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睡不着于秋风中写下首七绝,无一静字却句句写静,充满禅意

千年诗坛,出现的大诗人层出不穷。而在众多诗人中,有一个群体不容忽视,虽然他们人数不占优,但是他们的作品却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这个群体就是诗僧。

这些诗僧中有些人的诗清淡雅致,就像唐代灵澈上人,他便曾写下“山边水边待月明,暂向人间借路行”;有些人的诗则豪气凛冽,就像唐代的贯休,曾写下“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有些人的诗则充满红尘烟火气,就像北宋的惠洪和尚,曾写下“十分春瘦缘何事,一掬归心未到家”。

不过整体上大多诗僧的诗作都以清淡自然为主,不过比起同样清淡自然的山水田园诗歌,诗僧写的禅诗很少单纯写景,一般都蕴含着一定的哲理意味,就像唐代黄檗禅师的“不经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而本期笔者要分享的便是北宋一位和尚所写的七绝禅诗,全诗虽无一静字却句句写静,充满了禅意。下面就来和我一起走进这首禅诗。

《江上秋夜》

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

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这首诗的作者是北宋著名诗僧道潜和尚,他在当时的北宋诗坛也是声名显赫,被很多诗词大家所推崇,像苏轼便曾夸赞他的诗句清绝和“梅妻鹤子”的林逋不相上下。而且道潜和苏轼的关系十分亲近,当年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很多人都是离他远远的,生怕被牵连到,但道潜却不远千里陪在他身边。后来还因为被苏轼牵连被治罪还俗,不过最后被赦后他依旧选择出家为僧,对于禅门很是虔诚。根据诗题,这首诗应该是道潜和尚在某个睡不着的秋夜,于江边散步,见秋风瑟瑟,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诗。

起首一句诗人描写了诗人所处的大环境,正是阴雨笼罩苍江的景象,此时天色已晚但是依旧没有放晴。“暗”之一字在这里用的十分精妙,既表明了乌云密布和雨意的浓重,同时结合“晚”字也表明了夜色的昏暗,而且这雨丝和暗夜仿佛连通一般,让人似乎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这场从白天下到晚上的秋雨。

次句则是从细微处着笔,描写了雨停前夕的情形。井边的梧桐飒飒作响,叶片在翻动,诗人才发现吹起了秋风。从树叶感受到秋风,说明这风并不大,而且是从树林的方向传过来。风吹云走雨也将停,但是这风吹梧桐叶的翻动之声也预示着秋风已起将越吹越大。而这夜中的风声其实也是反衬了夜的幽静。

第三句诗人描写了瑟瑟秋风直吹到半夜才停息。而且这里的秋风和上一句中的明显不同,上句中诗人是从树叶翻动中才发现秋风起,但是到了这里从江楼上便能辨别,而且从“风吹断”三字中也不难感受到风势之大。上一句写风起,这一句写风止,只是两句便将风由小到大再停止的过程描写得跃然纸上。

最后一句也是全诗最精彩的一句,短短7字读来耐人寻味。风停雨歇,但天依旧没有完全放晴,还是有零星的浮云,所以只能透过薄处的云层看到背后的月亮洒下清冷的月光。这样的描写也是烘托出了雨后初晴的清静氛围,和首句中的“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道潜和尚的这首诗,看似写的是一个下雨的秋夜,其实何尝不是人生。我们在人生中也会遇到风雨交加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感觉世界一片昏暗。但所有的昏暗终会有退散的时候,只要熬过那些艰难的时刻,最终明亮的月光终究会照亮我们的人生。细细品读,这首诗其实和“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有异曲同工之妙。

对于道潜的这首禅诗,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