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红包
每到除夕之夜,小孩子总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压岁钱包在红包里,也就成了压岁红包。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这种钱币形式的佩带物品最早是在汉代出现的,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之类。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按照李开周先生的说法,“压岁钱到了宋朝不叫压岁钱,它叫'随年钱’。'随年’有两种含义:第一,在过年的时候发放;第二,根据对方的年龄发放。”据李先生考证,“宋朝还有一种压岁钱跟年龄无关,那就是后妃为皇子挂在床头上以镇压邪祟的那一串钱……将一百二十枚金币串在一起,串成沉甸甸的一大串,祝福皇子福寿绵长,整整活到一百二十岁。”总之是寓意美好。
到了明清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清人吴曼云在题为《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民国以后,压岁钱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其寓义为“长命百岁”,而给已经成年的晚辈压岁钱,红纸里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征着“一本万利”。如果改用钞票,家长们则喜欢选用号码相联的新钞票赐给孩子们,因为“联”与“连”谐音,预示着后代“好运连连”。
压岁钱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头、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国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为此,郑逸梅先生在《我国的时令节日习俗谈》中颇为传神地写道:“儿童们都希望新岁的来临,不但有好东西吃、新衣服穿、奇巧的玩具玩乐,并且还有一大笔额外的收入,就是家长和亲戚们给予的压岁钱。”
过年期间,不止长辈给晚辈红包压岁钱,老板也给伙计压岁钱,甚至皇帝也给大臣们压岁钱。皇帝的“压岁红包”其实没多少两银子,重要的是个级别待遇。用宁国府当家的贾珍的话来说,“咱们家虽不等这几两银子使,多少是皇上天恩。早关了来,给那边老太太见过,置了祖宗的供,上领皇上的恩,下则是托祖宗的福。咱们那怕用一万银子供祖宗,到底不如这个又体面,又是沾恩赐福的。”《红楼梦》中皇帝派发的“压岁红包”是一个小黄布口袋,上有印就是“皇恩永赐”四个大字。“那一边又有礼部祠祭司的印记,又写着一行小字,道是'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恩赐永远春祭赏共二分,净折银若干两,某年月日龙禁尉候补侍卫贾蓉当堂领讫,值年寺丞某人’,下面一个朱笔花押。”(《红楼梦》五十三回)
从上面的叙述中不难发现,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红包里的压岁钱,其主要意义是要让孩子们在年节里开心,寓意孩子们健康成长。既如此,我们还是入乡随俗,抓紧时间包好红包,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