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公园与乌鸦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为预备立宪,曾派遣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这次“公费考察”中,不仅西洋的政治制度让五大臣感到新鲜,近代欧洲的城市公共设施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第一次知道西方的城市居然普遍设立了公园,“每至都会繁盛之区,必有优游休息之地,稍得闲暇,即往游观,辄忘车马之劳,足益见闻之陋。”
五大臣归国后,在呈给朝廷的改革建议书中,也提到了建设公园:“各国导民善法,拟请次第举办,曰图书馆,曰博物馆,曰万牲园,曰公园。”希望皇帝“敕下学部、警部,先就京师首善之区,次第筹办,为天下倡。妥定规画之方、管理之法。饬各省督抚量为兴办,亦先就省会繁盛处所,广开风气,则庶几民智日开,民生日遂,共优游于文囿艺林之下,而得化民成俗之方,其无形之治功,实非浅鲜”。近代中国修建城市公园的风气自此兴起。
其实,中国自古以来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异彩纷呈,并不比外国的差,只是这些园林建筑只供个人或私人休憩,很少对外开放。可以说,中国最早的公园建制,是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逐渐引入的。据说中国最早的公园是于1868年出现在上海租界,为当时租界“工部局”修建,叫做“公家花园”。这家“公家花园”就是坐落在外滩的黄埔公园。按照彼时的游览规则,“脚踏车及犬不准入内”,“除西人之佣仆外,华人一概不准入内”,两条禁忌一相叠加,就以讹传讹成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严格意义上讲,衣着典雅、身份高贵的华人还是能够得以出入其中的,但一般的华人确实只有远远观瞻的份儿。虽无法入内,但当时也可以得到一丝的心理平衡,那就是有段时间上海的乌鸦成灾,到处都是成群结队的乌鸦,黄浦公园也概莫能外。公园里的树木上,经常停靠大批的乌鸦,嘴不停地发出凄厉的叫声。每当公园举行音乐会之际,乌鸦们发现这是展示它们歌喉的好机会,有音乐伴奏,叫得特别来劲,让欣赏音乐会的洋人,感到十分扫兴。更过分的是这些乌鸦的排泄物,时不时地就落在衣冠楚楚的洋人绅士和小姐的身上和头发上,这实在是大煞风景。
没办法,租界当局只好出面治理。根据建议,悬赏来扫荡中国乌鸦。具体办法就是只要有人拿乌鸦脑袋来,就可以领赏,一个乌鸦头,给几毛钱赏钱。这样一来,租界内外的中国孩子都有了事儿干了。他们成群结队地去捕捉乌鸦,用弹弓打、用网捉、用毒饵药,总之是五花八门,什么招儿都有。大批的乌鸦脑袋进了租界“工部局”,钱就这么哗哗地流出去了。可令洋人始料不及的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明明公园乃至租界里的乌鸦都明显减少了,但仍旧有大批的乌鸦脑袋源源不断地涌来,多到“工部局”都有点招架不住了。
经过一番明察暗访,洋大人才搞明白,原来有聪明的上海人看到了这个大好的“商机”,上海租界周边的乌鸦饲养场如雨后的春笋一般是越办越多,大批饲养的乌鸦被砍了头送到租界里去领赏。了解这一情况之后,恍然大悟的“工部局”马上停止了悬赏政策。但是,悬赏政策中止之后,饲养乌鸦的人无利可图,只能把乌鸦都放了。于是,黄浦公园的乌鸦又是乌泱乌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