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篇第二十三章【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
论语《雍也》篇
第二十三章
【子曰:
“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
知者动,
仁者静。
知者乐,
仁者寿。 ”】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记录整理而成的一本书。整本书共分20篇,492章,约15000余字。该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著作。同时,该书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雍也》是《论语》第六篇的篇名。《雍也》篇共包括30章。其中著名文句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敬鬼神而远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本篇里有数章谈到颜回,孔子对他的评价甚高。此外,本篇还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
今天读《论语》(雍也)篇第二十三章【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后有感颇深,便与之分享!
【原文】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
【译 文】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好动,有仁德者沉静。 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
【延伸感悟】
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 孔子以山和水做类比,恰如其分地展示了“智者”和“仁者”的心境与处世方式:如山般踏实稳重,如水般流动灵敏。孔子这样说也是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成为“君子”。这章说了三层意思:第一层说性情,第二层说表现,最后是说效果。只要具备了“智”和“仁”这些品德,就能保持安静的心灵和清醒的头脑,就能让自己快乐而长寿。
水是有形的,无处不在;水是无形的,变化万千不可捉摸;水是刚毅的,因可水滴石穿;水是温柔的,恰如中国古代之贤妻良母;水是纯洁的,既以水为净,也应以水为镜,以水为鉴;水是浪漫的,载着童子、诗人、画家云游梦幻天国。水是生命的源泉,孕育所有生机,包括人类,而且构成人身之主体;水博大精深,用宽阔温暖的胸膛包容人间万象,又用豪迈奔放的气概荡涤世间污浊。
山,性格稳重,志存高远,有其高、深、博、大之质。他执着挺拔,内含正直,风格简洁。拔地而起,直视苍穹,任凭风吹浪打而不惧,自岿然不动。山,厚德载物,心胸宽大。
孔子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体的,山和水的特点也反映在人的素质之 中。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它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是最可靠的支持;水则是多变的,具有不同的 面貌,它没有像山那样固定、执着的形象,它柔和而又锋利,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难于追随,深不可测,不可逾越。聪明人和水一样随机应变,常常能够明察事物的发展,“明事物之万化,亦与之万化”,而不固守一成不变的某种标准或规则,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成功,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随遇而安,寻求另外的发展,所以,他们总是活跃的、乐观的。仁爱之人则和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们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长寿。
仁是体,智是用。最佳状态是把这两种特质都发挥到极致。智慧的快乐,像水一样,活泼生动;仁者的快乐,象山一样,沉静庄重;聪明才智会给人带来乐趣,仁慈宽厚会给人带来长久。其实还少说了一个字勇,正是以仁德为根本,以智勇为手段,相辅相成,就像几千年来一提到智勇双全我们想到的必定是仁德之人。智、仁、勇是儒家人格的最高理想。勇是智和仁的结果,像山一样坚忍不拔,像水一样勇往直前,这就是一个崇高的人,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长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