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丨伍益中:玉润悟理总关情

华野四纵/摄

玉润悟理总关情

——读常正祥散文集《与一朵花对视》

文/伍益中

优秀的散文都是“有感而发”、行止随意、从容而为。常正祥心无旁骛地专注有情有义的自然万物,用细腻敏锐的笔触倾情记录“相看两不厌”的烟火世界。他新近出版的散文集《与一朵花对视》以空灵婉约的抒情、细腻鲜活的素描,聚焦于我们置身的时代抒写,注入对生活与命运、社会与人文的独特观察和别样思考,解析灵魂深处的温情与洒脱,呈现出难能可贵的精神深度与艺术美感。

人世温润如玉的诗意表达

常正祥眼中的世界是温润的。他常用温润的目光、谦卑的姿态去贴近大地,呈现万物的“自在”状态,展示生命的鲜活、丰盈与自在之美。这使常正祥的散文布满了“玉润”的色泽,达到超凡脱俗的圣洁之美和诗意的境界。王蒙在《一堂好课》中说,“文学是对世界的命名与修辞,将世界人化。”《与一朵花对视》中大部分散文清朗温润,大量使用拟人和比喻修辞手法,如“在这秋光中,我们何不敞开心怀,让那暗浮的秋香一丝一丝直沁心脾,一缕一缕直透肺腑,让它一直充盈和温暖着我们的心房?”(《桂花开,桂花香》)、“在这样的时刻,你会突然放松下来,人生便如一株草木,一株并不起眼的庄稼,在这样的辽阔与空茫里,浸漫着无边无际的生机与活力。”(《蛙声入夜》)、“一些野草和花朵,从涟漪的四角,分别汇入湖野的版图,一些阳光泼洒,仿佛季节的力量,次第融入春天的怀抱。”(《湖畔行吟》),它们将自然景物完全人格化、具体化、对象化,形成一个“物自在”的世界;而“它一直充盈和温暖着我们的心房”“融入春天的怀抱”等则将人与物的关系建构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创设一个温馨暖人的家园。像这样温润如玉、气韵生动的句子,在这部散文集中比比皆是,引导着人们进入一个如同水中月、镜中花、烛之光、山之辉的情趣世界;从而使他的散文温润细腻、柔和含蓄,充满天地自然的灵光与魅力!

郁达夫说过:“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常正祥的散文就像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它们立足脚下土地,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下,生根发芽,奉出绿色,开出花朵,磨砺出了自己独特的诗意个性和气质。在常正祥的笔触下,自然万物有自己的意识和主见;它们自足自在,主宰着自然界。此时,人也似乎成为物主宰的一部分,静观物的生命活力,形成了“物叙事”的诗意世界。如“桐花那股清白无尘、傲然绽放的气息,宛若远处的时空里层层涌来,伴着父母渐来渐老的身影,久久地涤荡在老了又崭新了的光阴里。”(《油桐花开》)、“美丽的湖就如大地的眼睛,灵秀而生动;湖边的树则如眼睛边上细长的睫毛,顾盼而生情。”(《醉看湖景思吾儿》)……这样,他让《与一朵花对视》成为“物自在”的世界,在充满浪漫诗情的文字里呈现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自然朴素的仁慈精神。同时,他散文中的《春草赋》《夏之短章》《秋月断章》《江南雪》等诸多篇章描写的虽然都是人们几近熟视无睹的景物,但是在他“画到生时是熟时”的诗意笔触下,大自然的美好气象,或呈现新的禀赋、诗意的意境,或平添新的哲理、诗意的旨趣,不禁让人们心中产生一种“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禅意境界。常正祥的散文不仅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而且语言充满着诗意,还多引用古代经典的诗词名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意蕴悠长。“剪一段荷香缓缓流淌”“霏霏细雨洒杨梅”“青青园中葵”“你是我最美的预见”……散文集中一个个如诗的题目令人向往,带领我们走进他切近现实生活、触摸人心人性、呈现新的诗性表达的文学世界。

浸润生命感悟的意象建构

庞德有言:“一个人与其在一生中写浩瀚的著作,还不如在一生中呈现一个意象。”诚哉斯言!一个散文作家一生中能否发现、捕捉、创造与个性密切契合的原创性意象,呈现创造性不可替代性意象,是其创作是否成功的标志性贡献。常正祥着意于意象的凝造;我们通常会被他散落在散文中那些斑斓多彩、意蕴深厚、心物合一的散文意象深深打动。他作品中使用频率最高、出现最多的意象主要有花、日、风、雨和河。他眼中的“花”,花团锦簇,五彩缤纷,富有人性的光辉,“花香如月,携一片自然的风和雨在眼前”。而直沁心脾的桂花、流光溢彩的荷花、含情怒放的玫瑰花、风情万种的油菜花、静谧淡泊的樱花、傲然绽放的油桐花、默默奉献的柚花,还有杨梅花、紫薇花,也各有情态,涵蕴着生命的质素,寄托着作者古典而现代的情愫。常正祥散文中这些审美意象凝合心灵与自然,既斑斓璀璨,又意味隽永;是以有限生命体验无限存在的一个有意蕴有意味的艺术形式。这大致与他的个性气质、文化心理有关。从气质来看,他应属于沉静、平和性格,这使他倾向于选择与自己气质相合的审美意象,获达主观情感与自然物象的物我合一;从内涵来看,他经年涵泳于中国古典文学之中,深受“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传统文化审美精神以滋养,这使阴柔美、中和性特征的秋、月、水、风、花等意象成为他的审美选择,烙印着其湖湘优秀传统文化心理情结与审美意趣。所以,这些饱满形象和新奇意象,既是作者以个体生命体验外在世界,又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意画面,是“情”与“景”审美的内在统一。

常正祥的散文不仅营造了涵蕴生命质素的意象,而且化合沉思与表象,传达了自己对生命、自然、人生的感喟与慨叹。他敏捷的才思在文字中流转跳跃,随物赋形,哲思话语时常流诸笔端。《柚花开,柚花落》中,面对花开花落,作者产生“人生如花”的复杂情感,并希望能“活出一份人世的悲欢”。《眼前的风景》描写人与自然是和谐共存的关系, “眼前的风景清净如斯,你的所有思绪也似乎染上一层浓浓的禅意。”达到了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行走在家乡的河流》告诉人们在“庸常的快乐和幸福”中,要不忘初心,要“如同家乡河流岸边一株清白的植物,不蔓不枝,坦然真实”。这样,一种深沉的生命感悟,一份禅意,借由自然中的花草抒发出来。常正祥证书这样努力以一种新鲜而陌生的形象与形态,完成了灵性与哲思的精神交握。如在春雨身上,他指出“一场雨,就像一场末及细咀嚼的初恋,在青春的雨巷里匆匆从你的身边走过,甚至没有认真看过你一眼,却顺手把你的情窦打开”(《春雨心城》),及时在听春雨的时候,也是要“把心听出一朵花来。仿佛是与雨一场暧昧的相会,抑或是与恋人一次灵魂的交缠,让天地也交缠出一种浓浓的情意,一种让人窒息的大美”(《春日雨韵》),在这部散文集中,如此的生命感悟随处可见,从而组成一部呈现生命质地的心灵史。同时,这部散文集的后半部分收录有作者评论社会、文化现象以及近现代文化名人方面等的小品文,观点鲜明、颇有见地。看得出来,作者善于不仅以一颗敏感的心领悟大千世界万千物象给予人的启迪,而且善于从文化人物、社会现实热点中获取创作灵感。它们不仅通过文字记录自身观照生命万物的感受,而且启发我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

质朴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

好的散文是真诚的,蕴藏经由某个“缝隙”流泻而出的情感。在散文集《与一朵花对视》中,不论是描景,还是写人、写事,常正祥笔下的形象无一不是饱含深情的。他用饱蘸了真挚情感的笔直抒胸臆地描绘了自然景物;无论春夏秋冬,从春雨中听花开的声音、唱着樱花歌,再到夏夜守住一缕荷香、听取蛙声一片,还有秋风中稻花飘香、桂花香浓醉煞人,乃至冬日的飘雪、腊梅傲寒竞绽放;都会让人感觉自己在天地间自由舒畅的呼吸,并觉得灵秀又充满了亲切之情。莫言说:“一个作家难以逃脱自己的经历,而最难逃脱的就是故乡的经历。”常正祥自然也不例外。他不能忘记“童年的那口池塘,虽然它也许不太完美,但我乡情的根永远扎在那一弯水域,既繁茂着往事,也繁茂着未来啊”(《怀念童年的那口池塘》);他不能忘记“那座承载过我的童年、少年乃至青年的老屋,那座承载过我许多梦想、欢笑与苦难的老屋”(《老屋》);他不能忘记家乡那条“活色生香的小河”,“回到家乡,我必定回到河边慢慢地走”(《行走在家乡的河流》)。乡村留下了作者年少时的欢乐与梦想,因而他对魂牵梦萦的故乡是饱含深情的。同时,常正祥作品中还描绘了感念于怀的亲情、推心置腹的友情;无论是父亲的菜园、母亲的艾草,还是繁花深处的儿女牵挂、夫妻间共同的默契,还是桃李芬芳的浩荡师恩,等等,作者让我们细细地感受这世间的点滴美好,为我们精心绘制出了一个处处有爱的世界。

对真善美的追求历来是一切散文创作的起点,也是最终的归宿和目的。常正祥对大自然天籁洞察入微,善于从生活和创作中发现真善美,展现真善美。他总是在花草树木中寄托着人的美德与情操、愿望与期盼。“谁又能永远留住它那一缕花香呢?再多的不舍,再多的惋惜,也终换不来它更多的停留”(《花香如月》),每个人都希望永远留住生活中美好的东西,但是万事万物都有其基本的自然规律,作者认为要保持好的心态,“让心释放,让心内的语言与无声的草木对话”,体验生命之“真”。“忽然就想起其貌不扬的朱武海,想起这个远离城市的杨梅基地,不也正如这杨梅花一样,默默地散发着一种细致入微的芳香?”(《霏霏细雨洒杨梅》),作者没有停留于只描写雨中杨梅花的层面,而是充分用象征和隐喻手法,以物喻人,借景抒情,用“不在风中招摇,也不惹人注意”的杨梅花寓意低调、不显山露水的“朱武海们”,启发人们应该怎样去鉴别真正的美。对于身边人,常正祥总能细腻地捕捉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他写父母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活到老,干到老;写媳妇救死扶伤、甘于奉献,为了病人安危,经常夜晚出诊,温柔贤淑而不乏“女汉子”般的能干;还写了早餐店老板实诚和热情、足浴老板的善解人意、做推销女孩的勤奋和懂事……点点滴滴都不仅透着作者对亲朋的怀念和牵挂,而且从灵魂深处透射出这些平凡人物身上的美和善;从而也引发了读者心中对于“真、善、美”的感应与追求。

散文从来就是作者内心最清晰的映象,也是最能见证其真性情、思想与才情的透镜。在散文艺术的原野上,常正祥怀着有一颗善心、一腔柔情、一股诗意,坚定地植根于生活的沃土,深情地仰望着精神的星空。他在散文集《与一朵花对视》中用充盈着理想与使命的笔墨,温润浑成却又质朴地叩问着自然与人生,铸就了对时代真善美有着执着探究与追求的散文风格。

(0)

相关推荐

  • 一株在风中摇曳的清荷

              --评清荷铃子的诗 阅读清荷玲子的诗,发现有一种独特的流动意象,作为中心脉络,穿行于诗句间.那就是"风",风是一种自然现象,然而,进入诗中,就裹挟了无限的意味: ...

  • 写作 | 跟着《红楼梦》学写作:诗意化的意象表达

    <红楼梦>是一部诗化了的小说杰作,处处浸透着诗情的芬芳.大量的诗词曲赋,犹如镶嵌在天穹里的星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石头作为小说的中心意象,通过真假宝玉的艺术定位,有效串起了小说复杂的人物 ...

  • 花非花 || 清明朗月是风流

    清明朗月是风流 文/花非花 如果想要了解一个人,不妨去读读他的文字,所谓"文如其人". 读了风流君的<甲午书简>和<清且涟猗>两本散文集,你就可以感受到一个 ...

  • 简评刘路遥的《与屈子对视》

    15 年年有余 简评刘路遥的<与屈子对视> 在端午节前夕,我有幸读到襄阳青年诗人刘路遥于去年端午节写给屈原的<与屈子对视>一诗,甚是感动和喜爱,特为此诗撰写一篇简评,算是与他一 ...

  • 散文集:《生生不息》

    生生不息 2020-10-31 一个开始 也是一个归纳 <生生不息>散文集 文/香袭书卷 散文集<生生不息>,是由中国书籍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发行,它是我在写作以来出版的第 ...

  • 寻找姚黄《诗性散文的亮度》 ——翰墨诗林散文印象

    诗性散文的亮度 --翰墨诗林散文印象 文//寻找姚黄 在白山黑水的大庆,终年流淌着的仿佛不是石油,而是诗.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都好像被诗同化了.翰墨诗林以一颗莹洁的诗心,感悟着四季的风霜雨雪,体味着人 ...

  • 【散文】‖立春整理书稿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福 牛气牛气冲天 福 新 春 寄 语 春,绝对是一幅饱蘸着生命繁华的画卷.无论是破土而出的,还是含苞待放的;无论是慢 ...

  • 唐玉梅‖素心映明月,诗意漫城根 ——读孙见喜散文集《月夜城墙根》

    帕乌斯托夫斯基将写作的灵感比作是闪电,我却更愿意把灵感看作是作家出自对生活持之以恒的挚爱.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家,必须具备精神世界的自我反思和拥有灵魂深处对抗平庸世俗的勇气,以及必不可少的生活亲和力和想 ...

  • 孙晓廷​丨曲径穿花聊拾玉,幽廊拂柳总关情

    ➥约稿:踏浪无痕 编辑:林淞月 作者简介 孙晓廷: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株洲市天元诗联协会副会长.2012年度株洲市劳动模范,株洲市第十三届.第十四届人大代表.诗词作品散见于<中华 ...

  • 畅游仙湖丨春来春去总关情

    谷雨后,春已暮,夏将至 今年的春天,是如此特别 因为有了一场时疫的经历 "春天"成了人们心里最好的慰藉 人间四月,芳菲未尽 植物园每一处生趣 都让人有了端详的念头 不觉开园已近一个 ...

  • 元朝诗人虞集不可错过的一首诗,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

    元朝所留给我们的印象是很模糊,而且整个元朝所处的时间也很短,同时在文化上也并不能够与唐朝和宋朝相比,虽然现在我们一说起中国的文学,脉络非常清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可是这元曲,可能是在这些类型中 ...

  • 诗词丨一枝一叶总关情

    历代文人墨客之中,爱竹之人有很多,关于竹子的诗词歌赋也有很多.可论数量之多.格调之高都莫过于清代画家.诗人郑板桥,今天就和诗词君一起欣赏下郑板桥笔下的竹子吧. 竹石 清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 ...

  • 胭脂记丨浓妆淡抹总关情

    千百年来,红色的胭脂乃是妆点女性容貌不可或缺的妆品,甚至成为指代女性的"符号". 历代女子精妆细抹以求男子之宠爱,在胭脂铺就的粉红色舞台上,可以看见女子展示自我的几分努力. 脂红粉 ...

  • 朱玫梅丨漫山红叶总关情

    一枚红叶,于我,便是一片森林:一声鸟语,于我,便是一座幽谷.一首好诗,于我,便是一声召唤.期待终于变作现实,桐柏黄岗红叶园,我来了--题记 桐柏黄栌血染成,漫山烈火灼秋风. 长淮盘古开天地,尚听英雄鼙 ...

  • 古韵添香丨论诗可如意,学子总关情

    <咏松> 1 可能山顶遇,莫向阙中寻. 风雪催针叶,岩峦生鼎忱. 开花甘守拙,固本但求深. 梅竹当知我,相倾赤子心. <咏竹> 2 沐雨增新翠,临霜依旧青. 虚怀知竞节,傲骨立 ...

  • 詹姆斯·桑特丨笔下维多利亚女子,润玉雕琢般柔美

    James Sant 詹姆斯·桑特 (1820–1916)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御用肖像画家 擅长女性和儿童的肖像画 他的兄妹乔治·桑特(George Sant)和萨拉·桑特(Sarah Sant)也是艺 ...

  • 道德经妙解丨33 淡中悟真道 常里识真人

    33 淡中悟真道 常里识真人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