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案:《儿童视角,独特的生命体验》
群文阅读篇目:
《社戏》《故乡》《孔乙己》
教学目标
1、认识并分析鲁迅笔下儿童眼里的乡村、城镇及置身其中的人物形象。(重点)
2、探讨鲁迅借助儿童视角抒写独特的生命体验,表达鲁迅对儿童的深切关注。(难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
初次相见,同学们想知道我怎么看在座诸君吗?其实,我更想知道在座诸位如何看我。但愿我们“相看两不厌,人生永初见”。今天这堂群文阅读课,正与“看”有关,更与“看的角度”有关。请看大屏幕:(教师投影课题)
知识卡片:
什么是儿童视角?简单地说,就是让儿童作为故事的叙事者,以儿童之眼来审察世界,抒写儿童对自我,对他人,对世界的独特感悟,成人隐身于儿童身上。两双眼,一隐一现,给世界独特审美,给读者新鲜体验。
教师过渡语:鲁迅喜欢儿童,鲁迅更喜欢在他的小说里以儿童视角来探究考察世界与社会,研判人性。现在,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笔下的“儿童眼里的世界——乡村与城镇”。
二、文本阅读一,认识并分析鲁迅笔下儿童眼里的世界。
(一)初步认识:“儿童眼里世界——乡村与城镇”
学生分两个小组分别阅读“儿童眼里的乡村”、“儿童眼里的城镇”。
1、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快速分组,指定阅读内容。学生先独立阅读,完成阅读卡片,再小组内部交流,确定中心发言人,最后汇报分享。
2、学生分组汇报时,可运用以下的阅读卡片来完成分享与交流:
(1)儿童眼里的“乡村”
自然环境:
人们关系(儿童之间、大人之间、大人儿童之间):
(2)儿童眼里的“城镇”:
城镇酒店环境:
人们关系(掌柜与主顾、主顾与主顾、掌柜与伙计、主顾与伙计):
(二)深入探究:儿童对世界的独特感悟
1、教师过渡语:鲁迅借助儿童的眼睛,通过“乡村”、“城镇”全方位地展现着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的社会现实。在鲁迅的笔下,我们可以真切地触摸到儿童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生命体验。
2、文本中有哪些语句抒写了儿童独特的生命体验,找出来,读一读,议一议,这些独特的生命体验,暗示着儿童向往怎样的世界?
示例:
(1)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2)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
(3)......
暗示:儿童向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乐土,可以逃离繁重的功课压力;成人世界的“掺假”,在儿童的眼里,实在是无聊之至。
三、文本阅读二:认识并分析“儿童眼里的世人”。
(一)初步认识:儿童眼里的世人
1、教师过渡语:儿童之眼看世界,世界还原其本真。儿童之眼看世人,其有限的人生阅历,不染世俗的天真之眼,能洞彻形形色色复杂的世人吗?天真也许读不懂成熟,但成熟一定明白曾经天真的可贵。鲁迅作品的独特之处即在于此。他让成熟的自己重戴儿童之眼,给世人画像。
请大家继续展开文本研读,看看鲁迅笔下“儿童眼里的世人”。
要求:用一两个词语给人物画像。独立完成阅读卡片,再小组交流,最后汇报发言。
2、学生研讨文本,完成下列阅读卡片,分享交流。
环境 |
乡村 |
城镇 |
|||||
|
|
阿发 |
|
掌柜 |
长衫主顾 |
短衣帮 |
孔乙己 |
(二)深入探究:儿童视角看世人,有哪些独特的生命体验?
儿童看“儿童”——
1、教师过渡语:鲁迅借“儿童之眼”看世人,让儿童去看儿童,你认为他们彼此能读懂对方吗?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儿童懂儿童——
学生讨论后发言:
观点1:儿童看儿童,年纪相仿,心性相近,意趣相同,因此,心意更相通。如看过戏的少年们叹息同情我的缺位社戏。大家陪我坐八叔航船再去赵庄看戏。
观点2:儿童看儿童,没有成人世界所谓的阶层意识。有的,只有平等相待的友情。如我家雇工忙月的儿子,怕羞的闰土只是不怕少爷的我。
2、教师过渡语:儿童懂儿童,但由于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城里乡下孩子有没有彼此不懂对方的时候呢?
学生讨论后发言:
观点1:城市少爷关在书塾苦读的“我”,看乡村忙月的儿子闰土,流露不尽的羡慕。“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我”真的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吗?
观点2:乡下孩子嘲笑我不会放牛。“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儿童看成人——
3、教师过渡语:“儿童之眼”看成人?你在文本中又读出了儿童哪些独特的生命体验?
学生讨论后发言:
观点1:儿童看掌柜:已看出掌柜的世故圆滑、“往酒掺水作假”欺骗主顾。可掌柜却说,“我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在这严重监督下,羼(chàn)水也很为难。所以过了几天,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观点2:儿童看主顾:社会的三教九流,上下阶层在儿童的眼里不过是“长衫”与“短衣”衣着之别,不过是“里面”与“外面”方位之分,不过是“盐煮笋、茴香豆”与“好酒好菜”内容之差,不过是“站着喝酒”与“慢慢坐喝”方式之异。
观点3:儿童看孔乙己,迂腐可笑,是大家的“笑料”,要偷人东西,懒汉,但却是酒店里最讲诚信的顾客。
......
教师点拔:让儿童“天真的眼”审辨世界,看成人世界习以为常的作假,更显其成人世界的愚蠢可笑。想一想,《皇帝的新装》里的骗局,真相借儿童之眼看穿,借儿童之口道出。让儿童浸染在冷漠的看客世界里,儿童的命运会如何?鲁迅在他的小说里寄予了深邃的思考。
四、“鲁迅之眼”:鲁迅借儿童的视角看“世界”,看“世人”,他对儿童寄予了怎样的期待?他希望儿童成为什么样的人?
(让学生自由发言)
如1:理解孩子,不要把孩子看成“缩小的成人”。
如2:孩子天心活泼,喜欢游戏,有爱美的天性,有丰富的想象力。
如3:做一个真正的人。
如4:做一个纯朴、善良、机敏、勇敢,充满童真童趣的人。
(适时投影)教师过渡语:鲁迅为什么这么关注儿童?学生齐读以下:
1、“儿童与国家之关系,十余年后,皆为成人,一国盛衰,有系于此。”
——《儿童艺术展览会旨趣书》(1915)
2、“所以看十来岁的孩子,便可以逆料二十年后中国的情形;看二十多岁的青年,——他们大抵有了孩子,尊为爹爹了,——便可以推测他儿子孙子,晓得五十年后七十年后中国的情形。”
——《随感录二十五》
四、教师结束语:
也许,浑浊的世态真相,借儿童之眼看得更清楚。飞越沧桑的世事,鲁迅以儿童独特的视角,淋漓尽致抒写对生命、对世界的独特体验。“你坐在课堂下看我,我站在讲台上看你。”我,你,都是不一样的风景,它,将构成我们彼此独特而珍贵的生命体验。相逢群文阅读,研读鲁迅,愿我们拥有一双永恒的“儿童之眼”,去觅阅读之趣,去寻世界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