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挑着箩筐去上海】/ 何秋江

母亲挑着箩筐去上海

何秋江

八岁那年的一天,我照例清早起来烧早饭,正巧赶上母亲要出门,而且还挑着一担箩筐,不到六岁的老妹就坐在箩筐里,另一头装满了东西,上面盖了一块布,这是要出门,不是去进货。母亲的装束也与平日不一样,今天穿得比较光鲜,上身一件鱼漂色大襟衣,下身元色布裤,脚蹬一双灰色新布鞋,挑着担子走出了门,说是去上海。

这天早饭烧着烧着竟烧糊了,都闻到焦味了,炉膛里火还很旺,脑子有点走神,总想着母亲要把老妹带到那里去呢?有点不祥之兆的感觉,难道老妹要被送到上海别人家里去了?祖母知道吗,大哥二哥知道吗?我肯定是不知道的,我心里一百个不愿意,尽管老妹常常和我斗嘴,抓住我的软肋就整我,每次都是以她胜利而告终,有点仗势欺人。 她还不用做事,我对她的态度是三个字,嫉妒恨!可是她被送到上海别人家里去了,从此成了别人家的娃又不舍得,想着想着鼻子一酸,眼泪扑瑟瑟地直往下流。

母亲去上海自我记事起至少有三四次了,我们外婆,舅舅一家,姨妈一家都住在上海。平时也有书信往来,但我没有去过上海,也没有见过上海的亲戚,很想让母亲带我们去玩玩,但母亲好像总挑选在四五月份去上海,论天气这个季节是黄梅季节,晴少雨多,就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小小年纪的我也明白了一些事理,看我家里的情况就知道,水果店里没水果,常常店里唱空城计,有时进一点荸荠 和柑橘也卖不出去,因为这是淡季,赚不到钱就只能吃老本,家里六七张嘴要吃饭,小本生意的人家又能糊得了几天口?

生活的囧迫难煞了父母,那些年私营工商业还没有实行改造,都是个体户,没有本钱就一点办法也没有,靠跟邻里借钱也十分困难,就这样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母亲就一次次出征上海,也算是临危受命了。

掰着手指算,母亲去上海也有一周了,家境好的话,母亲可以在上海多呆些时日,但是在第八天的时候母亲突然回来了,全家人有点喜出望外,母亲还是挑着那副担子进的门,箩筐回来了,老妹也回来了,她人也长得比去的时候更好看了,但不知道为什么不肯喊一声日夜惦记着她的哥,上帝保佑,我悬着的那颗心终于落地了。

听祖母讲母亲几天前带了一些  宰好的鸡鸭和土特产到上海去送亲戚,反过来亲戚又会送点钱给我们,往往他们送得多一些,多少年来,我们家就是得到亲戚的接济过来的,帮助我家度过一个个难关  。  母亲到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穿去上海的那件罩衣脱了下来,很小心的洗干净,因为衣服是借来的。

第二天早上,我还是去烧早饭的时候,又看见母亲挑着空担子出门了,她上身穿着退了色的士林蓝布衣服,脚穿带补丁的回力鞋,走起路来脚一歪一歪的,有点痛,有点难,可能是脚上的老茧又要修了,望着母亲渐渐远去不再挺拔的背影,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滋味,感到酸酸的,只恨自己为什么不快快长大,好为母亲多一点分担,好让母亲早一点歇息……

2018-3-7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何秋江  男 1944年生人  浙江海宁籍  退休执业医师  喜欢阅读   近年开始练笔


主        编 :   张    彦

执行主编 :    槐自强     巨石

郭   旭      韩晓

顾        问 :   周海峰     苦艾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


(0)

相关推荐

  • 故事:官兵白吃核桃,道士让乡下人收集核桃壳,三更换成银子

    清朝早期,有一个乡下人魏五,到山上采集了一担野核桃,挑到集市上去卖,打算挣点油盐钱.可是,他挑着担子沿街吆喝了小半天,卖出去的不多.到了中午,他把担子挑到镇子外头官道旁边的小饭馆里,买了两个馒头,要了 ...

  • 季节笔记:蛐蛐儿和蝈蝈儿

    梁东方 立秋以后,蟋蟀之声越来越明显,尤其在是每天早晨的时候. 早晨,很早的早晨,四点左右醒来,简直就是沉浸在一片浩瀚的蛐蛐儿叫声之中了. 单独听蛐蛐儿叫大约还是可以分辨出"嘀嘀咯嘚儿.嘀嘀 ...

  • 她们一起挑着箩筐,去干嘛?

    有一种画面场景 对于在农村长大的我们 熟悉又亲切 尽管经年以后 当这种情景再次亮相 也会让我们在第一时间内 勾起一种 对时光里最柔软的回忆 60后.70后.80后的你我 自母体呱呱落地 到启蒙接受教育 ...

  • [母亲节特刊] 乐歌的随笔《扁担挑起的母爱》

    扁担挑起的母爱  儿时的记忆中,母亲总是与一条扁担出现在同一个画框里,时间逾久印象逾深刻.扁担长不过一人高,宽不过四指,楠竹削制而成,两头被一指粗的绳索勒出深深的凹槽,中部表层的竹皮已磨得差不多了,在 ...

  • 郭成《挑担子的小贩》

    挑担子的小贩 睡在大厅的躺椅上,微闭着眼睛.天气很热,我的皮肤在认真地寻找每一丝流风.但大部分时间里,空气都滞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它也被太阳晒懒了. 恍惚中院子外面的栅栏缝里穿来一个人影,步子走得很慢. ...

  • 六石风云 90

    六石风云 90 嵩峰山人 小山东和小河南两个人在柯国金走后的前两三天里,也听话乖乖地在城隍庙里睡了几天觉. 过了三天后两个年纪轻轻的大活人再也坐不住了,便想跑到外面透透气上山打点野味什么的活动活动一下 ...

  • 汝城风俗|陪生日…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每年过生日,生日的主人一般会保持低调不张扬,生日时也尽量避免提及.只是家中的亲人常会记得煮碗长寿面,外加两个带壳圆鸡蛋,把壳剥掉,完整吃下去,代表着剥开过去,圆满开始新的生活.(当 ...

  • 智取生辰纲,还是笨蛋一箩筐?

    前段时间,阿宝重读<西游记>,一时兴起,顺手写了两篇解读西游的文章.没想竟然得到很多读者的喜爱,很多朋友在留言中强烈要求阿宝更新.后来阿宝时勤时懒,前后写了40多篇"阿宝看西游& ...

  • 小城宝应故事多,城南旧事余味长!

    宝应老城南有小戏园 有老浴汤 有剃头挑子胭脂铺 有八扇门开的大食堂 夏天的清晨,静修庵巷外就会有身着蓝衫,发系丝帕的女子,手挽着细巧的竹篮:里面躺满了结实的玉兰,秀气的茉莉.沿着小石头街一路叫卖,细细 ...

  • 箩筐里的书包

    在村小学毕业后,我考到乡镇中学读书.从村里到镇里学校的距离,四公里. 家与学校之间,有一条柏油马路,跑汽车,但公交车班次极少,一天只有寥寥几班.公交车的班次,对不上我上学的点,再加上家贫,也坐不起公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