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王维之《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注:
桃源:借指吕逸人的隐居处。
绝风尘:指无人事的纷扰。
隐沦:指隐士。
“到门”句:《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来访,适嵇康外出,其史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凤”字而去,以此讥讽吕喜是个“凡鸟”。因为“凤”字繁体字为“鳳”,意为“从凡从鸟”。
“看竹”句:《晋书·王徽之传》记载: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听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造其门,讽啸良久,竟不理会主人而去。
老龙鳞:指老松之表皮斑驳,犹如龙鳞。
解读:
这首诗根据学者考证,应作于安史之乱前。裴迪与诗人有同题样题材的诗作——《春日与王右丞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现录于此:
恨不逢君出荷蓑,青松白屋更无他。
陶令五男曾不有,蒋生三径枉相过。
芙蓉曲沼春流满,薜荔成帷晚霭多。
闻说桃源好迷客,不如高卧眄庭柯。
王维和裴迪是知交,两人早年同住在终南山,后又在辋川山庄“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新昌里在长安城内。吕逸人即吕姓隐士,事迹未详。这首诗写诗人访人不遇害后所抒发的景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林泉之趣。
首联点明他们访问地点是“柳市”,访问对象是一位隐士,而这位“隐士”所居住之地就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记载的“桃源”,诗人于一虚一实之中,将我们引入了一个超凡脱俗的意境之中。
颔联化用历史上吕安简傲、王徽之疏狂的典故暗写访人不遇,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吕逸人的仰慕。颈联写吕逸人居所周遭环境,“城上青山如屋里”点明吕逸人居住之地远离尘嚣,从下句可知吕逸人附近流水淙淙,在这样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青山妩媚、流水多情,同时与首句呼应,描绘林泉之趣,表达了诗人向往隐逸之思。
尾联则是从正面写隐逸,吕逸人隐居多年,与以闭户著书为生活追求,诗人这样写实则充满了景仰之情,“种松皆老作龙鳞”,隐居已久,手种之松,手上都已经开裂如龙鳞,道出了吕逸人隐逸之志的坚贞。
全诗虚实结实,人我一体,于不经意间,却结语奇突,构成一幕象外之趣的清幽景致,展示出了诗人的归隐之思。
王维(700—761),字摩诘。太原祁人(山西祁县)。后徙家蒲州(山西永济西),遂为蒲州人,称河东王氏。排行十三。官终尚书右丞,称王右丞。父处廉,官终汾州司马。维早慧,工诗善文,博学多艺十五宦游两京,居嵩山东溪。以才艺知名,博得豪贵青睐。玄宗开元九年(721)中进士。释褐为太乐丞。秋,因伶人舞黄狮子舞坐罪,贬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四年春秩满,游宦淇上,遂隐于淇。开元十七年前后回长安闲居,学佛于荐福寺道光禅师。张九龄为相时,作《上张令公诗》。二十三年,擢右拾遗。二十五年,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谪荆州长史,王维作《寄荆州张丞相》。同年秋,奉命出使凉州,以监察御史兼节度使判官。二十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以选补副使赴桂州,知南选。明年春夏回长安,寻隐终南山。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出左补阙。天宝三载始营蓝田辋川别业。天宝四载暮春,以侍御史出使榆林、新秦二郡。后迁库部郞中。天宝九载后,丁母忧,十一载服除,拜吏部郞中。在辋川期间实亦官亦隐。十四载,迁给事中。安史乱后,委任给事中。王维服药取痢,伪疾将遁,被囚洛阳凝碧池,作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以明心迹。肃宗至德二载(757),王师收复两京,陷贼官司六等定罪,王维以此诗及弟缙请削己官为兄赎罪,获免。乾元元年二年(758),授太子中允,加集贤学士,迁中书舍人,改给事中。上元元年(760),官尚书右丞。次年七月卒,葬蓝田辋川别业之西。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王维信佛,学顿教。受禅宗思想影响极深,以禅悟诗,故人称“高人”“诗佛”。《全唐诗》存诗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