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
二十四节气
是我国古代先民通过观察天体运行
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
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在国际气象学界
二十四节气被誉为
“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
反映了太阳周年视运动
因此二十四节气的日期相对固定
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
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
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下面的节气歌
在民间广泛流传
既反映了节气名称及季节特征
也能够体现节气对应的大概日期
节
气
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
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正式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历法与时间体系
更是一套丰富的生活与民俗系统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风俗民俗有很多
最著名的可能是“冬至吃饺子”
立春风俗也很多
如鞭春牛、挂春幡、剪春胜
二十四节气
对于农事活动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大量农谚与节气相关
“春分瓜,清明麻,谷雨花。春分麦,芒种糜,小满谷种齐”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清明前后麦怀胎,谷雨前后麦见芒”
“清明秧,立夏苗,小暑穗,大暑谷”
“立秋落雨,收;处暑落雨,丢”
“白露三朝露,好稻满大路”
“冬至风吹人不怪,明年庄稼长得快”
七十二候
是我国古代指导农事活动的补充
主要适用于黄河流域
五日为候 三候为气
六气为时 四时为岁
一年四个季节
每季包括六个节气
每个节气分为三候
在今天来看
七十二物候的观察和解释
也有不符合科学的情况
七十二物候
是古人长期观察记录
鸟兽虫鱼、草木生态的变化
以及月、露、风、云的推移变迁
并对这些自然现象
进行分析总结而发现的变化规律
对于我们了解当今气候特征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去年9月底
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正式开园
整个公园按不同节气进行划分
凸显不同节气的林相变化与物候特征
园中二十四节气林窗
成为很多市民和游客的打卡胜地
每个节气中
还种植了代表当季特色的
“节气树”
如大雪节气
以迎客松为主
又如立夏节气
突出槐树、流苏、丁香
多观察身边的草木生态
感受气候变化
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
一名物候观测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