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雨 | 最忆是西湖
花洲文学
最忆是西湖
文|周林雨
来杭州已经有两个多月了,总想着没事去西湖转转,一直耽误,天气的原因,时不时地就下雨,说是毛毛细雨,有时却下得酣畅淋漓,让你措不及防。都说南方暖和,杭州的冬天我感觉比北方要冷,一下雨寒气逼人,近几天,隔着窗户看烟雨朦胧,要是能去西湖转转,碧波荡漾,山色空蒙,那该多美呀,正有这个念头,雨又悄悄下大了,哎!
小雪时节的杭城,冬日里的阳光和煦,照在身上暖洋洋地,久雨初晴,绿树浓荫,丝毫没有寒冬的氛围,心情也好了许多。便觉得是时候去看看西湖了,坐车到钱塘门外已经是中午十二点了,饶有兴致的我并不觉得饿,过了桥看见有许多的树,透过树叶的间隙,我看到了西湖,便小跑过去。
湖边都是散步的行人,三三两两,个个笑逐颜开,有的驻足拍照,有的抬头远望。阳光透过层层白云,光洒在湖面上不多,天光云影共徘徊,只能看到靠岸的几米,旁边还散落了几片梧桐叶,水微微泛起涟漪,波光粼粼,就像天上洒下的点点金粉。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四年前去过桂林,的确山清水秀,云一朵朵的,就像棉花糖一样。桂林山也清秀,水也碧绿,不过在下雨天的话,漓江的水就浑浊了,其特有的喀斯特地貌下的水,就是石灰水,清澈只是暂时的。而西湖的水不一样,苏轼说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韵味。漓江的水是需要修饰的,而西湖的水不用。无论晴天雨天,一年四季,她都是任性的,一任群芳妒。
想起西方一个伟大的画家,印象画派的创始人莫奈,他似乎就在追求这种朦胧的美感。这种朦胧感在西湖就是最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的,遗憾的是他没来过西湖。我记得他说过一句话非常有意思:永远做一个追光的人。光怎么能追呢,抬头看一眼,笔还没有落纸,光就走了,但是他就这样穷追不舍。在他的绘画题材里,同一个事物,他会画很多张,一个房子草垛,有春夏秋冬,雨雪冰霜,不管是哪一副,都是精妙绝伦,艺术的创作就是不能重复再现,他做到了,最后为艺术献身,双目失明,想到这里无不为之感动。西湖的美也需要这种追光的人去这样领略。
沿着湖边散步,看到游人在湖中泛舟,边上的船夫说是去看“三潭映月”,要是在仲秋的夜晚,一轮明月倒映湖中,这就是传说中的“平湖秋月”了。怪不得央视最近的一期中秋晚会是在西湖边举办的,名为“杭州月”。再走一会儿就看到一座桥,旁边有个亭子,里边有一块碑是康熙皇帝的御笔,上书:断桥残雪。潇散别致,这是西湖一大名景呀。在碑亭旁边,有一个凉亭,围了好多人,我踮起脚尖才看到,一位大爷在唱歌,一位更年长的大爷戴个别致的蒙古小礼帽,双手舞动着红色围巾,这是伴舞呢,这舞姿动人,表情丰富,把游人都逗得开怀大笑。
穿过河堤,便看到两岸成排的垂柳,尽是翠色,季节对她的影响似乎不大,呈现出的是年轻的姿态。我看到指示牌才明白这是著名的“白堤”,白居易这项惠民工程做得好呀,现在的人们在这遛弯游玩方便多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处江湖之远,心里装的都是百姓。能想到白居易当时也挽着裤腿,卷起袖子在这亲力亲为地干活,这就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的情怀。另一边的湖边种着大片的荷叶,大部分都枯了,只剩叶子还有少许绿色,荷叶的茎倒向不同的方向,有半躺,卧倒,还有淹没了的,宁折不弯,相互交错依偎在一起,杂而不乱,在生命的尽头,也要安静从容庄重,这便是它的高贵。
我在白堤上漫步,想着:西湖不仅是湖,它更有厚重的人文底蕴,所以才会成为国人心目中的想往。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写西湖的文章叫《西湖梦》,在文中有这一段话:其一它贮积了太多的朝代,于是变得没有朝代。它汇聚了太多的方位,于是也就失去了方位。它走向抽象,走向虚幻,像一个收罗备至的博览会,盛大到了缥缈。其二西湖的盛大,归拢来说,在于它是极复杂的中国文化人格的集合体。其三,然而,多数中国文人的人格结构中,对个充满象征性和抽象度的西湖,总有很大的向心力。社会理性使命已悄悄抽绎,秀丽山水间散落着才子、隐士,埋藏着身前的孤傲和身后的空名。天大的才华和郁愤,最后都化作供后人游玩的景点。
西湖是多彩多姿的,更是包容开放的,在这里能看到各个社会阶层留下的影子,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景点,有传奇的雷峰塔,有精忠报国的岳飞墓,有因济公名扬天下的古刹灵隐寺,有篆刻圣地“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著名的景点还有很多很多,这次来西湖散步,只领略了她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的美,留点悬念我还会再来的······
最后客串一首我在济南大明湖填的一首词,也不懂音韵,兴致所致自娱一下:
浪淘沙
梅雨绕云天,湖畔荷烟。柳丝不留长发挽,长亭一别不复还,高楼依栏。
粼光随波漾,切切思返。薄衾轻卷泪袭寒,夕阳残红白雾间,苔青点点。
图|网络
--End--
作者简介:周林雨,1996年出生于河南邓州。大学本科学历,书法学专业。热爱传统文化,喜欢收藏,空闲时更爱读书写作,希望用文字见证自己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