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刷屏的“时空交集”,该如何理解?是被感染者“穿越”回去与感染者发生密接了?
编 辑:左 岸
提起时空交集相信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这个人穿越了,然后跟感染者发生接触后感染,当然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感染也正常。
所谓的时空(空间)交集该如何理解?疾控部门相关人士介绍说,这是公安及电信部门的专业术语,在疫情追踪中采用时空交集人群概念,可以最大可能的发现潜在风险人群,将更多的因为存在时空交集而可能产生感染机会的人群纳入到流调监测之中,对于及时发现阳性病例具有重要作用,当然也意味着流调工作量的成倍增长。
研究人员称,当病毒悬浮在小于5微米的飞沫中(即所谓的气溶胶)时,它可以悬浮大约半小时,然后落下来并停留在物体表面长达数小时,可能造成病毒经空气传播。新冠病毒在塑料和钢铁上存活时间最长,可达72小时。这段时间内存活病毒的数量会急剧减少。它在铜上仅可存活4个小时。在硬纸板上,病毒可以存活最多24小时,这意味着邮件包裹上的病毒含量应该很低,除非投递者咳嗽或打喷嚏,或者用携带病毒的手触摸货品。总的来说是通过这些材料感染的实际风险很低。
在空气中停留的病毒浓度不足以对大多数不近距离接触感染者的人构成危险。但在医护人员护理感染病人的过程中很可能会产生病毒气溶胶。
研究人员称,根据物理学原理,在大约6英尺(约1.8米)的高度释放的气溶胶在34分钟后会落到地面。然而,这一发现不应引起公众恐慌,因为病毒在空气中消散的速度很快。因此,人们接触病毒的量会非常低,除非和已知患者离得很近,才有感染风险。一般不会有任何危险。
综上,所谓的时空交集,不应该是风险因素,而真正的风险,可能是感染者在这个空间中感染了另外一个人,而这个人一直在这个空间中,然后感染后到这个空间的人。其他的解释没有科学证据,因此,作为医务工作者,应该了解这个道理。
判定原则 (一)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 2 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流行病学调查专业人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结合相关部门提供的大数据信息,依据以下原则判定密切接触者:
1.同一房间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2.直接照顾者或提供诊疗、护理服务者;
3.在同一空间内实施可能会产生气溶胶诊疗活动的医护人员;
4.在办公室、车间、班组、电梯、食堂、教室等同一场所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5.密闭环境下共餐、共同娱乐以及提供餐饮和娱乐服务的人员;
6.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7.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1 米内)人员, 包括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 友等);
8.暴露于被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人员;
9.现场调查人员评估认为其他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