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郭沫若娶23岁的于立群,周总理:希望这是你最后一次结婚

提到民国时期文学家,郭沫若是绕不开的名字。

生前,他出版过很多经典作品,这些优秀的作品,奠定了郭沫若在文学上的地位。

除此之外,郭沫若在历史学、考古学、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然而,和名气相比,郭沫若的个人感情生活也颇为丰富,坐实了那句:“自古才子多风流”。

郭沫若的一生有过三段婚姻:

第一段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可惜婚后他却让原配妻子独守空房68年;

第二段婚姻,是他自己选择的结婚对象,对方是一位日本女子,只可惜最终他也是始乱终弃,将妻儿留在他国;

第三段婚姻,依然是自由恋爱,对方就是小他24岁的于立群,也是陪伴他走到最后的女人。

1979年2月25日,郭沫若走完了他风光的一生,终年86岁。但时至今日,他的感情生活依然为世人津津乐道。

包办婚姻,发妻为他独守空房68年

1892年,郭沫若出生在四川省嘉定府乐山县的一个小镇上。

从小郭沫若成绩就特别好,他也是一个很有主见和想法的人。

在课堂上,他不喜欢老师的摆布,会提出自己的意见。看到同学被打伤了,会替同学讨回公道,号召同学罢课,表达自己的立场。

所以,少年时候的郭沫若满腔热血,特别富有正义感,也是一个思想独立的人,且崇尚婚姻自由。

然而,父母并不了解自己的儿子,不懂得他所追求的自由和独立。

转眼间,按照当地习俗,在外读书的郭沫若到了结婚的年纪。在没有征求他意见的情况下,父母就自作主张给他物色了一个看上去门当户对的结婚对象。

一切安排妥当后,他们给郭沫若发了一封家信过去。

父母在信里说对方名叫张琼华,人品好,在读书,且两家门当户对。

对于父母的安排,郭沫若也并没有反对。并在收到家信后立即返回家中和对方完婚,此时的郭沫若想着,只要对方长得漂亮就行。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重重一击。

结婚当日,郭沫若发现自己娶的新媳妇不仅有一双三寸金莲的小脚,而且长相也不是自己期待的那样,失望的他在婚后的5天就离开老家,远走他乡。

郭沫若走后,张琼华和那个年代的女子一样,恪守妇道,侍奉公婆。但是始终没有守得丈夫归来。而这一守就是68年漫长的岁月。

那些年,张琼华一直把当初结婚用过的家具保留着,把郭沫若读过的书和用过的文具整理得好好的,仿佛把对郭沫若的思念都藏在了里面。

只有在晚年的时候,郭沫若见过张琼华一次,给她深深鞠了一躬,表示自己多年来的愧疚。

五天的婚姻,却足足耽误了这个善良女人的一生,让人惋惜。

邂逅日本姑娘“佐藤富子”

郭沫若离家后,来到了日本。

在日本东京圣路加病院,郭沫若遇到了漂亮的佐藤富子,内心泛起了涟漪,这应该就是爱情的模样吧。

第一次见面后,郭沫若就确定自己爱上了对方,在给对方的第一封信中,郭沫若就流露出了对富子的爱意。

在他的笔下,富子美丽极了,眼睛水灵灵地像会说话一样,嘴巴小小的像樱桃一样,让人忍不住爱上。

郭沫若大胆追求的个性,带着浪漫主义诗人的气质,成功地俘获了佐藤富子的芳心。没过多久,两个人很自然地走到了一块儿,郭沫若给她取了一个中国姑娘的名字,叫郭安娜。

但是,他们的感情却遭到了佐藤富子家的强烈反对。

然而,陷入恋爱中的女人是不理智的,为了跟郭沫若在一起,佐藤富子不惜和自己的家族决裂,还辞去了在圣路加的工作。

为了支持丈夫的学业,佐藤富子甘愿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忙里忙外。她含辛茹苦地为郭沫若生下了四儿一女。如果没有意外,两个人也许可以长长久久地生活下去。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郭沫若作为民主人士遭到了日本的通缉。

郭沫若决定回国参加抗日战争,当时他并没有带着佐藤富子一同回国,而是不辞而别孤身回到了上海。

留在日本的佐藤富子受尽了折磨,作为郭沫若的妻子,她被日本政府逮捕了,甚至为了得到郭沫若的下落,对她严刑拷打。但是,佐藤富子始终没有松口,无奈之下的日本政府只能释放她。

在之后漫长的11年里,佐藤富子都是独自一人照料五个孩子,并且她憧憬着与丈夫见面的日子。

在新中国成立的前一年,佐藤富子终于打听到了郭沫若的消息,于是她带着儿女、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期盼着可以和丈夫团聚。

可是,当她抵达中国的时候,她看到的却是,丈夫的身边早就有别的女子,自己已经被丈夫淡忘。

佐藤富子虽然难过,却也接受了这个残酷的事实。

一个为爱坚持、牺牲的日本女子,让人动容。解放战争后,她在周总理的帮助下扎根在了中国,且把几个孩子都培养成才。

这大概就是让佐藤富子最欣慰的地方了,只可惜她终身未嫁,心里应该对郭沫若还有念想,但她终究被辜负了。

爱上才女,携手一生

郭沫若最后一任妻子,就是于立群。

于立群是名门出生的大家闺秀,外祖父曾任职山西巡抚、四川总督,家境非常好,于立群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就特别地宠爱她。

虽然后来家道中落,但于立群依然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十四岁的时候就考上了上海明月歌舞剧社,演过话剧,拍过电影,在上海也是小有名气。

这样才貌出众的女子,自然是入了郭沫若的眼。

郭沫若从日本回到上海以后,马上投身到抗战之中,此时的于立群也经常参加抗日救亡的文艺演出,两个人自然而然认识了。

郭沫若对于立群的第一印象就非常好:她扎着两条小辫子,穿着一身蓝布衫,面孔被阳光晒得半黑,却依旧挡不住她大家闺秀的气质。

在这之前,郭沫若与她的姐姐于立忱有过一段感情故事,只是没有修得正果。最后于立忱因为病痛缠身,自缢身亡了。

只不过对于这段恋情,郭沫若选择了沉默。

抗战全面爆发后,于立群也投身到抗战的洪流中,并跟着郭沫若一起来到了桂林。随着接触加深,他们慢慢地人产生了感情。

后来,郭沫若应组织安排,要去重庆开展工作,而于立群要去陕北。许是舍不得长时间分别,于立群把行李搬到了郭沫若租住的新亚酒楼,两人便同居了。

于是,于立群也没有去陕北,干脆直接跟着郭沫若来到了武汉。

1939年,周恩来在重庆亲自为郭沫若和于立群举行了婚礼。这个比于立群大24岁的男人,没有考虑远在日本的妻子和5个孩子,又一次步入婚姻。

婚宴上,周总理还半开玩笑说:“希望这是你最后一次结婚,要好好对待现在的妻子。”

婚后,于立群停止了自己的演艺工作,将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协助丈夫的工作上。整理工作、起草文件等等,工作再苦再累,她也没有抱怨过。

除此之外,她还要照顾几个年幼的孩子。

这段时期,郭沫若的文学创作达到了高峰,先后出版了四十多部著作,奠定了他文学大家的地位。他的成功,离不开背后默默付出的于立群。

有一次,大家在郭沫若家里开秘密会议,这时的于立群已经有七个月的身孕了,大着肚子的她依然坚持给大家准备饭菜,忙里忙外的,累得站不住了,就跪在地上做。

因为长期劳累,于立群患上了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只能去医院静养,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调养,她的身体才终于有所好转。

可以说,在和郭沫若的这段婚姻中,于立群一直是付出的那一位,甚至有人说,郭沫若将大明星熬成了家庭主妇。

但对于这一切,于立群并无怨言,这也是她和郭沫若可以走到最后的原因吧。

1978年,郭沫若病逝了,于立群非常悲痛,甚至一度魂不守舍,二人相守四十多年,丈夫的病逝,对她打击太大。

但最后她还是选择了坚强,将自己从悲伤中抽离出来,并把对丈夫的思念投入在工作之中,承担起了郭沫若文集的编撰工作。

可是,令人痛心的是,在郭沫若去世的八个月后,于立群在北京故居自杀身亡。

有人说,于立群自杀是因为在整理丈夫遗物时,看到了郭沫若和姐姐交往过的事实,因无法接受这个打击,她最终选择了自杀。

但其实,当时的于立群精神状态已经很不好,在丈夫去世前,她还先后失去了两个儿子,接连不断地打击,或许让她觉得心力交瘁。

而自杀,也许是她寻求解脱的一种方式吧!

终其一生,郭沫若都尊崇自己的内心,在寻找着自己的爱情和灵魂伴侣,这种对爱情的追求或许并没有错,但他终究是伤了两个女人的心。

婚姻,应该是两个人的避风港,应该是一个温暖的小家,应该是对方的依靠。

所以,如果选择步入婚姻,一定要忠诚相伴,彼此信任,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携手走下去。

愿大家都能找到携手一生的人,点赞、留言、转发,将美好的祝福传递给你身边的朋友吧!

作者|桐煊格格

责编|沐阳

(0)

相关推荐