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多少烂片,才能找到这部冷门的绝世好片!

前言

每一个看过《红色小提琴》的人,应该都会和小编一样,对这部电影有着复杂而浓烈的思想感受。

影片虽然讲述了起始于遥远的17世纪末的故事,但依旧能让观众感觉到情感的真切。

著名的提琴制造师毕尼高为了迎接儿子的诞生,精心制作了一把完美无暇的绝世小提琴。

只可惜天并不从人愿!在月圆的夜晚,妻子安娜和腹中的孩子却双双死于难产。

沉浸在悲痛之中的毕尼高最终还是忍痛完成了小提琴的制作。

从此,这把“红色小提琴”就开始了传奇的命运旅程,电影也在时间纵线的螺旋式前进中渐渐展开。

《红色小提琴》

首先小编不得不聊一聊红提琴的造型。
正是为了表达毕尼高对妻子浓烈的爱,红提琴的外形就像一个女人完美的背部曲线。
从圆滑的肩膀到细润的腰部,再到胯部的自然蔓延,波浪似的琴柄如同弯曲纠结的头发,S形的音孔像是女人背脊上的两条淡淡的沟壑。
这种小提琴独有的光滑,我想,应该就是无数人迷恋它的原因之一。
这部电影的线索是多元的,也许前面半个小时,你还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那么,请你一定不要放弃。如果你坚持下去,你会发现你感谢生命里的这2个小时。
毕竟,像即使是对外国电影文化没有什么造诣的人也可以清晰看到影片完美联结的三大主题线索,是它们将三个世纪,三种肤色,五个大洲联系在了一起。

影片开头就把与红提琴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们都聚集在蒙特利尔拍卖会上,并竞相角逐这只梦幻的红色小提琴。
随着之后每一个故事的叙述,拍卖会上不同人的反应和对话也越来越清晰的将他们与红提琴之间的关系呈现在我们面前。
看到那些为了经济利益虎视眈眈的竞买者,拍卖会现场画面的每一次跳转都牵动着小编的心弦,神圣的红提琴究竟会沦入哪只世俗之手?
也就是在进入拍卖会镜头的同时,影片第二条线索——电影主题曲《Anna's Theme》进入我们的耳朵,细腻柔情的乐声与蒙特利尔拍卖现场鼎沸的人声进行交叉衔接。
安娜是小提琴制造大师尼古拉-巴索蒂的妻子,而《Anna's Theme》是原声大碟的开篇乐段,同时也是整部配乐的核心主题。

在电影中,安娜时常对着镜子里即将出世的儿子清声哼唱,像是为腹中孩子吟唱的摇篮曲。
其中,安娜坐在阳光四溢的院子的石凳上,低头轻轻抚摸着肚子哼唱着《Anna's Theme》的场景在小编的脑海中萦绕不散,
那画面像极了拉斐尔的圣母像,也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浓郁的人文主义气息。
之后安娜则因难产死去,腹中的孩子也未能幸免。
痛不欲生的大师用妻子的鲜血为一把小提琴着色,红色小提琴就此诞生。
本片的作曲家以安娜的吟唱为核心动机,将这支旋律发展成凄美哀怨、神秘深幽的乐段,从而揭开了红色小提琴的传奇序幕。
配乐围绕小提琴的辗转命运,按故事发展的地点顺序,先后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克雷莫纳、维也纳、牛津、上海和蒙特利尔。
而随着五张塔罗牌的一一翻开,安娜的命运旅程开始。
伴随着血色小提琴华丽圆润的琴音,五个传奇故事陆续流淌在三百年时空的缝隙中。

1

塔罗牌之月亮:我将远行,生命充实,丰盛

第一部分起源于三百年前,提琴的诞生地克雷莫纳。
这张牌预示着安娜即将死去,灵魂将得以重生,并开始三个世纪的远行。

此片段包括了四首利用Anna's Theme中的核心动机发展而来的乐段,并首次出现了红色小提琴的完整主题。

这些乐段充分表现了安娜的死,以及小提琴大师为死去的妻子与未出世的孩子,打造出一把不朽而神秘的红色小提琴的过程。

这个过程情节是跌宕的,酸甜苦辣样样滋味儿涌上心头。

2

塔罗牌之吊死鬼:危险和疾病,爱我而被我束缚

修道院的小男孩西卡成为第一个能感受小提琴灵魂的人,但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他同时也脆弱地随时可以飞到上帝身边。
一开场即是一首充满巴洛克风情的室内乐小品,紧接着以西卡的独奏开场,描写西卡踏上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旅程。
他爱红提琴,生怕它被别人抢走,每天和它形影不离。
红提琴激发了他的音乐细胞,也束缚住了他的生命。
一旦离开了它,小西卡的生命仿佛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伴奏开始部分是一段卡斯帕演奏的练习曲,旋律随着节拍器而不断加速,表现出卡斯帕琴艺的日益精进;
后半段却随着卡斯帕的暴毙而演变为一首哀伤的挽歌,甚是悲伤

3

塔罗牌之魔鬼:欲望和精力,他释放了我,也引诱了我

故事背景由奥地利转到英国,开场的音乐呈现出与第二部分大异其趣的吉普赛风格。
在这首曲子的引导下,红色小提琴由吉普赛人辗转流落到英国演奏名家波普的手中。
福雷德里克·波普是天才作曲家,自从遇见红提琴,他的欲望再次被狠狠激发。
这种欲望不仅让他产生了音乐的卓越灵感,也让他被欲望控制,并最终在欲望中失去了挚爱的女友维多利亚。

此后,背景音乐变为波普根据吉普赛人的曲调进行的即兴演奏,表现出这位音乐天才桀骜不逊的叛逆性情。

同样,这段波普以肉体青涩为灵感而在演奏会上的即兴演出,也展现出其恃才傲物的性格。

正当音乐在翻云覆雨中进入高chao,也在波普的情人枪击红色小提琴时戛然而止,并将红色小提琴的命运带向另一个时空——上世纪60年代的上海

4

塔罗牌之法官:审判,对与错,什么是标准?

该部分音乐仍以《Anna's Theme》为基础,变奏则显得较为压抑与凝重,同时还结合了一段当时的群众歌曲,点出独特的时代背景。

这也是整部影片中最让中国人感兴趣的部分,
这样一部长线条的影片选中了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中国社会背景做为素材,体现了不同国家,不同体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除此之外,这也是国际大片中第一次出现标准的普通话哦
这一片段小编就不多说了,大家去电影里慢慢欣赏吧!

5

塔罗牌之勇气:倒转的勇气,哪里是我的归宿,懂我的人在哪,哪里就是归宿

远离17世纪的意大利,红提琴已经走过了浩浩汤汤三百年。

经过几百年的颠沛流离,红色小提琴最终出现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拍卖会上。

鉴定专家通过追查,确认并揭开了这把传奇名琴的身世,以及红色光泽的真相。

在今天这个唯物至上的社会里,唯一懂得红提琴琴身上红色物质成分的莫查理鼓起巨大的勇气,以狸猫换太子的方式,保住了红提琴的尊严,不让它落入世俗的手心。
这把由亡妻的血染红的琴在莫查理眼中已然不再是一个堪称完美的乐器。它有着自己的生命和故事,也只有跟它有缘的人才能听得出琴声里流转了几个世纪的挽歌。

在表现这部分情节时,科里利亚诺一方面突出了鉴定专家在拍卖会上偷天换日的悬疑气氛,同时也将音乐渐渐带回到克雷莫纳的情绪氛围中,凄美而又典雅。

在最后的终章里,《Anna's Theme》回到了最开始的状态,以空灵的女声吟唱幽幽浮现,象征红色小提琴经过长达三个世纪的漂泊,最后抵达了终点,并形成首尾呼应。

该片导演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佛朗索瓦·吉拉德。
此前,他唯一给人留下印象的作品是《古尔德的32个短片》,和后来的达米恩·查泽雷一样,他对音乐题材的电影似乎特别偏爱。

而本片的作曲则是约翰·科里利亚诺,他在当代作曲家中享有崇高声望,他的许多作品均是全世界各大著名音乐厅里的常演曲目,其中《第一交响曲》如今早已被视为当代最重要的交响乐。

和其他致力于严肃音乐创作的作曲家一样,科里利亚诺很少涉足电影原声,在他为数不多的配乐作品中,《红色小提琴》最为人所熟知,这部作品也为他赢得了一座奥斯卡奖杯。

《红色小提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里利亚诺和小提琴名家约书亚·贝尔的精彩合作。

整部配乐中的很多乐段都是以片中人物的实际演奏形式出现,由此成为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直接参与者。

为使影片人物与红色小提琴的形象更加鲜明和富有个性,科里利亚诺创作了许多精彩的独奏乐曲,

从巴洛克式的室内乐到浪漫主义时期的小提琴练习曲,这些音乐始终与影片所反映的时代背景高度吻合。

约书亚·贝尔的小提琴演奏同样大放异彩,尤其是反映放荡才子波普的那些乐段,贝尔将其演绎得激情四射,令人心潮澎湃。

配合片中人物夸张的演奏姿势,很容易将观众带入高度亢奋的状态。

恐怕连导演佛朗索瓦·吉拉德都必须承认,是音乐,最终成就了这部电影。也只有科里利亚诺与贝尔合作的这一系列精彩乐章,才配得上片中那把用鲜血染成的红色小提琴。

《红色小提琴

剧情/爱情 |130分钟| 加拿大 |1998年 
导演: 弗朗索瓦·吉拉德
编剧: Don McKellar / 弗朗索瓦·吉拉德
主演: 卡洛·切基 
豆瓣 8.2    IMDb 7.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