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李白之《古风五十九首》(其五)

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

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

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

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

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

粲然启玉齿,授以炼药说。

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

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

吾将营丹砂,永与世人别。

注:
太白:太白山,秦岭山脉主峰之一,为关中最高山,在今陕西太白县。
绿发:乌亮的头发。绿发翁,指长生不老的老仙翁。
冥栖:隐居,幽居。
五情:五种情感,包括喜、怒、哀、乐、怨。
丹砂:外丹黄白术药物。
解读:
这是一首游仙之诗。五十九首之作,大作以古今治道之兴衰、风俗之淳驳、人物之高下、文章之雅郑为基本主题,虽有游仙之词,也是太白先生别有怀抱。
纵观太白一生,他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玄宗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盛世,然李白却常常有一种今世而非我世之感,他一生之宏愿,全在远古理想之世,所谓“圣代复元古”是也。
开头四句,语气极为劲耸,这是李白造句的特点——每如惊电,划然而开,倏忽已灭。此四句极有气势。接写来主要写遇仙之事,这实为太白幻想之词,读之仿佛真逢其人,真有其事。
太白初入长安之时,曾有《登太白峰》之作,是真登山也,而这首诗或许是神游太白,疑是去朝后,以寄飘然世外之志,观者当留意也。
“太白何苍苍”至“邈尔与世绝”四句语出俗语“武功、太白,去天三百”。这四句极有气势,语气也极为劲耸,每每读之,不得不叹服太白造句之精、用字之奇。从“中有绿发翁”至全诗结束,是写遇仙之事,实为太白幻想,让人读过之后,颇有情景再现之感,仙如真有此境,何人不欲求之。与东晋郭璞的《游仙诗十四首》恍惚、夸饰之语相比,太白的境界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附:郭璞《游仙诗》(其二)

青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

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

借问此何谁,云是鬼谷子。

翘迹企颖阳,临河思洗耳。

阊阖西南来,潜波涣鳞起。

灵妃顾我笑,粲然启玉齿。

蹇修时不存,要之将谁使?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排行十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随家迁居绵州昌隆县(四川江油)。陈寅恪先生曾认为李白其先为西域胡人,陇西李氏乃伪托。其出生地亦多异说,或谓生于条支(今阿富汗加兹尼),或谓生于焉耆碎叶(今新疆库尔勒与焉耆回族自治县),或谓武后神功年间迁蜀而生于蜀中者。曾官翰林供奉,故称“李翰林”。贺知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世称“李谪仙”。在蜀中度过青少年时代,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李白出川漫游,先后隐居安陆(今属湖北)和徂徕山(在今山东)。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因得罪权贵,三年后,即744年赐金还山。此后漫游梁宋、齐鲁,南游吴越,北上幽燕。天宝末期,安史乱起,李白应召入永王李璘幕府,后王室内讧,李璘兵败被杀,李白受累入狱,获释后又被定罪流放夜郞,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于途中白帝城遇赦,返回江夏,重游洞庭、皖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闻李光弼出镇临淮,时已届暮年,仍欲从军,半道病还,次年卒于当涂(今安徽马鞍山)。代宗即位后,曾以左拾遗召,然李白已经去世。旧《唐书》有本传。李白一生以大鹏自喻,以“安社稷”“济苍生”为己任,欲以布衣取卿相,不愿从科举入仕,然始终未能得志。其作品散失甚多,今存近千首。《全唐诗》存诗25卷,《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36首、断句1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