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争者善胜”,能在竞争中胜出的人,往往都有这三种表现
这个时代竞争无处不在,人们一面深感竞争残酷,一面又为了胜出,而采用各种办法和手段。因而人人喊累,其实就是心累!但问题是,我们真就明白“竞争”的含义吗?
倘若静下心来便会发现,往往是那些不争的人,却更容易胜出,这是为何?其实,这种现象,先贤早就有过深刻阐述,所谓:“不争者善胜”,能在竞争中胜出的人,往往都有这三种表现。
其一:为而不争
士成绮是东周著名隐士,素有君子之称。听闻人们说老子是圣人后,心理非常不爽,决定会一会老子,争个高低上下。
这天,他终于来到老子面前,说道:“听闻你是圣人,我特来向你学习,以至于脚底都磨出了厚茧。哪料相见不如闻名,你住处有老鼠吃剩下的食物,你不管,这是不仁。屋内杂乱不堪,生熟食物胡乱堆积,唉,失望啊!”
老子一声不吭,根本不理这话茬。士成绮觉得无趣便离开了。第二天又来了,这回换了一种方式,说:“昨天我批评了你,觉得过于言重了,我心里也产生了一丝愧疚,这是为何?”
老子淡然一笑说:“你说我是牛,我就是牛,说我是马,我也只能是马,何必在这上面争个短长呢?我依然会做我自己,努力修身,不会被这些无聊的东西干扰和改变。”
分析:只要是人就有缺点,哪怕老子也不例外!所以,在竞争中经常会遇到如士成绮这类别有用意的攻击!一旦跟着他们的节奏走,显然就会形成一种互相揭短的低层次竞争状态。
那么该怎么做?如老子这般“为而不争”!须知世上无完人,真正的牛人从来都是,坚定自我,修为自我。所以面对无聊、无意义或心怀叵测的竞争,要说不!所谓,狗咬了人,莫非还去咬回来吗?
其二:不争是争,争是不争
孔子拜师襄为师学习弹琴。这天,师襄教了他一个曲子,孔子认真练习了十天后师襄非常满意,要教孔子下一个曲子。可孔子却说:“老师,我仅是熟悉了曲调,却没有悟透表达的内容,让我再练习练习吧。”
就这样又是几天过去了,师襄表示已经非常好了,开始练习下一曲。可孔子却又争辩:“老师啊,我虽明白了曲子的意思,可我总在揣摩谱写此曲的人是啥模样?”
师襄皱了眉,他的弟子各个都是天天缠着他教新曲子,以便占得先机,尽快学成后出去扬名立万,为此都不惜互相打压,甚至欺骗。可孔子这样的弟子也太稀奇了。
师襄有点可怜孔子说:“好,那你就再弹一次,然后立刻学习新曲。”孔子遵命,弹完此曲后,突然手舞足蹈地叫:“我揣摩出这位谱曲者了,他是黝黑的皮肤,高高的个子,双眼深邃,胸怀宽广,恐怕除了周文王,不会有别人。”
再看师襄几步走到孔子面前,拜了两拜说:“没错,此曲便是《文王操》!”由此,孔子得到了师襄的倾囊真传!
分析:不争是争,争是不争,这句许多人都听过,几乎成了竞争中的“利器”。但问题是,如何做才能达到效果?不是欺骗,更不是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而是如孔子这般,能抓住根本!
不跟别人争,只跟自己争——因为最难战胜的对手,从来都是自己!
争的是境界,不争的是手段——因为境界高者站得高,无论什么样的手段,都会失效!犹如成年人,在看小孩子为了吃糖,耍各种小心思。
其三:不争之德
慧能禅师和神秀禅师,都是禅宗五祖弘忍大师的弟子,两人并称两宗。所谓:南能北秀。这就有了一种竞争关系在里面了,起码双方的弟子,都为了各自师尊而摇旗呐喊。
慧能禅师对此非常不屑,告诫众弟子说:“你们记住,佛法本是同一宗旨,但可惜人却是分为南北。佛法从来就只有一种,只因众生的慧根深浅,见性迟速等的不同,产生出了顿悟和渐悟!”
神秀禅师的众弟子,也是没事就讥讽慧能禅师不识字。结果神秀禅师生了气,对众弟子说:“慧能拥有无师之智,已经悟到了最高层了,我都不如他。否认为何他被亲传衣钵呢?我若离他近,必会经常过去一起交流,切磋!”
慧能和神秀,两人的意思相当明确,就是禁止弟子也跟着嚷嚷什么“南能北秀”,谁高谁低——这就是不争之德!
分析:这种表现,属于 “不争者善胜”的最高层次!已经达到了双赢和共同进步的层次,再也没法区分谁胜谁负!不过笔者要提醒一声,能达到这种层次相当稀缺,故而这才称之为“德”!
其四:总论
其实,如今的许多竞争,都是深受外来文化影响,属于零和竞争的表现,已经有些扭曲了。因为在我们这片土壤中,从来都讲究“和而不同”。因此造成了许多人竞争来竞争去,不但累得够呛,最终还会发现,竟然当了“别人嫁衣”。
竞争不是进行你死我活的争斗,而是要达到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这就更需要我们从脚下这片厚土中,吸取营养了。
因而笔者最后依然推荐这本《东方三大圣人思想录》,从老子、孔子和慧能禅师那里,寻到办法,找到路径。
且这部书好就好在,是通过故事形式展现而出。不但有助于自我的发展,且也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启迪和教育下一代。倘若有兴趣,可以点击上面的链接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