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书改变你的认知
以前写过关于写作带来好处的文章,那个时候只是自己的感受,没有理论支持。当读完《认知天性》,就更能理解,写作为什么能让你这么快的提升。
从神经学的角度来说:人在出生时有大约1000亿个神经细胞。这些细胞被称为神经元,连接神经元的是突触。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信号,神经元会长出细小的分支也是轴突。他们向外伸张,寻找其他神经元的小突起即树突。当轴突与树突相撞时,突触就形成了,写作会促进突触的增加,让树突和轴突的连接越来越紧密。
所以并不是你学的多,记忆就好。而是你用的时候,能调用多少知识,这个过程才会刺激突触的增长。写作的过程就是在调用知识,把你看到的未知和过去的已知相融合的过程。
在上学期间,同学中有成绩好的,成绩差的。成绩好的并不见的多么努力,该打球打球,该休息休息;成绩差的,虽把时间安排满满,白天努力学习,晚上挑灯夜读。但你会发现,就算他们把书读的再熟,成绩依然上不去。
亚里士多德在论述记忆的文章写到:“反复回忆一件事会增加记忆。因为这些成绩差的学生只是在重复记忆,没有回忆。他认为的记住,其实并没有记住。
写的过程也是反复回忆的过程,我这篇文章就是把《认知天性》里的知识和自己的写作体会结合,然后写出来,即加深了对《认知天性》的理解,又增加了记忆。
王云五先生学习英语时也用了类似的方法,先找一篇中文,用自己的话翻译,过几天再去对照原文,并修正错误,直到符合原作;美国开国三杰之一富兰克林,没上过学,但他成为了作家,发明家,政治家。他的写作也是从模仿,对照,修改中开始。
所以你不能用天赋来形容那些优秀的人。如果真的靠天赋,那又何必经过艰苦的训练;能在几分钟内记住扑克牌的人,不一定能记住一副象棋的棋局。这是因为练习的目标不同。
因此,你认为能与不能,都有道理。当你相信智力水平不是固定的,就有了成长的可能。
我现在把写作当成一种习惯,开始时并不容易,初心只是为了改变自己。写着写着就慢慢喜欢上了文字。如果你看我的前300篇文章,的确很烂。300篇后,才有了深度。
之后就越容易让新知识和生活里的经历产生共鸣,这个共鸣就是写作的灵感。
从《认知天性》《天才源自刻意练习》《坚毅》里就能知道为什么有的人会成为专家,有的人会成功。因为他们都经过多年的刻意练习,而不仅仅是练习。练习只是重复,刻意是在挑战每一个难度。
刻意练习是经过学习,检索,记忆,反馈四个步骤。这个过程开始会慢一点,但会带来沉浸的快乐,智慧的提升。
我们之所以努力,是因为努力本身能拓展我们的能力,你所做的事情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你有能力做什么。你做的事情越多,你能做的事情也就越多,只要保持一种成长的心态,你就可以接受这个道理,终身受益。
《认知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