德纲的名气如日中天,“德云社”的影响日盛,才搅得各式嘴脸粉墨登场,反观老郭在此次事件里的态度,不得不使人对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折服。可谓是:灯前赏花人空妒,月下美人花在雾;抬首望天云有舒,低头看鞋路不古。
思远成闲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因不满变法而遭新派势力的贬谪,又因对旧派全面否定变革的做法颇有微词而被排挤,他便心生退隐之意,这在《行香子·述怀》词里可窥见一斑,其中写道:“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抚琴听乐、把酒言欢、漫游山水成了苏东坡的期盼,好一派潇洒悠闲的神仙生活。
苏轼之所以选择这三种逍遥方式,大概源于可以借此达到忘我的境界:曼妙的琴声涤净了尘世的喧嚣,微醺的醉意朦胧了琐事的烦扰,纵情的游玩掸落了日常的辛劳,音乐让两耳闻芳,琼浆给唇舌添香,白云令双眼闪亮,诗人的心在声波里荡漾,于甘醇间飘扬,在兴奋中畅想。没了煞费苦心的勾心斗角,没了筋疲力竭的东奔西跑,没了斤斤计较的吵吵闹闹,也没了劳心费神的苦恼,可以把耳朵交给阳春白雪,将口舌让给杜康兰陵,用眼睛垂钓山间云影,挤去心中的酸涩,留下虚无的缥缈。
苏东坡不需辞官就可弹琴、畅饮、出游,何必要视其为归去后的奢望,无非是心情迥异而已。为官一身缚,得看上司脸色见风使舵,需察下属动向随机应变,要听同行议论因时制宜,在进退中左右逢源,在上下间纵横捭阖,在得失里无往不利,唯独没了自己的个性,唯独失了自身的本真,这对于耿直率性的苏轼来说,无异于如芒在背如鲠在喉,但接二连三的打击不得不令他欲言又止,不能一吐为快,便只能寄希望于将来解甲归田后的清闲自在了。
然而,梦想毕竟不是可以充饥的大饼,苏轼终生也未归隐,最后还是病逝于赴新任的途中。看似洒脱的一代文豪也没能免俗,或许能在尘世中存一份梦幻就已经算是超凡脱俗了吧,如此说来,苏东坡可谓是极尽洒脱了,琴、酒、云虽没有让他成为闲人,但也可令其获一时闲心,使后人得一美词足矣。也许世上本没有闲,只是想得远了,也就成了闲。
七律·小满
(一)
东风到处起芳华,
小满时宜种豆麻。
常羡人家一亩地,
思收梦里二分瓜。
邀朋不是仙七位,
换酒何须马五花。
凉鬓身闲心似醉,
自当阡陌望烟霞。
(二)
风吹麦浪绿成黄,
穗饱仁浆籽粒香。
布谷金喉连夜喊,
蛙潮鼓奏整宵忙。
农家乐盼粮屯满,
墨客欣祈国运昌。
待到丰收芒种日,
田间地头笑声扬。
徜徉书海筑华章
读书是我的一种嗜好,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每当斜月穿入户,不禁推书入庭,徜徉其中,让智慧的心灵迸发理想的火花,用想象的羽翼划出闪光的电弧。夜,对有些人来说是觥斛交错的美景,是放歌起舞的良宵,是迷花恋蝶的去处,对于我是播种希望的犁,收获硕果的地。
书是睿智的老师,每当我消极悲观时,读书使我热爱生命——那励志的篇章,闪烁的哲理,点燃了我希望的火花,驱散了我内心的阴霾,唤起了我对未来的信心和对生命崇高价值的追求。入夜,当莹虫似的灯光在黑暗中跳跃之时,那一桌,一椅、一书、一笔……都成了我最亲近的朋友。
读书丰富了我的知识和情感,拓宽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智慧。我为唐诗的精妙诗句而拍案;我为故事的凄惨结局而沉思;我为主人翁的含冤屈死而流泪。 我可以和哲人对语,与诗人唱和,与主人翁交谈,但为了书我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少了闲庭信步,多了步履匆匆。当大伙儿都在尽情享受青春之美之时,我却捧着书独守灯下那份昏黄的孤独。
曾几何时,在“读书无用论”和“下海”潮的双重冲击下,我忍受不了那种“独处深闺无人识”的落寞和“高处不胜寒”的茫然,试尝“下海”一博,可一放下那心爱的书,竟有一种无所适从的空虚无聊之感,此刻是书把我从困境中脱颖而出,教会我人活着必须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而不能随波逐流。
然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无法改变我对书本的钟爱和渴求,依然坚定地执着,从浮躁中走出,重返书斋,尽情地投入,恬然地品味生活,用一颗诚挚的心,一腔炽热的情把偶尔捕捉的灵感倾注于笔端,去编织完美的故事,去构筑绚丽的人生篇章。
图片来自网络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作者简介
龚讯,大学文化,从事教师、通讯员、秘书、办公室主任、新闻记者、编辑、人民陪审员等,20多年来发表作品千余篇,其中部分屡次获奖。《汗滴化雨伴笔耕》特约撰稿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汗滴化雨伴笔耕
文学交流的平台 文友聚会的乐园
临渭区反邪教合作平台
搜索关注:k524522468
美文不断 精彩常现 喜欢就关注我
读者赞赏作为稿酬
其中三成留作平台维护费用,七成发给原创作者!
赞赏金额系统设定七日到账,到账后及时发放
告作者书
由于编辑时间有限,无法保证逐字句推敲审核,为提高文稿质量,建议所有来稿请自行核对,对文中文字、标点符号严格把关,减少失误,如编发后发现错误,会在文后留言更正,同时,来稿尽量附作者简介和照片,方便对作者宣传推广。
谢谢合作!
投稿邮箱:524522468@qq.com
主编:康国光 首席评论员:祝红利
本平台现调整为每周一至周五刊发,周末休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