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喜之死与“五石散”理论
吴喜是南北朝时期刘宋吴兴人,刀笔小吏出身,后来大将沈庆之征蛮,把吴喜带了去,作为和中央联系时的一个来往使者,在这期间遇到了后来的孝武帝刘骏,并得到了赏识。
刘骏即位后,将他逐渐提拔,吴喜历任至左右尚方令,河东太守,殿中御史。大明年间,黟、歙二县有亡命之徒数千人起事,攻破县邑,杀害官长,刘宋朝廷派遣数千精兵讨伐多次都没有平息。后来“世祖遣喜将数十人至二县,诱说群贼,贼即日归降。”(《宋书·吴喜传》)吴喜的才能逐渐得到了发挥。
孝武帝刘骏死后,前废帝刘子业即位,前朝旧臣为之诛除殆尽,包括刘彧在内的诸王命悬一线。就在刘子业准备杀死刘彧等几个叔叔的前一天,宫廷事变,刘子业被杀,刘彧仓猝即位。当时四方藩镇不服,纷纷起兵。大臣邓琬、袁顗等人已奉晋安王刘子勋举兵于江州,孔凯等人奉寻阳王刘子房起兵于会稽,都不承认刘彧的皇帝地位。而刘彧四面楚歌,所据不过建康周围数百里而已,要兵没兵,要粮没粮。正是这样危在旦夕之际,吴喜挺身而出,“请得精兵三百,致死于东”(同上),吴喜只带着三百羽林兵,要为刘彧平定江南。估计刘彧当时也是死马权当活马医,而吴喜却发挥了极高的军事才能。在一个月之内,吴喜以少胜多,连破义兴、晋陵、钱塘、会稽,席卷三吴如入无人之境。随后,吴喜又率军转战西线,与沈攸之、张兴世等一起打破刘胡军,取得了钱溪大战的胜利,接着相继克复江、荆、雍、湘、益等州,总算保住了刘彧摇摇欲坠的皇位。吴喜在风云际会间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成就了自己辉煌战绩,讨平四方群雄之后,吴喜的生命也走向了终点。
刘彧晚年为确保年幼的太子能掌握权力,开始疯狂地屠戮宗室与大臣,萧道成在淮阴宾客甚盛,有谣言说他有天子相,刘彧让吴喜拿着一壶酒去试探萧道成。萧道成以为死期已至,准备逃走。吴喜以实相告并先喝了一大口,萧道成这才放下心来喝了这壶酒。吴喜回朝后,对皇帝说萧道成坦然饮之,别无二心。不料后来有人把当时的情景告诉了刘彧,刘彧认为他在市恩,反而对吴喜起了杀心。
刘宋泰始七年(471年)七夕后的一天,刘彧将吴喜“召入内殿与共言谑,酬接甚款。既出,赐以名馔,并金银御器。”(同上)然而,吴喜一到家,就被刘彧随后派来的使者毒酒赐死。
吴喜功高震主,被刘彧赐死是再明白不过的事了。可刘彧偏还要自我辩解一番以塞世人耳目,这就是所谓的“五石散理论”。刘彧在诏书中把吴喜这样的大功臣比作了“五石散”,“将之为用,譬如饵药,当人羸冷,资散石以全身;及热势发动,去坚积以止患。岂忆始时之益,不计后日之损;存前者之赏,抑当今之罚。非忘其功,势不获已耳。”(同上)
从上文的铺叙中我们完全可以说,吴喜就是刘彧成为皇帝的“再造父母”,可刘彧卸磨杀驴,哪里念得一丝的感恩?刘彧把吴喜比作“五石散”,需要的时候当然要“资散石以全身”,而事成之后,理所当言地要“非忘其功,势不获已耳”。刘彧的一段话,除了煞费苦心编织理由之外,都是大实话。有道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古来帝王成功后杀功臣的多了去了,刘彧的这一番“五石散理论”又何苦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