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与寂寞
在网上听过复旦名师陈果的课,昨天读了她的书《好的孤独》,在她的笔下,原来孤独也是一种美丽。从常规的思维里,孤独和寂寞是一体的。大部分人认为孤独就是寂寞,寂寞就是孤独。
陈果说:“孤独”是自得其乐的独处,是自成体系的完整;而寂寞是无可慰藉的空虚,是基于冲破牢笼的樊笼,深陷其中往往不知道做什么好,打不起精神 ,也不快乐。
从孩子身上,就能看到孤独和寂寞的不同。一个人玩沙,看小蚂蚁,把机器人拆了装,装了拆,完全沉浸其中,专注于当下。
寂寞的人,微信圈看了又看;碎片化新闻翻个不停;拿起遥控器,电视节目换了又换,但也不知自己想看什么。一直想用外求来填满内心。但追求越多,反而越空虚。
对于孩子来说,一盆水,一堆土,一片树叶都会让他们玩的乐不思蜀。不会在意娱乐工具是否高大上,随处都能找到乐趣。
林语堂说:“孤独”有子,有瓜果,有犬,有虫,是何等美好。
人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才会反思,回归内心寻找自我。看似那些用外在物质带来的快乐,都不会长久,比如换了车,房子。只会对从无到有的第一次记忆深刻。
而内心的喜悦会长久拥有,喜悦之情从独处中得到。
智慧往往诞生于孤独的时间,在独处的时光里,寻找人生的意义。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独处,写出了饱含智慧的书籍。
30岁之前的埃克哈特托利一直生活在不安当中,对所有的一切感到如此的陌生,如此的没有意义。他来到剑桥公园的长椅上坐在那里两年,观察来来往往的行人,最终开悟,写出了《当下的力量》。
王阳明被贬到贵州龙场,一个未开化的地区,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就在一个山洞里,创立了龙场悟道,,对《大学》的中心思想在此地有了新的领悟。
当内心安静时,身心是充盈的,可以读一本书,可以写一篇文章,可以深度思考。没有深度思考,不会有反思行为,没有了反思,就不会改正。人生的精进需要在反思中获得。
早晨的时光是高效的,清晨起来,大脑还没有被外部信息侵扰,内心是安静的,在这种状态下,把存放在心理的感悟落于纸上,是一种内心的流动。
如果把独处当成寂寞,内心是孤单的,想要用游戏,电视去填补,在关掉的那一刻会更加的寂寞,犹如喝海水止渴,越喝越渴。被外在的物质带着前行,从而忽视内心的真实。
陈果说:我们应当给自己独处的时间,为他卸下“面具”,自如生活,如我所是。
岁月静好,美好在于静。在于独处的时光里,心静不会浮躁,心静才会纵容,心静产生智慧。唯在心静中思考,才会充实。
冥想,读书,写作,都在与内心交流。这个时间仿佛是停滞的,空间是静止的,而内心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