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参考论文
摘要: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有的学情,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则凸显出很多优势。笔者认为,自制微课或利用网络资源搭建的翻转课堂以全过程考核方式为驱动开展教学工作,学生通过课前学习微课任务,课中作业讨论交流完成知识内化,课后进行知识拓展训练,而教师则需不断地优化微课。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9-0092-03
● 前言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以精练的微视频为学习载体,提供了课前在线视频学习渠道,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可提前预习、可反复学习等特点,从而为“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创新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 学情分析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Word文字排版、PPT演示文稿、Excel电子表格三个模块的应用。
首先,在我国中学阶段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存在地区差异。由于各地区在基础设施投入、教学安排、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来自全国各地的高职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水平上差异较大。若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工作,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跟不上的两极分化现象出现,从而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1]另外,学生在Word、PowerPoint、Excel三个模块的基础也存在差异,难以实施分层教学。
其次,高职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不够重视。由于互联网和PC的普及,大部分学生长时间使用计算机进行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网上购物、影视娱乐、新闻论坛等活动。它所带来的严重问题就是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水平自我感觉良好,不重视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习表现消极、自主学习意愿不足。
再次,传统教学难以适应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安排需要。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等级考试统一安排在每年的4月份和11月份,如果在课程教学所在学期参加等级考试,学生尚未完成全部知识点的学习,若延期到课程教学的下一学期参加等级考试,则学生已经忘记了上学期所学的内容,自主进行复习也比较困难。
最后,对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任课教师而言,制作“微课”有其先天的优势;而在微课基础上搭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中发挥较大的作用。
● 翻转课堂实施
1.自制微课或利用网络资源
微课的制作方法有板书同步摄像、电脑录屏及混合剪辑等方式,教师甚至可以利用手机拍摄手写稿演算来制作微课。本项目的微课利用Camtasia Studio 6工具,并结合课程知识点和有关素材,采用计算机同步操作讲解录屏的方式制作。当然,教师也可以直接利用互联网上已有的优秀微课或视频资源,如百度传课、国家精品课程等。
2.模块化分层教学
为了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笔者设计了基于微课的分层教学策略,即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微课分为基础知识、应用案例、考级指导、职场应用四个模块。课前,重点学习基础知识和应用案例;课中,针对课前学习进行讨论巩固;课后,按照各自需求进行考级指导或职场应用模块的拓展学习。其中,各项知识点,尤其是考级指导和职场应用模块,可以在学期课程结束之后的任何时间内反复学习,对学生等级考试和职场办公软件应用的学习非常有帮助。
3.重视过程化考核
翻转课堂组织和实施的难点在于课前学习的落实、课堂讨论的组织和介入、课后微课的调整与完善等环节。为了落实课前学习和课堂讨论,必须改革现有的课程评价模式。评价模式由传统单一的考试评价手段,变为课前、课中、课后、考试四位一体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该体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考核侧重于学习过程质量管理[2],强调一个好的学习过程必将有一个好的学习结果。
课前,主要评价微课的学习任务、课前自测任务的完成情况,占30%;课中,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教师监督,落实课前重点问题、疑点的准备,以及小组内部参与度、讨论答疑的深度和气氛,占30%;课后,主要考评拓展任务的完成情况,占20%;考试环节与传统考试类似,占20%。
4.闭环过程循环优化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组织实施的要点是以自主学习互动为基础,以过程评价为驱动,以任务闭环为导向,以微课优化滚动为目的(如下图)。
(1)课前
按照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教师需在课前派发学习任务单让学生自检;学生则需要完成微课学习的课前任务,并准备、整理相关知识点的疑问和难点,在网上完成初步交流;教师则在线答疑,网络互动并检查记录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3]
(2)课中
课堂上,学生按照分组探讨交流解决各自准备的知识点疑问,内化巩固知识,小组负责人负责反馈各小组成员的课前学习掌握情况及各小组成员探讨问题的准备情况以及参与度;教师则随机抽检一个小组的情况,并对小组长的工作作出评价;此外,教师作为旁观者持续关注各小组的探讨情况,对典型问题进行答疑、解析,并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指导。
(3)课后
教师按照学习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本章微课的侧重点,更新微课内容;同时按需录制新的拓展任务发布给学生拓展学习。
● 实施成效
1.优化学习效果
在翻转课堂项目实施之前,笔者对近三年200多名毕业生提交的毕业顶岗实习工作报告的初次排版质量及其修改次数,以及毕业答辩环节的汇报PPT编制质量,展开了专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提交的毕业顶岗实习工作报告文字段落排版不规范,95%以上的学生文档初次排版不合格,经过指导教师的指导,75%以上的学生排版修改次数超过3次,80%以上的学生未掌握正规的目录和页码生成技术,65%的学生未掌握奇偶页的页面设置。而汇报工作用的PPT,80%以上的学生仅提供生硬的文字堆积,没有利用PPT丰富的效果来表现顶岗实习一年来的工作成果。
而在实施了翻转课堂改革的4个班级,162名学生都能够自主完成长文档排版的工作。其中,155名学生样式设置规范,掌握了目录生成技术;143名学生页码编排规范,掌握了奇偶页的页面设置技术;150名学生段落和序号编排规范。此外,根据提交的“美丽家乡”旅游景点PPT专题设计作业,100%的学生运用了丰富的动画展示技术,95%的学生运用了图片格式美化技术,88%的学生运用了Smart-ART技术,大部分学生的字体及排版合理。
调查和实验结果表明,经历了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和学习之后的学生掌握了更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此外,翻转课堂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课前,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课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总结分析能力。
2.延伸学习场景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学习具有长效性。作为网络课程,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的系列微课在等级考试指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职场拓展模块为学生就业之后的职场办公软件应用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3.变革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课堂的教学结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习模式的翻转。学生课前学习微课,利用学习平台与同学或教师进行交流;课中,安排疑点、难点讨论,教师针对普遍问题或难点作有针对性的讲解;课后,基于微课开展教学内容的拓展学习或训练。
二是课堂角色的翻转。学生在翻转课堂中扮演了主角的地位,组队解决问题,或向教师请求支援;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及时介入讨论并提供个性化辅导。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角,是教学任务的引导者、翻转课堂和微课教学资源的设计者、教学质量的监督者和评估者,教师除了开展教学设计之外,更侧重于发现问题、引导、检查等工作,注重学习过程,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定教。[4]
三是复习模式的翻转。在线微课不受时空限制,翻转课堂的价值愈发凸显出来。学生可以随时复习,从而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
● 实施过程优化
在试点过程中,笔者发现存在课前微课学习质量不理想,课中交流参与度不够、讨论气氛不热烈,课后拓展任务参与人数较少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积极调整了课程考评方式,以课前任务、课中作业、拓展模块和难度、考试成绩四位一体开展课程考核,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结语参考论文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教师在课堂中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启迪,组织开展群体的讨论与实践,利用学习过程的质量考核加强管理,根据学情收集、设计教学策略,更新、编辑出适合学生需求和课程发展的微课资源。翻转课堂的组织和实施有利于学生寻找适合自己学习层次的资源,开展有目的的学习,并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蔡晓丽,陈舜青.翻转课堂在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电脑,2013(9):57-59.
[2]王蕊,萨娜.C#程序设计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软件工程师,2015(3):49-50.
[3]郑君芳,贺俊崎.“微课”与“翻转课堂”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的初步探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71-73.
[4]李占杰.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中国职工教育,2014(20):173.
作者简介:王昌云,1977年出生,男,籍贯浙江文成,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
基金项目: 2014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Y20143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