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也有一个土楼群,堪称徽派建筑中的奇葩,一到秋天就美如画卷

对远山而言,秋天,是一个层林尽染的季节。对袅袅升起在远山上空的炊烟而言,秋天,是一个静谧、丰收的季节,是当地人“晒秋”的好时节。

随着叶子愈发泛黄染红,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对“赏秋”的迫切心情愈发明显。

每年深秋,祖国山河,遍地是赏秋胜地,但尤为“凸出”的秋天打卡地更是令人们趋之若鹜。

如新疆的喀纳斯、北京的香山红叶、南京的中山陵、婺源的石头村、四川的九寨沟、黄山的塔川村等等。

这些地方,分别演绎着秋季里的不同色彩与风情,因地理和文化的差异,而各显魅力。但在安徽黄山,却有这么一个地方令我念念不忘。自2014年起,它就一直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阳产土楼。

提起土楼,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土楼是福建一带的圆形或方形的建筑。几年前的一部《大鱼海棠》,更是将土楼的形象搬到了大荧幕上,令人们对此类传统建筑有了新的认识,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掀起了一阵“打卡福建土楼”的热潮。

但在安徽,阳产土楼绝并非是高大圆形或方形的,它看起来与一般房屋并无区别,但因房屋的建筑材料的“特殊性”而显得独特。

阳产土楼位于黄山深渡镇,掩藏在皖南山区的群山之中,是一个依山而筑的小村落。

由于村落所在位置地势较高,加之过去交通不便,生活在这里的山民就地取材,采周边青石铺路架桥,取红壤木材筑巢而居,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渴饮山泉,饿食五谷的“桃源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进,阳产逐渐形成了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质朴壮观的土楼群。

早在2014年的时候,这里就成为了一群摄影爱好者的创作胜地之一,有些村民的经济收入除了依靠农作物,还有的就是对外地游客的食宿接待。虽然住宿条件简单,但地道风物令人赞叹连连。

阳产土楼历史悠久,据查资料,已有300多年历史,为郑姓居地。在古人的眼里,阳产村四面环山,山泉清澈,古木参天,是块风水宝地。当年郑姓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迁移定居阳产。

站在山的另一侧,遥望土楼群,一座座,一排排,一幢接一幢,不论是清晨山雾起,还是傍晚余晖中,依山就势的阳产群体现了独特的画境美、意境美、雄浑美、气势美。

这种人与大自然的建筑构造,堪称是徽派建筑中的另一朵奇葩。

可即便如此,阳产村依旧很安静,大多数村民都搬了出去。 这在外人眼里的“胜地”处处透露着现代生活的不便。尤其是对当下的年轻人来说,外卖送不到,滴滴用不上,没有奶茶店、咖啡馆、电影院、购物商场、游乐场。

但对初来乍到的城里人而言,这里又是“避世的天堂”。

出了门,抬首是静谧的天,低眉是青石板小路,放眼望去,远山与竹林勾勒出一幅中国山水画。偶尔飞鸟划破寂静的山林,楼台小院里晒着的柿子和五谷散发着秋天的气味。

大概正是如此,阳产土楼的秋天犹如塔川秋色一般,吸引着无数摄影爱好者的到来。然而,比起更加成熟的塔川村,阳产村的幽静和古朴还是更加令我感到向往。

——————————————

前往阳产土楼,建议自驾。土楼的山脚下,如今已有一个游客中心,自驾此地后,需换乘景区的面包车前往山腰上的阳产村,一人30块钱,但阳产村不收门票。

由于上山的道路堪比曲折的羊肠小路,这对不熟悉路况的外地驾驶员很不友好。如果开放自驾车辆上山,会直接导致山路的交通崩溃。

如果不想转乘景区面包车,也可选择步行上山。但我个人不建议这么做。一是山高路远,二是如果要在山上留宿,提着行李实在麻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